名词解释(外国文学)GJ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命运悲剧命运悲剧主要指古希腊悲剧,它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是不可抗拒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捉摸的。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所谓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最典范的命运悲剧是《俄狄浦斯王》。2、“不和的金苹果”出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的时候,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这个苹果来。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人各许他以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把苹果给了阿弗洛狄忒,爱神帮他拐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不和的金苹果”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因争夺某种巨大利益而造成不幸与争端的起源。3、斯芬克斯之谜出自古希腊神话。传说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带着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赫拉派她到忒拜,给忒拜人出了一个谜,谜面是:什么动物早晨用4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3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忒拜人解不开这个谜语。谁猜错了,她就把谁吃掉,俄狄浦斯揭开她的谜底是人,她因羞愧投崖而死。斯芬克斯这个名字常用来比喻难以猜度、让人捉摸不透的人或事物。4、教会文学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需要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师们用拉丁文写成,因被僧侣垄断,亦称“僧侣文学”。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目的麻痹人民,以维护封建统治。题材主要是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艺术表现上多采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缺乏艺术价值,不过其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对后世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5、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随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壮大而兴起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斗争和市民生活、思想的世俗文学。在内容上主要是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恶行败德,赞扬人民的智慧等。市民文学以其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性、讽刺性以及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是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6、骑士文学中世纪特有的一种世俗封建主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它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骑士文学虽然也宣扬封建意识和基督精神,但因描写了骑士的世俗爱情而具有反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亦称骑士传奇),在内容上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他们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最兴盛,其中又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抒情诗盛行于法国北部,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流传甚广,《特里斯丹与绮瑟》是其中出色的作品。骑士文学对近代欧洲抒情诗和长篇小说的发展影响极大。7、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流行于西欧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由于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所以又被称作“新古典主义”。它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相妥协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它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创作和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遵循三一律。它曲折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某些情绪、愿望和一定的社会面貌,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但又带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有形式主义的缺陷,人物流于类型化。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代表作家有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8、“三一律”指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必须遵守的艺术规范。它要求时间、地点、情节的三者整一,即一个剧本全部剧情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服从统一的主题。在理论上把“三一律”系统化的是布瓦洛。它的优点是可使戏剧情节高度集中,矛盾突出,结构紧凑。但是作为一种创作规范,它束缚了作家的创作,不仅影响了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还有结构的绝对化、程式化以及人物性格单一化的弊病。9、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在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公不幸流浪谋生的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小癞子》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品。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家。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奠定了基础。这派戏剧作家的代表是马洛。1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具有全欧性质的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加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启蒙主义者提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以“理性”为核心,批判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他们强调思想意识的力量,主张用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去教育民众,启迪人们摆脱愚昧状态,故有启蒙运动之称。其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它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12、感伤主义感伤主义是18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流行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因英国作家理查生·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作家创作上的主要特点是崇尚感情,他们以温情与仁爱的调子代替理性的批判,形成一种对不幸者的苦难表示同情和怜悯,也对自己的孤独寄以哀思的感伤心理描写的倾向。感伤主义为后来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辟了道路。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斯特恩、哥尔斯密和法国的卢梭等。13、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国。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带有全国性质的文学运动。其主要思想倾向是:反抗封建主义压迫,追求狂热的、傲慢的个人主义因素。运动的名称来自当时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文艺纲领的制定者是赫尔德尔。参加者大多是当时的青年作家,代表人物是青年时期的席勒和歌德。他们从本民族历史中吸取题材,注意发扬民族风格。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崇拜天才,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并掺杂感伤主义成分。这一运动体现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启蒙运动的继续,但仅限于文学领域,由于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所以未能发展为政治性的社会运动,反映了德国市民阶层的软弱与局限。14、《新爱洛伊丝》书信体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卢梭的代表作。描写了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悲剧。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均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他们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以真挚爱情为基础的“自然道德”与蒙上等级偏见的“社会道德”间的尖锐冲突,控诉了封建传统观念压抑人的感情、扼杀人的幸福的罪恶,表达了作者主张感情自由、思想解放的人生理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小说以往返书信的形式透露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将人物情感衬托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具有强烈抒情色彩。15、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欧洲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运动。它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各国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卢梭的“返回自然”和崇尚个性的解放思想,以及德国“狂飙突进”精神对浪漫主义的诞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热爱描写歌颂大自然;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艺术上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浪漫主义最早发生在德国,成绩最高的是英国和法国,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和法国的雨果。16、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7、“恶魔派”诗人恶魔派诗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做过批评,骚塞就称拜伦和雪莱是“恶魔派”。“恶魔派”诗人包括拜伦、雪莱和济慈,这三位诗人为什么被称为“恶魔派”呢?这三位19世纪初期的英国诗人因为不满专制暴政,坚持民主自由理想,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写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被温和的宫廷桂冠诗人称为“恶魔”。18、《克伦威尔序言》1827年,法国作家雨果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成了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被视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其中,他集中批判了古典主义,同时提出美丑对照原则。19、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雨果认为大自然并非完全屈从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绝对地优美崇高,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紧靠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艺术通过对照,使美丑分明,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古典主义一味追求匀称、规则,不能真实地表现自然,应用浪漫主义取而代之。在《巴黎圣母院》中具体实践了这一创作主张。20、“欧那尼决战”指围绕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演出展开的一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决定胜负的斗争。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而成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930年2月,剧本《欧那尼》上演,剧本一反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和传统特点,从题材、主题、戏剧手法等方面都实践了他的浪漫主义审美原则,引起了古典主义者的强烈抗议,但却受到广大青年和市民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剧本演出过程中,浪漫主义者与古典主义者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最后以古典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取得胜利的标志。21、“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作品中特有的形象。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为了个人的自由和爱情幸福,独自一人向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他们都有忧郁、孤独的情绪而傲世离群。他们孤军奋战地进行个人反抗,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悲剧结局告终。这些人物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2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30年代首先形成于法、英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发展为全欧性的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是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在文艺创作中的流露和反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的作品批判暴露现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作品的客观真实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成为了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由高尔基最早提出。23、《人间喜剧》19世纪法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91部小说的总称。作者采用分类整理法和人物再现法将这些作品联结成一个整体。具体将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六大场景,是这部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内容最丰富。这些作品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真实和风俗人情,再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新的社会罪恶,成为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从而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其中主要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等。24、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