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150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B5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2016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SpecificationformarineranchingconstructionPart4:Monitoringandassessment(报批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xx—xxI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梅、张沛东、李文涛、张涛、杨红生、张焕君、李娇、王波、杨宝清、刘洪军。DB37/Txx—xx1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站位布设及监测周期、评价监测、日常监测、自动网络监测方法及内容、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监测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5009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GB/T21316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8058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HY/T128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NY507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SC/T9417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marineranchingbio-capacityDB37/Txx—xx2保持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并可持续产出的最大生物量。3.2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marineranchingecosystemservicevalue一定时期内牧场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货币化价值,包括海洋供给服务价值、海洋调节服务价值、海洋文化服务价值和海洋支持服务价值。[改写于GB/T28058-2011,定义2.7]4监测站位布设及监测周期海湾型、岛礁型、离岸深水型海洋牧场应按照SC/T9417的规定执行,滩涂型海洋牧场应按照GB/T12763.6的规定执行。5评价监测5.1环境要素监测5.1.1水文主要对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海冰等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方法应按照GB/T12763.2的规定执行。5.1.2水质5.1.2.1重要理化参数海水中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酸碱度(pH)、总氮、总磷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4的规定执行。5.1.2.2营养盐类海水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T12763.4的规定执行。5.1.2.3有害有毒物质海水中的重金属(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4的规定执行。5.1.2.4微生物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7的规定执行。5.1.3气象主要对海面有效能见度、天气现象、海面风、气压、降水量等项目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方法应按照GB/T12763.3的规定执行。5.1.4沉积物5.1.4.1重要理化参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总磷、总氮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5的规定执行。DB37/Txx—xx35.1.4.2有毒有害物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5的规定执行。5.1.4.3微生物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17378.7的规定执行。5.1.5海洋地质5.1.5.1沉积物粒度分析、粘性、厚度、颜色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T12763.8的规定执行。5.1.5.2海底地形地貌的调查方法应按照GB/T12763.10的规定执行。5.2生物要素监测5.2.1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监测方法应按照GB/T12763.6的规定执行。5.2.2浮游生物5.2.2.1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和仔稚鱼等。5.2.2.2监测30m以浅海域一般采用浅水型浮游生物网,30m以深海域应采用大型或中性浮游生物网作垂直或分段取样。5.2.2.3拖网速度在落网时为0.5m/s,起网时为0.5m/s~0.8m/s。5.2.2.4浮游生物监测应按照GB/T12763.6的规定执行。5.2.3大型海藻和海草5.2.3.1主要包括海藻和海草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及分布面积等。5.2.3.2监测一般应随机选择3个以上采样点,采样点间距为10~100m,在每个采样点采用25cm×25cm采样框随机取样,并重复3次以上。5.2.4附着生物5.2.4.1主要包括附着生长在海中设施表面的动植物。5.2.4.2附着生物的监测一般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现场拍照或录像,现场测量生物附着厚度和生物覆盖面积率,一般按照25cm×25cm的样框采样,在附着体上、中、下各采集3个以上平行样本。5.2.4.3附着生物监测应参照SC/T9417的规定执行。5.2.5大型底栖动物5.2.5.1主要包括底内动物和底表动物。5.2.5.2监测要素包括测定生物量、栖息密度、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结构。5.2.5.3一般应选择采泥器或阿氏拖网进行样品采集。5.2.5.4大型底栖动物监测应按照GB/T12763.6的规定执行。5.2.6游泳动物5.2.6.1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及头足类等。DB37/Txx—xx45.2.6.2监测要素包括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5.2.6.3一般应选择拖网、刺网、钓具、笼壶、声学以及水下观测等方式。5.2.6.4游泳动物的监测应按照GB/T12763.6的规定执行。5.3设施设备要素监测5.3.1人工鱼礁采用潜水、声学和光学监测方法,定期检查人工鱼礁的位移和沉降情况。对于礁体发生倾覆、位移、沉降和缠挂网具等,应采取矫正或补救处理。礁区水文要素监测应按照SC/T9417的规定执行。5.3.2观光游钓平台采用日常巡视和视频监控监测方法,定期检查观光游钓平台的安全和抗风浪情况。对于平台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加固或补救处理。5.3.3筏架筏式设施采用日常巡视和潜水监测方法,定期检查筏架筏式设施的安全和抗风浪情况。对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加固或补救处理。5.3.4深水网箱采用视频监控和潜水监测方法,定期检查深水网箱的抗风浪和网衣强度情况。对于网箱存在松动、破损等,应采取加固或补救处理。5.3.5大型工船采用定期船舶检验监测方法,定期检查船舶结构、抗沉性、消防设备、主辅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信号设备情况。对于船舶存在安全隐患、机械故障等,应采取更换或补救处理。5.4海产品质量安全5.4.1海产品生物体中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氯霉素、总汞、铅、铬、镉、己烯雌酚、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T5009的规定执行。5.4.2海产品生物体中的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4789.3的规定执行。5.4.3海产品生物体中的石油烃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17378.6的规定执行。5.4.4海产品生物体中的磺胺类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T21316的规定执行。6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浊度、叶绿素,参照本标准5.1.1、5.1.2.1、5.1.2.2的章节进行。7自动网络监测方法及内容7.1雷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牧场区陆上、海上生产状况及作业渔船运行状况等。DB37/Txx—xx57.2水体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记录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动态参数。7.3水下摄像实时观测系统实时监测记录礁区、网箱、浮筏、工船等设施周边资源生物的活动范围、摄食状况及密度分布等。8评价方法8.1环境要素评价8.1.1水质评价海水中的溶解氧、化学耗氧量、酸碱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评价参数应符合GB11607规定,并符合GB3097规定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8.1.2沉积物评价沉积物中的汞、铜、铅、镉、铬、砷、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有机质、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等项目的评价参数应符合GB18668规定中的第一类标准。8.2生物要素评价8.2.1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大型海藻和海草、大型底栖动物、附着生物、游泳动物等。8.2.2评价方法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的评价应按照GB/T12763.9的规定执行。8.3海产品质量及食用安全性评估8.3.1海产品生物体中多环芳烃、氯霉素、磺胺类、总汞、铅、铬、石油烃、己烯雌酚、总大肠菌群、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价应按照HY/T128的规定执行。8.3.2海产品生物体中多氯联苯和镉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价应按照NY5073的规定执行。8.4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参考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生态足迹模型理论等方法进行分析,参见附录A、附录B。8.5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内容和方法应参照GB/T28058的规定执行。8.6收益分析参考Ecospace(生态空间)模型、GRA-DEA(投入-产出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混合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参见附录C、附录D。DB37/Txx—xx1附录A(资料性附录)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构建方法A.1Ecopath模型Ecopath模型是利用营养动力学原理,通过生态系统内物种间营养关系进行生态关联的功能组划分,研究能量向食物网高层次传输的效率及各营养层次的生物量,定量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各功能组间的流动,可系统地分析渔业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Ecopath模型用一组联立线性方程定义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每一个线性方程代表系统中的一个功能组:式中(P/B)i为i组的生产量与生物量比值,(Q/B)j为j组消耗量与生物量比值,DCij为被捕食组i占捕食组j的总捕食物的比例,EXi为i组的产出(包括捕捞量和迁移量),EEi为i组的生态营养转换效率。A.2模型构建参数生物量(B):根据生物种类调查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生产量与生物量比值(P/B):根据生物种类而确定相应的计算方法,单物种可采用Pauly和Palomares的经典公式求得。消耗量与生物量比值(Q/B):根据生物种类而确定相应的计算方法,鱼类可根据Palomares和Pauly的经验公式来计算。未同化食物(GS):未同化食物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