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经络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第三节奇经八脉第二节十二经脉第四节经别、别络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第五节生理功能和应用主要内容一、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与络的关系: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经脉络脉含义路径经络系统的主干网络经脉的细小分支循行部位人体深部人体浅表循行路径固定,多为纵行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脉络脉络脉络脉络脉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一)经络学说的形成1.刺灸疗法的发明2.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3.练功过程的体悟4.循经症候群的观察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5.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6.古代解剖学知识的运用7.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二)经络学说的发展1.《黄帝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一词《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华佗--《枕中灸刺经》扁鹊2.经络学说自《内经》以后,代有发挥,日趋成熟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唐•孙思邈绘制《明堂三人图》—最早的彩绘经络腧穴图。3.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晋以后)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元•滑寿《十四经发挥》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四、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外连连属部分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第二节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1上为手,下为足:2内为阴,外为阳:3脏为阴,腑为阳:(二)具体名称前——手太阴肺经内侧——手三阴经中——手厥阴心包经后——手少阴心经上肢——手前——手阳明大肠经外侧——手三阳经中——手少阳三焦经后——手太阳小肠经(二)具体名称前——足太阴脾经内侧——足三阴经中——足厥阴肝经后——足少阴肾经下肢——足前——足阳明胃经外侧——足三阳经中——足少阳胆经后——足太阳膀胱经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头(面)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胸手足三阳经腹足三阴经足(一)走向规律《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二)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食指末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无名指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小指端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大趾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大趾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小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鼻翼旁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目内眦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目外眦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二)交接规律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心中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胸中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肺中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二)交接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㈠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面部手阳明额部足阳明少阳经头侧部(耳颞部)少阳在侧面颊部手太阳头顶、后头部足太阳阳明在前太阳经太阳在后阳明经(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内侧(里)外侧(表)内侧(里)外侧(表)手前太阴经(肺)阳明经(大肠)足前太阴经(脾)阳明经(胃)中厥阴经(心包)少阳经(三焦)中厥阴经(肝)少阳经(胆)后少阴经(心)太阳经(小肠)后少阴经(肾)太阳经(膀胱)㈢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足三阳经:阳明经在前(胸腹面)太阳经在后(背面)少阳经在体侧;分布于胸腹面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RSPKSTLiv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表里关系: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表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里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循行:中焦受气取汁,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开始,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入手太阴肺经,首尾、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里经┐┌同名阳经┐┌表里经┐┌─→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心中←───────┘│└→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胸中←───────┘│└→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肺中←───────┘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六、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三阴经循行手三阴经起于胸中体内循行线(脏腑络属)出腋下行上肢内侧止于手指端交手三阳经手太阴肺经中焦(中府)属肺络大肠前缘拇指桡侧端(少商)交手阳明大肠经(商阳)手厥阴心包经胸中(天池)属心包络三焦中线中指末端(中冲)交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手少阴心经心中(极泉)属心络小肠后缘小指桡侧端(少冲)交手太阳小肠经(少泽)手太阴肺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手少阴心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二)手三阳经循行手三阳经归纳表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交大椎入缺盆进入胸腹属腑络脏沿颈上头面交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示指桡侧(商阳)前缘属大肠络肺止于对侧鼻旁(迎香)足阳明胃经(迎香)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尺侧(关冲)中线属三焦络心包止于目外眦(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手太阳小肠经小指尺侧(少泽)后缘属小肠络心止于目内眦(听宫)足太阳膀胱经(晴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三)足三阳经的循行足三阳经归纳表足三阳经起于面绕头面部下行躯干内行属腑络脏沿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趾交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承泣)绕行面部下行胸腹属胃络脾沿下肢外侧前缘次趾外侧(厉兑)足太阴脾经(大趾内侧隐白)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绕行头侧下行身侧属胆络肝沿下肢外侧中线四趾外侧(足窍阴)足厥阴肝经(大趾中丛毛际)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巅至后头下行腰部属膀胱络肾沿下肢外侧后缘小趾外侧(至阴)足少阴肾经(足小趾下)足阳明胃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足少阳胆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四)足三阴经的循行足三阴经归纳表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行于下肢内侧入腹属脏络腑入胸交手三阴经上头面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前缘(前—中—前)属脾络胃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周荣)连舌本散舌下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丛毛际(太冲)中间(中—前—中)属肝络胆注肺中交手太阴肺经(期门)连目系上额交巅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蹠侧下(涌泉)后缘属肾络膀胱注胸中交手厥阴心包经循喉咙挟舌本(俞府)足太阴脾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足少阴肾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足厥阴肝经循行图示循行说明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经脉名称起点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终点主要分支联系脏腑联系器官手太阴肺经中焦(胃)胸部外上方、上肢屈侧前缘拇指末端从腕后分出,到食指末端与大肠经相接肺、大肠、胃气管、喉咙手阳明大肠经食指末端上肢伸侧前缘、肩关节前缘、颈部前面、挟鼻旁与胃经相接大肠、肺下齿、口、鼻足阳明胃经鼻旁鼻根、前额、胸部(乳中线)、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前外侧二趾(及中趾)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脾经相接胃、脾、心上齿、喉咙、乳、鼻、足太阴脾经大趾下肢内侧前缘(在内踝上8寸处以下,行于中线),腹部、胸部舌下从胃直上过横膈,注入心中与心经相接脾、胃、心咽、舌手少阴心经心中上肢屈侧后缘小指末端与小肠经相接从心系分出,上挟咽,系目系心、心系、小肠、肺咽、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小指末端上肢伸侧后缘、绕肩胛,交肩上,颈侧部、面颊、目眶下缘目内眦与膀胱经相接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小肠,心、胃耳、目、咽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经脉名称起点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终点主要分支联系脏腑联系器官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额、顶、枕、项、背、腰部(正中线旁开1.5寸及3寸),下肢后外侧小趾与肾经相接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膀胱、肾、脑肛门、目足少阴肾经小趾足跟、下肢内侧后缘、腹部(正中线旁开5分),胸部(正中线旁开2寸)挟舌本从肺中分出,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手厥阴心包经胸中上肢屈侧中线中指末端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端与三焦经相接心包、三焦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末端上肢伸侧中线、肩关节后侧、耳周围、颊目眶下从耳后分出,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与胆经相接三焦,心包耳、目足少阳胆经目外眦头部颞侧、耳周围、胸侧、腹侧、下肢外侧中线四趾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肝经相接胆、肝、心耳、目足厥阴肝经大趾下肢内侧中线(在内踝上8寸处以下,行于前缘)、少腹、胁肋头顶从肝分出,贯膈,注肺中与肺经相接肝、胆、肺、胃外生殖器、目系、喉咙、鼻、目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分布区域遍布全身上肢无奇经循行规律内外上下左右循行,有规律与正经比,较不规律,除带脉外,皆上下走行络属脏腑直接络属无特定络属表里关系阴阳表里配合无表里配合生理功能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调节十二经气血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督脉——“总督诸阳”(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称为“阴脉之海”);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奇经八脉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督脉l.循行部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2.基本功能督,总督、督管、统率。(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任脉l.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耻骨联合上方肌肉隆起的地方),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2.基本功能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冲脉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2.基本功能冲,有“要冲”的含义。(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带脉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DU26(11肋游离端垂直向下与脐水平相交点),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基本功能(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