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新牙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和平台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文档资料背景知识相比于传统义齿:为义齿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极大地提高了义齿的咀嚼功能;类似真牙感觉的舒适与美观;借助植入到口腔组织内的种植体来获得支持、固位与稳定背景知识二、种植义齿的基本结构:种植体又称下部结构。人工义齿又称为上部结构。种植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体部:是种植体植入人体组织内的部分。2.颈部:是连接体部与基桩或基台的部分。3.基桩或基台:是牙种植体暴露于粘膜外的部分,为其上部结构的人工义齿提供支持、固位和稳定作用。背景知识三、种植牙成功率种植牙国际标准成功率为:五年成功率达到85%,十年成功率在80%以上。国内各大口腔专科医院统计资料报道成功率均在90%以上,国外资料记载有三十年以上还完好使用病例,种植牙的失败率低于人类自身牙齿的失牙率。背景知识四、种植体1、种植体的分类非常多:按植入部位: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根管内种植体、穿骨牙种植体按种植材料分类:金属种植体、陶瓷种植体、复合种植体、其他材料种植体按种植体形态分类:螺旋种植体、根形种植体、圆柱形种植体、锚状种植体、下颌针板型种植骨体等背景知识2、临床常用的骨内种植体主要有以下几种:Branemark种植系统1965年由瑞典Nobelphama公司开发生产的Branemark种植系统问世,并经大量临床应用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功率。此种植体与组织接触的部位均用纯钛制成,是一种二次种植系统,80年代后期推出自攻螺纹型MklI。根据报道其十五年以上成功率下颌为91%,上颌为81%。ITl种植系统该种植体也为纯钛制成,是典型的一次性种植系统。它的体部为多孔中空柱形,表面经钛浆涂层技术处理,种植体颈部比体部大大缩细,基桩为锥台有两个侧平面。原始Branemark种植系统ITI种植系统背景知识IMZ种植系统:该种植体为圆柱型无螺纹纯钛种植体,在其表面有钛浆喷涂,是一种二次植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可以弹性变形的高分子材料部件。CDIC种植系统:该系统采用自攻螺纹设计,种植体颈部与体部为一体,基桩连接口为内六方,中心固定螺纹采用钛合金,是非埋植式一次植入系统。背景知识FRIALIT-2种植系统:该系统为根向逐渐缩小的阶梯柱形或阶梯柱形带螺纹的钛金属种植体,具有大直径的特点,是即刻种植系统。FRIALIT-2种植系统BLB种植系统BLB种植系统:是二段式实心圆柱形种植体,基体材料为钛合金TC4,该系统种植体表面用羟基磷灰石或者纯钛涂层。背景知识背景知识五、基台连接植体后,从牙龈内穿出,类似天然牙作基牙时制备后的基牙牙冠研究现状在完成修复并行使功能后,1年之内通常要出现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吸收,一般吸收到植体的第1个螺纹处才稳定下来。牙槽嵴顶吸收后,由于损失了约1.5mm的种植体骨内高度,可造成种植体冠根比例增大,尤其在骨质较差的部位以及选用较短的植体时。这种吸收常与种植体的早期失败相关。种植体颈部的骨吸收,以及种植体之间的骨缺失是牙乳头缺如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密切相关。如何有效预防种植体颈部骨吸收一直都是种植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现状一、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原因:1、手术“创伤”手术创伤被认为是造成种植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在种植手术过程中有三个步骤会产生创伤:一是翻瓣,二是制备种植窝,三是种植体植入过程中种植体和骨之间的“挤压”。2、生物学宽度假说种植体植入后会经历一个骨改建的过程,颈部骨改建的过程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同时进行。有报道称垂直向骨吸收为1.5~2.0mm,水平向骨吸收为1~1.5mm,导致骨吸收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为生物学宽度。种植体颈部也有类似天然牙的结构,可以隔离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渣等对种植体-组织界面的干扰。为了形成生物学宽度,早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会吸收。3、种植体的颈部形态种植体颈部是种植体穿龈部分,在种植体负重后这部分将承受压力4、微间隙假说研究发现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开始于种植体“暴露”于口腔内,这会导致口腔内的细菌等出现在微间隙内5、咬合负荷过大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之间是直接接触,会导致边缘骨的渐进性吸收甚至骨整合的失败6、种植体周围炎和慢性牙周炎一样,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都会造成骨吸收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二、植体—基台连接方式目前除了一段式种植体是将基台与植体部分预成为一体以外,多数种植系统是将种植体设计为两段式,即将植入骨内的植体与基台分开设计,在修复完成时再将基台与植体连接。行使咀嚼功能时,在基台上完成的牙冠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应力及旋转,基台与植体的连接方式要求连接稳固,能承受应力,并能抗旋转内连接与外连接1、外连接:指从植体部位向外的突起嵌入到基台相对应的凹陷内,再通过紧固螺栓将两者固定(图1左)2、内连接:是由基台向下的突起嵌入到植体相对应的凹陷内(图1右)研究现状优缺点外连接内连接1、会对紧固螺栓产生较大的应力;2、常会出现紧固螺栓松动甚至破坏的现象;3、无法直视植体—基台连接部位,二者的连接是否已经到位,在临床操作时很难凭手感判断1、对紧固螺栓产生的应力较小;2、较少发生连接处的松动或破坏;3、可通过手感明确地判断其就位情况,操作较为简单可靠√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二、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间隙及微动是导致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两个重要因素微间隙: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间隙处有明显的炎症细胞聚集,并且在此连接处上下约0.5-0.75mm的范围形成炎性结缔组织(inflammatoryconnectivetissueICT)渗漏带微动:在外力作用下,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处产生的微动,会导致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平台转换和莫氏锥度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的微间隙及微动对种植体周围骨的影响,减少种植体周围骨的吸收研究现状平台转换(platformswitching):是指在种植体修复时采用小直径的基台,使基台的边缘在种植体边缘的内侧,从而使种植体-基台的连接界面(IAI)向种植体长轴方向移动。根据不同种植系统的设计,可分为两种平台转换类型:一种是将基台的直径直接设计为小于种植体的直径,在两者的连接部位,自然形成了基台缩窄的效果。另一种则是在设计时,使不同直径的种植体与基台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规格统一。这样,不同直径的基台之间可以互换,当选择小直径的基台与大直径的种植体相连时,便相当于主动运用了平台转换技术。研究现状平台转换的产生1991年3I公司开发5mm和6mm宽颈种植体采用4.1mm的标准种植体基台五年的随访观察,没有出现典型的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目的为了解决骨量不足造成了水平向0.45mm或0.95mm的差异2006年Lazzara首次提出了“platformswitching”的概念能有效的防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原因:1、重建生物学宽度在种植体肩台上有未被基台覆盖的水平区域,结缔组织在此附着,限制软组织向根方移动,生物学宽度重建从垂直方向部分转变为水平方向,从而减少了为获得垂直向生物学宽度而导致的边缘骨吸收。2、应力分布的改变能更好的传递压力并提高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反应。3、种植体-基台界面微间隙(microgap)的内移微间隙与骨组织的距离变远,从而减少了此处聚集的细菌对边缘骨的影响;此外,因种植体—基台界面向内移动,种植体—基台的连接角度从180°转为90°,从而基台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了微间隙处的微动对边缘骨的影响。4、软组织袖口的形成由于颈部缩窄,因而软组织可以在颈部形成一个更宽更具抵抗力的"袖口"外界微生物不易突破该"袖口"研究现状采用莫式锥度连接设计的种植体,通过基台下方的锥形根柱与种植体上部相应的锥形窝之间的摩擦作用而达到“冷焊接”效果,能有效的防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主要表现在:一、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具有高度的机械稳定性,避免了基台的微动,从而有效的减少基台、螺丝松动等修复并发症;二、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微生物封闭性,避免种植体-基台界面的微间隙,从而减少了种植体-基台界面处微生物聚集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中的应用潘在兴陈小华等材料:种植体:FriadentXiV,直径4.5mm,长度11-13mm螺纹柱状种植体以及配套器械。牙龈成型基台(愈合基台):FriadentXiV,直径3.8-4.5mm,高度3-5mm基台。临床资料: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7-46岁。上颌后牙单颗缺失32例,两颗缺失17例,三颗缺失11例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以游标卡尺在放大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点与植体肩部的垂直距离三次,取均值(近远中侧测量,取值大者)。研究现状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软组织情况变化不明显(p0.05)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评价:Ⅰ度0.5mm以内Ⅱ度0.5-1.0mmⅢ度1.0-1.5mmⅣ度1.5mm以上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研究现状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牙龈)情况:(牙龈指数)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研究现状平台转移设计对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影响的组织形态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郭力强指导老师:赵保东教授本实验应用了一种传统设计的外连接种植体和两种具有平台转移设计的内连接种植体:见图13。传统设计的Osstem—US系统,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为平齐对接设计;平台转移设计的Osstem—GS系统,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的肩台为光滑斜面平台;平台转移设计的Ankylos系统,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的肩台为粗糙水平平台。研究现状动物分组及处理6只实验用犬随机编号为1~6号。按照图1确定的种植体植入位点在其下颌双侧前磨牙区植入相应种植体,共36颗。根据植入种植体的基台连接设计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植入Osstem-US系统(传统设计的外连接式种植体),共计12颗。位点:1、4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处2、5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处3、6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处B组:植入Osstem—GS系统(平台转移设计的内连接式种植),共计12颗。位点:1、4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处2、5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处3、6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处C组:植入Ankylos系统(平台转移设计的内连接式种植体),共计12颗。位点:l、4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处2、5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处3、6号实验用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处研究现状观察指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张组织切片,分析种植体一骨结合、种植体一软组织结合情况。采用DotSlide全景智能化扫描数字切片系统拍摄组织切片图像,在分析软件上确定以下各标志点:IS—种植体肩台(implantshoulder)CLB一种植体骨结合冠方最高点(themostcoronallevelofboneincontactwiththeimplant)BC一牙槽嵴顶骨水平(thelevelofthealveolarbonecrest)aJE一结合上皮顶点(theapicalextensionofthelongjunctionalepithelium)并测量IS—CLB、IS—BC、IS—aJE的垂直距离。所有指标均由同一实验者测量,每一指标均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IS-CLB:种植体一基台连接面(种植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