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研究总报告【序言】我校是一所山区农村学校,来自山区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素养低;学校面临问题多。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彼此剥离的现状比较严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为尽快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素养,实现学校的跳跃式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选择《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该课题被列为泰安市重点课题。于2013年6月开始筹备,同年批准立项,于2015年6月结束,历时两年,分启动、初步、深入、总结等阶段进行。两年来,在教科所、教研室各位专家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工作,艰苦细致的探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其功能,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在当前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虽然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淡漠了家庭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集中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2、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3、不同的态度对不同的孩子,家教失衡。4、家长缺乏与孩子和学校的沟通。5、对教育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6、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容易对孩子放纵、娇惯,造成孩子身心发展不健康。7、当前教育现状使部分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对其人生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就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1、家长要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2、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3、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加强家长与孩子心灵的沟通。(二)学校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指导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2、建立家长会制度和家访制度。(三)加强社会在农村家庭教育中的作用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2、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指导【内容结构图】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第二部分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第三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第五部分解决我国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六部分参考文献《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研究总报告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其功能,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在当前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根基,优化国民教育体系,就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深入分析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防治家庭教育误区,对促进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都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革新,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情了。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来共同努力完成。独生子女时代,家长虽然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但是由于在观念上,教育方法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致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美国心理学家兼家庭问题专家约罗斯蒙德发表文章谈到:二次大战以来,关于家教的指导书出了不少,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讲民主。然而,就总的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他认为,这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并根据自身的体验和社会调查的结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家教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之,当前新旧观念交替,又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指导,致使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国内外对运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学生教育的研究,已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强调宏观上的协调与合作,如学校向社会开放,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育人网络,从而优化学生的校内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校外活动的开展,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国外父母大胆放手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父母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以及自己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台和氛围,让孩子自己去成人、成才。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奠定了家校沟通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他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这块大理石要雕琢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主要依赖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尔出现的因素。这六位雕塑家必须配合得当。其中,学校和家庭任务最重。家庭教育研究在我国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过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社会上对家庭教育理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国自80年代开始兴起“社区教育”,并逐步发展到了学校、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走向融合的阶段。在实践上,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区对社区教育、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与互动、社区教育体制、模式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地区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社区教育的单一化、形式化已经不适用社会教育的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社区教育方面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创新社区教育的有效性的活动方式、方法。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新格局;国内外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一般更多实现的是管理体制、管理机构、教育形式与手段等方面宏观上的合作与互动,关于围绕具体的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成果并不多见。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价值(一)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更全面地了解家庭教育的教育影响及其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与方式。2、通过研究,获得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3、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4、通过实验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对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策略。5、通过研究,学校、家庭教育的整合。(二)研究意义1、可以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家长的成长,帮助家庭教育走出教育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2、家校互动,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转化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些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并形成理论利与家庭教育大发展。4、让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为建立和谐校园服务。(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培养高素质的家长群体,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服务社区教育及社区文化事业发展;营造积极优良的育人环境,达到反哺学校教育上佳效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本科题的研究有利于整体构建学校、家庭和谐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双方教育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和谐与合力,对探索“家校合一”教育过程的规律,丰富和发展和谐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高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二部分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紧紧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感情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还不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为此必须要通过研究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研究依据:1、现代教育理论2、家庭教育理论3、心理教育理论4、素质教育理论第三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1、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成因及其家庭教育状况。2、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3、优秀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4、中间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5、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6、新课程背景下,对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思考7、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第四部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淡漠了家庭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集中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父母的重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高。到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许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于或沿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手段。多数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正确引导子女处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遇到难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自认为知识浅薄、工作辛苦,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平时不闻不问,看到孩子成绩不佳,不是大发雷霆,棍棒相对,就是灰心丧气,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心往往会因过度紧张或自由散漫,不断地扭曲变形。2、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重视子女的成长,并给予孩子很高的希望,但却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随其自然。自知所受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可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农闲时宁可以麻将、扑克为伴,也不愿以书本、知识为友,未能成为孩子心中的表率。虽然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孩子的作业经常是不能按时完成,并且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重则狠打。这样的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负面影响很大。3、不同的态度对不同的孩子,家教失衡。在农村家庭,家教失衡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重成绩好轻成绩差的孩子。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用双重标准对待孩子。在吃、穿和言语态度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男孩子得到的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女孩子受到的批评、承担的家务多。男孩子就是家里再穷也会想办法让他读书,而女孩子学习的好坏父母则无所谓,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子“做个读书孩不如嫁个有钱郎”。久而久之,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了,而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和反抗的心理。并且,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过分看重成绩,成绩好的孩子比成绩差的孩子享受的“优遇”更多,这样对成绩差的孩子也会产生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4、家长缺乏与孩子和学校的沟通。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但是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的内容也大多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情况。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接纳孩子的建议和思想,忽略孩子的感受和看法。他们的封建等级观念强,平等意识差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服从,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与孩子进行沟通。此外,农村家长与学校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学校也不能全面的了解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实效性。5、对教育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