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年级:2011姓名:摘要: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共危机的发生不仅会对发生国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对整个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走势,以及社会的稳定。危机事件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而不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外的事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虽然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协助政府工作,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公共危机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所谓的公共危机就是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公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与一般的危机不同,公共危机影响范围大,或者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极高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即动员NGO和其他社会团体、成员,积极响应公共危机。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对于公共危机的处理单靠政府部门已经力不从心,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其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因此,政府必须建立“有限政府”的新理念,界定政府在应对危机中的职能边界,积极与非政府组织展开在危机管理中的合作,逐步树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助合作、共担风险的理念,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新机制。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状态变化快速,社会生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面性,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冲突,在此背景下,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这些危机包括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公共安全危机、经济危机等,会给各国的经济政治带来严重危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不论何种危机都有可能随时爆发,从实际事例可以证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进入公共危机事件高发期,而且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组织性、危害性、暴力性加强等特征。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建立良好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一、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必要性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难控性、紧迫性,这从需求上要求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危机时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具有公共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志愿性,在专业技术、灵活性、组织机制上等具有优势,从供给角度讲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了可能性。1、必要性分析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难控性、紧迫性,它的破坏性极大,影响很广,不确定性很大,从而使应对的成本很高,对专业技术、组织体系等要求很高,其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应对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和慈善意义,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作为公共服务的当然提供者政府自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在应对危机时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如大量的财、物资源,严密的管理体系,强制性的管理机制等。但同时,它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特定的公共危机要求特定的专业技术去应对,政府严格的层级体系可能阻滞公共信息的传播等。单靠政府很难达到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的要求。所以,应对公共危机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的社会公共工程,其需求的不仅是财物资源和强制性机制,也需求专业性技术和社会自治机制,非政府组织在提供专业技术和自治机制方面有着对政府的“助理”作用。[1]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功能(1)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发现者和预防者公共危机治理最好结果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危机预警的角度NGO对于特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有着更加敏锐、前瞻的洞察力,可以运用技术优势为社会提供公共、危机的风险预测,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NGO搜集和反映的信息对于危机的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亚洲应急科学管理协会致力于推进社会应急科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专注应急领域的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科技创新;致力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应急意识、科学应急知识和科学应急能力,为人类社会在预见、预防灾难、减少灾害损失以及灾后恢复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整合专家资源,形成学术力量,为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参考、提出合理建议;为应急领域的企业在研发新产品、规划战略目标、开拓市场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指导、合理建议等方面的服务;对应急领域相关产品、技术、方案,就其创新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保障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估,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2)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和提供者抵御危机侵害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规模消耗资源的过程,能否拥有充足的资源是决定危机回应效力的关键因素。公共应急资源的筹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政府财政拨款;另一个是民间捐赠,NGO组织筹集民间善款善物的角色,主要是由NGO来扮演,政府则主要扮演倡导者和规范者的角色,是政府之外募集公共应急资源的生力军。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它们积极筹集急需物资,组织国内募捐,透过国际关系争取国外援助,招募与管理志愿者等。如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在汶川地震组织国内捐款、向灾区募捐物、财,提供人力等。(3)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志愿服务者多数NGO在成立之初就有其明确的宗旨和目标,并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标准来吸纳组织成员,如:中国红十字会致力于医疗救援,自然之友致力于环境保护等。NGO的专业性使它们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可以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公共服务,例如: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灾群众的安全转移与安置、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救援、学校重建、孤儿抚养、个案关怀、家庭回归、社区建设、志愿者和社会工作开展等等。(4)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传递者NGO是联系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有效中介,其“上下传递”的中介功能架构起政府和公众沟通的纽带与桥梁。一方面,NGO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把政府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和防治知识传送到公众,稳定民心,正确引导公众在危机事态中保持理性,帮助公众消除恐慌心理,避免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提高公众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NGO植根于社会基层,其组织成员来自基层社区,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能将方方面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政府,帮助政府及时、准确了解民情民意、掌握有关危机管理方面的信息,发现危机管理过程中遗漏的问题,预防危机的扩大化,有效地防治公共危机。(5)民间组织很多时候在灾难中还发挥着反映民意和监督政府的政治功能公民自发组织的网络有助形成讨论社会问题的“公共空间”,就潜在的社会问题作出探讨,就如社会的警报系统一般,并影响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叶国文在《危机管理:西方的经验和中国的任务》中指出,解决城市危机并不单纯是政府的责任,每一个市民、非政府组织都应该主动参与危机管理,与城市政府共担责任。政府应该承担提供秩序和法律的责任,市民应该成为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在参与社会组织中,培养市民的公民意识提升城市的人文精神。把解决城市危机当作城市社会各界走向团结、信任、合作、支持的契机,培育新的城市精神。西方现代城市精神形成于文艺复兴,殊不知文艺复兴中铸就的城市精神就是在与“黑死病”的抗争中形成的。所以,培养责任共担意识,首先,政府要通过危机制定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体系,这种体系应该是有层次的,为多渠道共同参与和承担各自责任提供规范。其次,培养和加强市民的危机意识,在不断的训练中培养危机和自救责任。其三,培育NGO等社会组织为市民参与城市危机管理提供途径,并开展自救和建立城市社会危机基金等提供平台,从而形成市民有序自救、通过NGO等社会组织与城市政府一起开展危机管理的新模式,降低危机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能力。三、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作用的表现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国际资源等元素构成的网络系统。在强调政府部门危机管理的同时,还应实现危机管理系统中参与主体多元化,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使危机处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创新精神及更高的效率。非政府组织是整个社会组织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社会系统实现协调、沟通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危机应对网络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发生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1)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政府动用行政力量解决危机,有时会出现调度不灵,协调失衡,行动不及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有大量的非政府民间力量的支持,危机发生地就近的非政府组织此时就可以快速的发动和组织大量民间专业人员、应急物资应对危机,为聚集庞大的社会闲置力量提供支持。非政府组织更具有专业性,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救助工作。(2)非政府组织还时刻关注危机中政府部门无法或不及关注的社会成员的利益,并予以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帮助。例如在非典时期,社会中大量的民工、无业人员、城市游民等弱势群体,没有被纳入政府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这部分人群的危机防范往往是政府部门最难以顾及的软肋,相应的管理和约束皆出于缺失状态。因而,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社区或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使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成员都不被忽视。(3)在危机处理中,非政府组织有利于社会凝聚起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形成独立的自组织能力,以实现危机时刻社会自我管理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危机时刻公民应培育出一种健康理性的、自主的独立意识,而不应对政府全盘依赖。从我国处理危机的现状看,目前只有政府的积极性,却缺乏社会自身的主动性。(4)临时的非政府组织在危机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危机中,往往会形成一类由危机所涉及人群自发组成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可能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可能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和成员,但他们在固定的地域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有很强的自生性。此类自组织有着相当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较容易组织,对外界忽视了的危机可以自发地具体的应对,它对于正式的大型的非政府组织又是一种作用。推而广之,在危机爆发之后社会基层完全可以发动这样的组织开展应对措施。(5)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后的处理善后作用。非政府组织主要是辅助政府部门进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包括:给与必要的经济援助、弥补其在危机中的损失,启动生产;组织、调节供销渠道及时提供民众生活日常和急需物品,保障公众的日常生活;陈述发展生产对解决危机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性;强化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实施力度等;募捐及组织志愿服务等。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稳定政治,重新恢复和建立各种秩序。四、结束语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府机制对社会事务处于严格管理和控制,这使得社会自主水平很低,对于替政府分担解忧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和发展,政府要转变为新型的社会秩序管理方式,其中改变我们对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认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加强国际间的组织交流与合作,形成资质的良好习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制改革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工作重点,不能单靠政府去解决公共危机,因为政府要通过国家体制去完成管理,虽然其活动具有社会公益性,但是也具有强制性,而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是通过非强制,非利润取向的网络型社会体制,同事也具有社会公益性,因此在解决公共危机的问题上非政府组织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参考文献】[1]沈荣华.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J].新视野.2005(05)[2]杨安华.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江海学刊.2005(01)[3]张洪辉.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