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类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应急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研究生:郭小青学号:200840012414学院:经管学院专业:行政管理研究方向:区域公共事业管理导师:朱坚真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制填表时间年月日2填写说明1、本表归入个人档案,请规范填写,手写签名。2、研究生类别指: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请选择填写。3、立论依据和研究方案两部分内容需在4000字以上,这两部分表格容量不够,可根据内容适当增加页数,但不得随意删减项目4、经费来源请写明项目类别、名称、总经费(可支配经费)、主持人。例:2008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080915),10(5)万元,张三丰。5、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本专业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组成,导师不得担任考核小组组长。6、评审意见分为“通过”和“不通过”,未通过者须重新开题。中途改变题目的研究生亦需重新开题。7、本报告书一式2份,培养学院、研究生处各一份。8、开题报告须在第四学期的第三周之前完成。3一、立论依据1、研究目的和意义广东省是一个具有传统优势的海洋渔业大省,海洋渔业长期以来占据着全省海洋经济的1/4比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海洋渔业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具有风险高、灾害重、死亡率高、损失巨大等特点。近几年广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性突发灾害与人为突发灾害的事件频繁增加,给广东渔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如何积极预防、应对、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推进广东海洋渔业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将直接关系到广东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未来建设“和谐广东”和海洋经济强省的关键所在。1.1研究目的研究海洋渔业应急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发生海洋渔业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跟踪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广东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广东省整体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广东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的研究,以海洋渔业灾害监测工作为基础,以监控区海洋与渔业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统一组织,专群结合,防控并举,及时发布海洋与渔业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反应快速、措施得力的海洋渔业运行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努力减轻广东海洋渔业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促进广东海洋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2研究意义研究海洋渔业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意义。理论研究中,由于非典的缘故,国家加大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力度,国内的学者也纷纷开始关注对突发事件的。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之一,针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成果较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有关农业应急管理的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步积累。相比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农业应急管理,虽然海洋渔业在我国的地位也很重要,但针对海洋渔业应急管理这一特殊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却不多,在此方面有很充足的研究空间。论文针对广东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想为海洋渔业添砖加瓦,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海洋渔业应急管理机制的现实意义。海洋渔业风险事故的频繁发生致使广东渔4业发展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海洋渔业应急管理机制,能使广东在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有效地应对海洋与渔业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增强广东整体的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在实践上帮助各企业和广大渔民确立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措施,是保证广东省和谐稳定,促进广东省整体经济发展,维护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实现广东省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西方应急管理理论主要以危机管理理论出现,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其产生于经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外交决策理论等多个学科。20世纪60一70年代以后,出现了有关企业危机管理、政府行政危机管理、国际重大危机事件管理方面的著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研究方法的更新,使学者有能力构筑全新的危机分析框架,对危机的研究也逐渐从对单个危机事件的分析,而走向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综合研究。而应急管理学作为国际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相对落后、专门研究尚不多见。自非典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以来,应急管理及其机制的构建成了目前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2.1.定义解析2.1.1.国外应急管理概念综述韦伯辞典将危机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Hermann认为危机就是一种情境状态,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在改变决策之间可获得的反映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Green认为危机管理的一个特征是:事态己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Mitroff和Pearson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几小时,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2.1.2国内应急管理概念综述朱德武(2000)认为危机是指事物由于量变的积累导致事物内在矛盾的激化,事物即将发生质变或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薛澜(2003)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5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张成福(2003)认为“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计雷(2006)将应急管理定义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地集成社会各方面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所谓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非常态的环境下,准备、调动和利用一切必要资源,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通过预防准备、预警、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处置、恢复等措施,准备危机管理所需的资源,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预报警戒危机发生的征兆,及时处置已经发生的危机,恢复危机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以减少损失,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一个消解公共危机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完整过程。2.2应急管理过程2.2.1国外应急管理过程理论在西方学者众多的应急管理的过程阶段分析方法中,有以下几种较为学界所认同:2.2.1.1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划分理论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划分理论,最早出现在他的文集CrisisManagement:PlanningfortheInvisible中,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完整地阐述出来。芬克用医学术语形象地对危机管理的阶段划分进行了描述:危机管理的第一阶段为征兆期,即表示有迹象显示有潜在的危机可能发生;第二阶段为发作期,即表示具有伤害性的事件己经发生并引发危机;第三阶段为延续期,即表示危机的影响持续,同时也是努力消除危机的过程;第四阶段为痊愈期,即表示危机事件已经完全解决。2.2.1.2米特罗夫的五阶段划分理论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1994)将危机管理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信号侦测阶段,即识别新的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第二阶段为探测和预防阶段,即组织成员搜寻己知的危机风险因素并尽力减少潜在损害;第三阶段为控制损害阶段,即在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努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第四阶段为恢复阶段,即尽可能快地让组织恢复正常运转;第五阶段为学习阶段,即组织成员6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并加以整理,从而使之成为今后危机管理的运作基础。2.2.1.3奥古斯丁的六阶段划分理论第一阶段:危机的避免阶段。奥古斯丁认为,将危机预防作为危机管理的第一阶段并不奇怪,令人奇怪的是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第二阶段:危机管理的准备阶段。危机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为危机做好准备。另外,在为危机做准备时,留心那些细微的环节,即所谓的第二层的问题。第三阶段:危机的确认阶段。这个阶段危机管理的问题是,感觉真的会变成现实,公众的感觉往往是引起危机的根源,这个阶段的危机管理通常是最富有挑战性的。第四阶段:危机的控制阶段。这个阶段的危机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工作的先后次序。第五阶段:危机的解决阶段。在这个阶段速度是关键。第六阶段:从危机中获利阶段。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实就是总结经验教训。2.2.1.4罗伯特·希斯的四阶段划分理论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博士提出了危机管理的四阶段划分理论,也就是所谓的有效危机管理(处理)的4R模型,即危机缩减(reduction)、危机预备(readiness)、危机反应(response)、危机恢复(reeovery)。希斯博士认为,危机管理范围图有助于管理者从总体战略的高度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者和主管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以应对危机局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在对4R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希斯博士认为恢复力是有效危机管理4R模型之后的第五个R(resilience即恢复力),将他的有效危机管理(处理)的4R模型进一步发展成为5R模型,即危机缩减(reduction)、危机预备(readiness)、危机反应(response)、危机恢复(reeovery)以及危机恢复力(resilienee)。2.2.2国内应急管理过程理论目前国内有关应急管理过程的理论大多由以上几个理论中延伸得来。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突发事件遵循一个进程或是发展周期。根据这个发展周期,较多的学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预警、应急、善后。这三个环节分别发生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其中,每一个具体的阶段都要求危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危机管理策略和措施,准确地估计危机形势,尽可能把危机事态控制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以免进一步恶化。72.3应急管理机制2.3.1国外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目前涉及到的理论研究不多,大部分侧重于实践领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美国的兰德公司、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思想库。日本是较早研究城市应急管理的国家,大阪神户大地震后,他们加大对城市应急管理研究。9·11事件后,美国在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建立了研究机构,大幅扩大了研究队伍,对世界上的各种疾病和城市灾害进行研究。西方国家的城市应急管理研究具有研究力量强大、资金充裕、前瞻性强等特点。2.3.2国内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一类是以公共治理理论为支撑,从信息公开、加强社会合作等方面提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革新。刘琍(2004)对政府处理重大危机中的信息掌控与公示工作进行研究,提出要走出危机管理中全能政府独治主义和行政信息专属保密的误区。以危机信息的及时公开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甚至通过国际社会的援助与合作,来实现危机的救治与善后。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危机管理制度作为危机及其行政信息公开的支撑和保障。同时,政府还应把危机信息是否能够及时、真实发布,作为公共行政系统反馈灵敏与迟钝和办事效能高低的一个标志。王茂涛(2005)对应急管理机制人事管理体制进行研究,提出了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创新的观点。王满仓(2005)从政府治理角度出发,认为从建立柔性化政府、学习型政府和信息化、开放式政府三方面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实现政府公共治理再造。王光、秦立强、张明(2004)则提出要加强政府与社会合作,建立多方合作、分权自治、多中心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承担危机后果的的权责体系。另一类是对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