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湖南乡土小说研究•湖南是我国乡土小说的重镇。从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以来,我国的乡土小说就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产生过世界级的大师。湖南在我国乡土小说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十分优秀的作家作品,也产生过在世界有影响的大师。•前言•一、湖湘文化对湖南乡土小说的影响•湖南乡土文学,是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而产生的,也是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由于湖南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使得它的乡土文学又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乡土文学的特点。•保留了自屈原以来流传下来的楚蛮文化传统。而湘中盆地和湘北湖区由于交通比较便利,则更多的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湖南文化可以说呈现出既有以屈原为代表的荆楚文化的因子,又有以贾谊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因子。•荆楚文化以奇诡浪漫,讲情重义为特点;而中原文化则以经世致用,朴素求实为本质。经过长期的融合交汇,产生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结合了中原儒家文化和荆楚文化以及湖南原住民的文化特点,形成了霸得蛮,想得开,敢为人先,忠诚爱国等湖湘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近代文人骚客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而在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湖南文学也就同样有了这样的特点。•二、湖南乡土小说的起源•湖南白话乡土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发表在一些报纸杂志上的连载小说。如在1919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在湖南《大公报》上连载的霞翥的《徐四蛮牛》,就是有着浓郁的湘中地方色彩和清新风俗画面的早期的乡土小说。•作品虽然不长,但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刻画。可以说是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的先声。这篇小说反映的人情之美,人性之善,也为今后湖南乡土小说的创作定下了一个基调,从此后,湖南乡土小说的创作连绵不断。•三、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的成熟•真正标志湖南现代乡土小说成熟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彭家煌、黎锦明、叶紫和沈从文四人。但他们又表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一是真实反映当时的生活现实的写实的乡土小说,一种是浪漫写意的乡土小说,使湖南的现代乡土小说呈现一种多姿多彩的局面。第一节彭家煌、黎锦明、叶紫的写实性乡土小说研究一、彭家煌的乡土小说•1、生平简介•彭家煌(1898——1933)现代小说家。又名彭介黄,字蕴生、蕴松,湖南湘阴人,曾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曾加入“左联”,其作品以乡土为题材。主要作品有,《怂恿》、《平淡的故事》、《喜讯》等。其作品被茅盾誉为当时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2、作品分析•彭家煌的《怂恿》,是他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湖南北部一个叫溪团镇的地方,那里有冯、牛两个大的家族,皆在当地有钱有势,而且都有子弟在外读书做官。平时这两个家族就互有芥蒂,时有大小的摩擦。•小说用形象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当时湖南农村的那种豪强称霸,穷苦人毫无地位可言的现状,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的罪恶,也写出了乡下贫苦妇女地位的低下。小说也辛辣地讽刺了乡民的劣根性和统治者的假威严。该小说可以说是“为人生”的乡土小说的典范作品,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他的另一篇作品《喜期》,则反映了湖南农村的婚嫁习俗,又反映了在连年军阀混战中湖南农村的情况。湖南当时处在两军拉锯交战之地,省府政权曾在短时间之内九易其手,可见当时交战的激烈程度。《喜期》正是写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湖南农民的悲惨遭遇。•作者在这里所流露出的愤怒和哀伤是非常明显的,既有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也有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更多的是对军阀混战的控诉。•3、作品特点•(1)仿照鲁迅的笔法,用诙谐幽默,甚至调侃的喜剧手法来写那种痛苦到精神和骨髓中的悲剧。以喜写悲。•(2)浓厚的地方色彩,活泼的带着乡音土语的对话,这一点“可以说开了乡土小说村言俚语的先河”,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局限:有些人物写出了性格,但缺乏提炼,因此给人的印象不深。•二、黎锦明的乡土小说•1、生平简介•黎锦明(1905——1968),字君亮,湖南湘潭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兄弟八人,皆在学术和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小时现在北京读书,后因病回湘,先后在长沙明德中学、岳云中学读书,期间和同学丁玲等人组织了“楚魂艺术社”他担任编辑部副主任,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培养了他自由民主意识,也造就了他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1924年他再度北上,到北京师范大学读文科,同时,他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3月7日他创作了第一篇小说《侥幸》。主要作品有《一个自杀者》、《夜游人》、《尘影》。•抗战爆发后任教于衡山师范、桂林师范。1947年任教于湖南大学外文系。30年代是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数种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以描写灰色生活中的市民和苦闷中的知识分子为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实社会面貌,艺术上成就也较高。他还是一位很有鉴赏力的批评家,曾出版《新文艺批评谈话》和《文艺批评概说》,对《沉沦》等作品做了大胆而独特的批评。解放后先后任教于福建师院中文系、湘西永顺中学、湘西民族中学等校。1952年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2、作品分析•黎锦明先生的乡土小说有两种风格,一是秉承鲁迅先生的传统,强调民生,关注民瘼。最有影响作品当属1925年所写的《唐寡妇》、《出阁》、和《株守》。•黎锦明先生的《出阁》可以说是地方色彩和民俗民情最为浓烈的一篇短篇小说。•黎锦明的另一类乡土小说,是那些交融着楚人激越感情和强悍民风的传奇小说,这种小说如突兀怪石,矗立于当时的文坛,显得警拔而瑰奇。《复仇》•第一类作品有现实主义的特征。•有些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第二类作品文笔刚健,情节离奇,包涵着对湘省民风和文风的继承,也渗透着抵御强权的反抗精神。•三、叶紫的乡土小说•1、生平简介•叶紫(1912——1939)原名余昭明,又名俞鹤林,发表《丰收》时,才开始用叶紫这个笔名,湖南益阳人。1926年,湖南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叶紫全家受到叔叔的影响参加了革命斗争,并担任农会的重要干部,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亲、二姐被地主反动武装杀害,其母精神失常,叶紫当时正在武汉中央军校学习,赶回家乡后发现地主反动武装正在通缉他,于是改名换姓,逃到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城乡漂泊流亡。•1929年底,他来到上海,找到了地下党,并加入了共产党。1933年春,他和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无名文艺》刊物,并在上面发表了短篇小说《丰收》,受到大家的好评,并加入了“左联”,1934年与鲁迅交往,受到鲁迅的重视。1939年因病去世。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和《山村一夜》,中篇小说《星》等。•2、作品分析•叶紫是鲁迅晚年着力培养的一个为人生的乡土小说作家,他又是一个左翼作家。他笔下的八百里洞庭泛着醉人的馨香,接天的莲叶,一望无际的湖水,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湖区人们奋斗,给读者带来悲壮的美感和炙人的力量。他的创作得到了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的极力支持,鲁迅并亲自给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丰收》作序。•短篇小说《丰收》中,云普叔一家及其乡亲们所经历的苦难历历在目,20世纪20、30年代益阳农民的勤劳、淳朴、愚昧、落后表现得活灵活现。为了对付旱魃水魔,云普叔及其乡亲们以湘人的霸蛮精神执拗地与之搏斗,且取得了胜利,但他们也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点收获。却在人祸面前身心俱伤。得了一点收获,还要主动请田主、豪绅上门吃筵席,以期得到他们的照顾,但事实无情地摧毁了云普叔的梦想,靠买女儿,吃野菜收获得来的稻谷,被田主老爷们以及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收了个一干二净,云普叔也被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鲁迅对叶紫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我们却有作家写得出东西来,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不但为一大群中国青年读者所支持,当《电网外》在《文学新地》上以《王伯伯》的题目发表后,就得到世界的读者了。这就是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茅盾对叶紫的《丰收》评价也很高:“‘丰灾’是近年来文坛上屡见的题材,但是我们要在这里郑重推荐《丰收》,因为此篇的描写点最为广阔;在二万数千言中,它展开了农事的全场面,老农的落后意识和青年农民的前进意识,‘谷贱伤农’以及地主的剥削,奇捐杂税的压迫。这是一篇精心结构的佳作。”•中篇小说《星》中,则既表现了对处在神权、皇权、族权、夫权压迫下的农村妇女的命运的极大关注,又反映了在大革命的影响下的农村妇女的命运。主人公梅春姐,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毅然决然地挣脱封建思想的羁绊,去追求自身解放和爱情幸福,投身革命。虽然后来她的命运又有很大的变化,但作者最后让梅春毅然决然地离开给她带来无限痛苦的家庭,向东方走去,表明了她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小说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化和心理描写,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妇女的人文关怀,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当时的乡土小说中也是不多见的。作品所表现的地方特色和民风民俗也是非常浓郁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小说佳作。可惜叶紫英年早逝,这是湖南乡土小说创作的一大损失。•彭家煌、黎锦明、叶紫等三人的乡土小说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他们的乡土小说作品主要就是揭出了当时湖南乡下的病苦。但又由于他们受湖南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创作的乡土小说正像鲁迅评价的那样“能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描绘出了一幅江南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互相映衬的民俗画卷,在给人以美的享受时,也唤起人们的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