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其历史作用。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积弱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局面局面一、背景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三冗”与积贫积弱王小波、李顺起义一、背景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三冗”与积贫积弱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3、辽、西夏的威胁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严重4、“庆历新政”夭折“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言事书》二、内容1、目的:2、核心内容: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3、具体措施: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富国: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强兵:军事措施①省兵——精简军队,归并军营。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以前是“更戍法”)影响影响: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原有的编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文教:①改革科举制度(考试内容?联系当前实际,考经义策论)②选官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以前是“恩荫制”二、内容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富国:理财措施强兵:军事措施③改革学校教育,(具体内容?优异者直接任官)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①精简军队,归并军营。②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影响:为变法培养了人才,发展了地方教育。三、作用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勇于改革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性情,值得肯定。四、结果失败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偏差,加重了人们负担,导致民间不满。原因?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意志坚定,直率不讳,百折不挠,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007·山东高考)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商:市易法、均输法。“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方田均税法北宋初年各地田赋不均,地主富豪相率隐田逃税,赋税负担都加在了中小地主和农民身上。熙宁五年(107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这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消除了隐田逃税之现象,增加了赋税收入,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它却侵害了豪强地主阶级的利益,遂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均输法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行均输法:在淮、浙、江、湖等六路设置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资。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这样,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市易法是专门针对富商大贾垄断市场控制物价、经营牟利而制定的新法。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政府拨款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等市场需要时,商贩们可以将产业、金银做抵押,五人以上结成一保,赊贷货物或借款。货款在半年至一年内偿还,年息2/10(即2分),过期不归另加罚款。按规定收取息金。市易法有平抑物价、调剂供求的作用,限制奸商垄断居奇,把以前归于大商人的利得收归官有,增加财政收入。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