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1页(共24页)“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课题组栾川是豫西一个远离中心城市的山区县,近年来却以旅游业为突破点,在短短几年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它以旅游业为龙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被传媒界概括为“栾川模式”。“栾川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概念?在其称谓提出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调研组在广泛搜集和认真研读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栾川实地考察,深深感受到了栾川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所蕴含的经验和意义。正是因为“栾川模式”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因此也才有进一步发掘和总结的必要。很显然,通过深入探讨“栾川模式”的强大效应、内涵演进,以及发展方向,不仅可以为旅游发展和旅游管理的理论大厦添砖加瓦,而且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思路的借鉴和工作的启示,从而也就具有了其理所当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2页(共24页)一、栾川旅游业发展的进程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基本地貌为“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前,栾川是河南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32万人口中有25万是农村人口,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以矿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虽然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与全国整体的发展和河南整体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尤其在1998年至2000年间,由于矿业的不景气,栾川经济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甚至到了靠借贷为公务员和学校教师发工资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栾川结合着全国总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一边努力学习“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一边考虑着栾川百姓的需要和栾川资源赋存的可能性,从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多个层面去进一步思考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最终确定了以旅游为突破口,走上了后来被誉为“栾川模式”的旅游发展之路,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自2000年至今,栾川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转变;旅游业的影响由点到面,旅游产业链从短变长,从而带动了栾川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以下的相关资料可以作为栾川发展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证明:——近年来栾川旅游业始终保持稳定、快速、健康的增长势“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3页(共24页)头。2005年栾川旅游接待达到389万人次,比2000年翻了4番,旅游总收入10.8亿元,是2000年的20倍。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0.1万人次,门票总收入1.21亿,旅游总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25%和29%。2007年1至6月份,栾川完成游客接待269.6万人次,门票收入8357.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22.8%和20.4%。——栾川培育了一批知名的景区,正在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栾川已建成了15个具有一定档次的不同门类的旅游景区,包括鸡冠洞、龙峪湾和重渡沟三个4A级景区,以及道教圣地老君山、九龙山温泉度假区和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区等正在开始“更新换代”的旅游景区,形成了以老君山为代表的山水游,以龙峪湾为代表的森林游,以鸡冠洞为代表的溶洞游,以重渡沟为代表的农家游,以九龙山为代表的温泉游,以海明农耕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伏牛山滑雪度假区为代表的滑雪游和以抱犊寨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组成的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系列。——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栾川现有各类旅游景区15个(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7个)。有旅游定点宾馆、饭店37家,农家宾馆750余家,总接待床位达到3.5万张;其中,中档以上饭店和家庭宾馆数量分别增加了4倍和120倍,总床位和标准床位数分别增长663%和400%。有旅行社12个,导游员325人。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45类190多个品种,建设旅游购物市场12个,特色街区3条。开发旅游娱乐项目23个。旅游直接“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4页(共24页)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9万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效益提升,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6年,栾川县旅游总收入已达22.13亿元,在全省各县中排名第一。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达6700万元,相当于三年前(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的总和,旅游税收占县财政的21.6%。目前,栾川GDP增幅、财政收入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财政收入绝对额、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项指标在洛阳市均位居第一(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绝对额、占GDP比重、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和占GDP比重4项指标,均首次位列河南省第一)。——旅游业带动了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栾川县产业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栾川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巨大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17.5:50.1:32.4优化为2004年的17.8:40.3:41.9。栾川旅游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农副土特产品开发销售等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办农家宾馆,搞农家餐饮,销农副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脱贫致富步伐。旅游业的发展还大大促进了农村居住环境、交通、卫生、精神文明等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重要变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栾川还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涌现出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栾川县也先后“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5页(共24页)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经济发展环境五十优、全省最佳人居环境等5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三、“栾川模式”的提出与演进(一)“栾川模式”的提出。基于栾川2000年到2005年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总结栾川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一些研究者将其称之为“栾川模式”。作为栾川旅游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征概括,2004年,就有研究者指出,“‘栾川模式’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发展经济的典型,是部门协力、群众参与办旅游的典型,同时也是一个市场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典型”。2005年3月,“栾川模式”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栾川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肯定,与会者认为,“栾川模式”是栾川县在旅游业发展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鲜活经验,是贫困山区依靠发展旅游业激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样板和典型;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发展县域经济闯出的一条特色之路。由此,“栾川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与传播。(二)“栾川模式”的演进。说到“模式”,人们对词义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词典上说,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6页(共24页)标准样式。这个定义,往往容易让人把“模式”理解为凝固的范式。其实,如果从各个学科的发展来理解,模式实际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用来解决特定背景下的某一问题的方案或最佳实践。因此,随着环境和事物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是在不断演进的。栾川模式就是这样的与时俱进的模式。经过不断的总结,现在栾川同志把关于“栾川模式”的经验,概括为这样四句话,即“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现在的陈述与过去曾经有过的表述比起来,也许变化不大,但是它的内涵却实实在在地在与时俱进。1、党政主导。上面媒体所说的“政府主导”,如果结合着栾川的实情来说,应该是栾川人自己所说的“党政主导”。栾川模式得以成功,党政主导的作用的确是第一位的。栾川的实践证明,是否由党政主导,决定了执行力的高低;而执行力的高低,又决定了旅游资源和制度资源能否有效融合,互为支撑,从而保证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通常的政府主导旅游相比,党政主导旅游的执行力更强,协调也更为顺畅。它确立了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发展思路的权威性,问题获得解决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政策解释和执行的一致性。在具体实践中,栾川已经实践的“党政主导”,主要表现为:A、主导旅游规划。在旅游开发中,栾川县委、县政府始终“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7页(共24页)不渝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按照《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三不准”: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论证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从而确保了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开发的有序进行。B、主导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至今,栾川县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修建了老君山、龙峪湾、重渡沟、倒回沟、滑雪场等25条共计310公里旅游公路,使栾川的对外旅游通道由以前的2条增至5条,初步形成了连接全省,远通陕、晋、鄂等周边省份的公路网络。为打造中原最佳旅游目的地,2004年9月至今,县里先后三期总投资达20亿元,实施了旅游县城建设工程,旅游县城的框架已由原来的4.2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0.2平方公里,使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C、扶持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县里先后为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等景区创4A建设投入数百万元,拆迁居民户130多家,搬迁工厂2个,并支持3个景区完成了中心广场建设等美化、绿化、亮化的项目。2002年8月鸡冠洞、龙峪湾荣膺4A级旅游景区,2005年10月重渡沟景区申报4A成功,栾川成为当年全国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D、主导旅游业发展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各职能部门围绕旅游强县目标,制定了旅游发展措施60多条,为旅游发展办实事150多项,真正形成了同心同德,共唱旅“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8页(共24页)游发展一台戏的良好氛围。与时俱进,是发展的必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栾川的“党政主导”也对自己的历史有了新的超越。虽然党委、政府仍然在主导,但是主导方式正在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以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手段,实现栾川旅游从快速发展阶段向高位提升阶段转变。“主导”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有所改变和补充的,是“主导”的思维理念,从而引导着栾川旅游实现新的“提升”。比如为适应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崇尚健康、追求身心愉悦的潮流,确立了栾川旅游“由‘卖山水产品’向‘卖健康理念’转变”;根据营销学原理,确立了“政府主打栾川旅游形象塑造,企业开拓客源市场”的促销分工机制,……也就是说,领导栾川旅游业的发展的“党政主导”,已经完成了从“既主导政策,又主导工作”向主抓“政策主导”的重要转变。2、部门联动。大家可能还记得这样的一个实例。那是2001年,栾川县委、县政府为了尽快扩大栾川旅游客源市场,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营销工程,动员全县47个县直单位和33个旅游企业共同参与栾川旅游促销,为此并制定了“经费自行解决,人员统一培训,方案详实可行,考核方法具体,奖罚严格分明”的整体工作方案,要求各单位必须有一名领导带队,组成18个工作组分赴省内18个地市开展工作。由于组织精心,措施过硬,促销活动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效果,在省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各地旅游“栾川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9页(共24页)考察团、旅行社采线团、新闻记者采风团蜂涌而至。栾川旅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而现在,栾川全县的县直单位也同样在大力支持栾川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在“联动”。但是,各自却更多体现为自己的职能范围内的努力工作。比如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局在景区建立“卫生脸谱公示制度”、“食品进货台帐制度”,从而使卫生质量的管理和游客的监督更加经常化;为了保障居民和游客的人身安全,公安局进一步加强了交通、消防、社会治安的管理,在节假日就干脆放弃了休息;工商局深深懂得自己在市场准入、市场规范和保证公平交易中的作用,一方面作出努力以利企业获准开业的快速与顺畅,同时又注意监督和检查买卖的公平;质检局也围绕着旅游强县的目标做好监督与服务,诸如对旅游目的地索道、滑索、电梯的安检,对土特产品包装的规范,对农家乐标准的制定,以及指导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运用等等;发改委和招商局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