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资企业角度来看,国内金融机构正面临着一大挑战——如何能够通过实践和快速学习从外资银行的经验里取长补短,同时又注意风险防控?风格迥异的中外金融机构如果把国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风格迥异:前者虽然慢热,但是一旦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之后,乐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后者快速跟进,能提供量身定制级的方案,但是一旦项目出现风险,则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两种风格迥异的金融机构,适合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业务性质下进行不同层级的合作。总体而言,从网点数量最多、遍布全球的花旗汇丰,到区域性优势明显的德银法兴,加之对于拓展市场兴趣盎然的渣打星展,国际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显得相对开放OPINIONS&COMMENTS锐言时评度和接受度较高,利用金融杠杆、方案和衍生工具也比国内很多银行要更为娴熟,在融资洽谈时的配合度和效率也很高,不仅能提供基于他们经验的案例方案,更能就企业提出的新想法和意见进行探讨,直至形成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客户的商业表现有任何风吹草动或有回款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出现,外资银行的政策性收紧也是非常快的。反之,国内的很多金融机构(不包含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在刚启动的合作阶段可能会跟进较慢,很多信息和资料的匮乏凸显了在相关市场运营经验的缺失,这都需要买卖双方提供和补充,完整的融资方案最好也一并提供,并层层上报审批,走流程略费时日。当合作建立起来之后,后续买方若有违约风险,解决方案商量起来反倒比外资银行相对容易,更具有“三方一起承担和解决”的风范。“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金融机构的角色和定位文/竺越OPINIONS&COMMENTS锐言时评104我国金融机构的困境国内外金融机构两者之间的区别,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区别。在国内市场尚未有充分挖掘的前提下,国内的金融机构加大拓展国际市场的力度的确有些难度,他们欠缺的不仅是经验,更多的是一份试水的胆量和在国际市场上与外资银行一较高下的决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走出去”已是必然选择。国有四大银行相继走出国门,从在香港立足到逐步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网点,陆续有些进展。但是时间不等人,走出国门的中资银行依然处在国际金融界的最底层,仅是作为国内业务的接口,只能进行些低风险低回报的业务,在各种金融衍生品和融资市场上难以与国际金融大鳄一较高下。我国金融机构的机会时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最火的国际话题,“一带一路”不仅激发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走出去”,而且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亚投行的建立,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能够协助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能够为国内的金融机构在国际舞台上翩翩起舞搭建起一个坚实而宽阔的舞台。在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这四大资金池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帮助和指引下,国内金融机构要更勇于和基建公司、服务企业等一道“走出去”,在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强强联手,共同进退,不断累积经验,突破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创新解决方案,从而在充实自身经验的过程中带领整个国内金融业梯队迅速成长,从而逐步奠定中国金融强国的身份,为国家后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正所谓:走丝路,下南洋;借东风,打基础;协金融,共成长;天地宽,建伟业。[作者单位:中国通信服务(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勘误声明本刊2015年第05期第20页文章《“新丝路”下我国铁路工程“走出去”》作者姓名“杨栋、林蒋睿”应为“杨栋林、蒋睿”。本刊谨就以上错误向读者和相关单位、人士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