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称考试更新:2009-6-18阅读:6350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理论考试复习提纲(简答题含答案)一、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二、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四、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五、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六、课程类型主要有哪些类型?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七、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2、特点如下: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八、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服务社区2、走进社会3、珍惜环境4、关爱他人5、善待自己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十一、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有何关系?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十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不同?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4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十三、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是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十五、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十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51.新课程的推进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c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做到:a.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b.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十七、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1、从教师和学是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十八、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十九、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二十、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6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二十一、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结合;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十二、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7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二十三、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设计评价工具;3、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4、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二十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1、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