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材分析《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教学目标1.学习《静夜思》,朗读并背诵,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好意境。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朗读并背诵一些以月亮抒情的古诗句。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一副图画1.师:你看到了什么?(蓝蓝的天上有一个圆圆的月亮,还有一个人低着头)2.说得真好,这幅图画画的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板书:静夜思(学生跟着一起板书)3.读题,该怎么读?学习“静、夜”4.学生背诵,老师板书强调生字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开火车拼读、齐读。2.读词语3.读句段记忆生字: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家。一轮(lún)明月升上了天空,我站在床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不禁(jīn)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慢慢低下头想念(niàn)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4.读诗记忆生字:月夜思乡安静月夜站床边,举杯对月不成眠(mián)。遥(yáo)望明月低声叹,可知心中故乡情。三.诵读,理解诗意悟诗情。1.教师简单介绍诗人李白。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范读,带读。3.互相交流:你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事读不懂的?你们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诗人举头看到了什么?(月亮)什么样的月亮呢?用自己的话说说看。诗人看到了月亮,低下头想到了什么呢?4.诵读四、拓展背诵以月亮抒情的古诗句。A思乡思念友人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B写景抒怀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C心中不得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昌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D战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二十三首》——李贺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塞下曲》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昌龄五、指导书写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六、板书设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学反思:为什么选择上《静夜思》呢?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唐诗宋词,特别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李白的诗每每遇见总是读了又读。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希望把心中的这种喜爱传递给学生,让刚入学的六岁孩童感受经典的魅力,也许会强人所难,但我还是做了。这节课我设计了五大板块,看图如题——学习生字——诵读悟情——带文拓展——指导书写,一节课下来如教者的设想,环节有落实,只是有些地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感觉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是看图入题的环节。学生能看图说出图意,我顺着学生的说图直接引到今天学习的古诗,并让学生跟我板书课题,学会“静”、“夜”、“思”三个生字。这个环节,利用图画形象直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明月当空,一个人在低头想东西。在会背诵的基础上,这样的设计简单明了,为理解诗意做好了铺垫。成功的地方之二是学习生字和书写的两个板块。虽然学生已经会背诵这首诗,但是对于生字还是没有掌握的,我遵照“文字是鱼,情景是水。”的法则,把生字放到语境中去反复出现,让学生读,在读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开火车、小老师、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学生学习的趣味浓了,效率也高了。书写的时候,学生会看田字格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跟着我书空。因为我平时对书写落实得较好,所以一到写字时间,学生异口同声地念完写字歌,动笔写字。可惜的是书写四个生字,时间不够,无法展示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书写情况。成功的地方之三是诵读悟情环节,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一个问题“你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事读不懂的?”学生就根据自己的朗读谈自己的看法,在谈到“霜”的认识上,很多学生懵然不知,我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学生便知道了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风雪一样,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举头、低头做个动作就能体会了。学生说“望明月”就是看月亮,没有错。我问他们为什么用望而不用看,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认字有难度,我声情并茂地讲解“望与看”的区别,他们立刻释怀了,巧妙地灌输了准确用词的写作之法。我质疑:该怎么读好这首诗?提示:是轻柔缓慢地读,还是快速大声地读,学生读选择了前者,因为是夜晚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点难过,是不能大声读打扰别人的。学生跟着感觉读出了李白思乡的情味。我觉得单单会诵读还不够的,如果能吟诵就有意思,因此我示范吟诵,学生听着听着就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吟诵起来,诗的韵味应情而生,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这节课看似完整,但是上到带文拓展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激情突然降了下来。当时我在想,一定是这些诗句太难,他们已经经过了紧张的二十三分钟学习感到疲惫了,而我又没有创设一些特效的情景吸引学生,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记得我在备课时想到过配乐朗读,但后来又忘记选取音乐插入,也想到过做动画使诗句一句一句出现,但漏做了,几句诗同时出现会导致视觉疲劳,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课毕,我跟文芬、范宁探讨了这个问题,文芬说,这些诗句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较难,如果选择一些有关月亮的童谣或简单一些的古诗趣味性浓一些也许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范宁说,学生学习了那么久,如果出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你出示的月亮慢慢从海平面升上来,诗句也慢慢升高,学生一定会被吸引住,读起来就有味道,不会感到乏味了。是的,这样的话,情趣会更浓一些,学生一定会喜欢。我觉得她们都说得很有道理。我没有正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就按照自己的意思设计“古人常常借月亮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分别引入像李白一样思乡思念友人的带月诗句;引读以月为景的诗句;再读志向难舒的诗句;读写战争的带月诗句”增加学生的负担是不可取的。这就是这堂课的败笔,以后在古诗教学一定要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从而感受我们祖国的这些经典诗文的魅力,爱上经典,吸取这些古典文学的精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