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技术(教案第2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以太网交换技术2.1以太网技术发展概述2.2以太网交换工作原理2.3以太网交换的方式和实现结构2.4以太网交换器的组网应用2.5以太网发展其它技术第2章:重点与难点1、透明网桥、以太网交换原理和生成树算法2、以太网全双工端口、聚合、10G以太网技术特点3、**以太网交换特性、以太网交换机组网应用重点理解:主要了解:1、以太网交换方式的实现结构,2、链路聚合协议LCAP的基本思想3、10G以太网的PHY类型和表达4、共享以太网向交换以太网发展过程2.1以太网技术发展概述1975年XeroxPARC(施乐PaloAltoResearchCenter)推出第1个2.94Mb/s的基带总线局域网,以Ethernet命名;范冰冰:由于90年代后期,实际只存在Ethernet市场,即令牌环退出,所以LLC在网卡接口中基本被省略,只剩MAC层。1980年DEC、Intel和Xerox提出了10Mb/sEthernet厂家规范DIXV1,1982年修改为DIXV2;1983年IEEE802工作组;制定了第1个Ethernet工业标准IEEE802.3,它和DIXV2只在帧结构上有微小差别(在传统头部后插入8字节IEEELLC/SNAP附加头部,总长度不变),虽然2者兼容,但实际上使用最初格式。2.1.1以太网技术发展在802.3Ethernet标准下,从10base/T(早期10base/2、5),到90年代中开始,出现了100base/TX、100base/FX、1000base/SX、1000base/LX;以太网实现技术向高速和长距离发展;目前还出现了1000base/T,万兆(10G)的以太网,不久将出现40G以太网;802.11无线Ethernet可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受限于厂家的商业竞争中,IEEE802工作组没有能制订最佳LAN标准,而分别制定了Ethernet802.4与802.5(令牌环网)标准;同时制定802.2定义了在透明标准的LLC;实现不同LAN、FDDI的互连。1、基于CSMA/CD的实现技术,核心是媒介共享、插孔广播发送和碰撞检测处理,特点:简单、成本低和易推广;2.1.3以太网特点和发展:2、网络速度始终高于同时代的其它技术和实际应用需求;5、从企业级应用向运营商服务网络。3、以太网技术和传统电信网技术不断产生深刻的融合;4、从开始的局域网向城域网和广域网发展;范冰冰:Ethernet在企业网中采用了较高的带宽富裕,简化(或称解决)用户碰撞和协调管理,如修大路,无规则。但这样的技术基础,在公众网大用户的应用中(服务质量、可管理性、计费等)面临许多新问题。怎样理解早期以太网交换机制和一般网络不同?怎样理解以太网碰撞和后果?2.1.3传统以太网技术的缺陷1、有效带宽窄。共享域带宽W,受到共享(冲突碰撞)域的限制,实际的带宽取决于系统环境的工作站点数N,每站平均带宽为W/N;大流量的应用和实时音像服务受限。2、覆盖范围。传统CSMA/CD机制使覆盖范围受限。3、安全机制。共享域以太网帧的广播机制,给数据侦听截取提供便利,存在较大安全性问题。4、可管理性。缺乏可运营性(认证、服务质量QoS等)和可管理性(计费、带宽控制支持)等。基本思路:交换器/机的端口之间通常是隔离的,但许可条件下(可控制)也可以建立端口间数据传递、组播或广播;即建立一种交换机制,克服共享广播机制与碰撞;2.2.1以太网交换概述2.2以太网交换工作原理范冰冰:交换Ethernet主要解决共享广播和碰撞:建立按地址的、独享的数据通信(电信方法)。Hub的系统带宽为10M/100M,每站平均带宽1/N;交换器系统带宽为N*10M/100M,每站带宽10M/100M。HUB共享型Hub交换器端口之间直接物理连接交换矩阵端口之间可控逻辑连接1、交换器/机端口可以连接一台计算机(站点),也可以连接一个网段,交换器与Hub混用的结构;2、交换器/机端口速率10/100M,当N端口时,系统最大(理论)带宽是N*10/100M,有时又表述为N/2*10/100M,为什么?3、在端口半双工通信方式时,实际仍是CSMA/CD碰撞域;当端口全双工通信方式时,实际已不存在CSMA/CD碰撞域,只是沿用了以太网的接口和帧标准。交换以太网特点:以太网中继器和网桥是早期扩展LAN的主要方法。2.2.2以太网网桥LAN1LAN2远程桥接LAN碰撞域是限制LAN范围和性能,为什么?怎么办?分割多个网段,形成多个碰撞域,实现LAN范围带宽扩展。LAN1LAN2B1B2LAN3①透明网桥体系和基本功能由802.1D定义。②网桥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地址自学习(形成端口/地址表)、根据目的地址DA完成帧的转发和过滤、广播帧。范冰冰:何谓“透明”:当不同网段通过网桥连接后,不需做任何处理,就可工作。透明网桥功能网桥网桥1121311121423212224251LAN111121314端口号MAC地址2LAN22122232425范冰冰:地址自学习是根据LAN上网桥端口侦听到的帧中的源地址,或其它端口帧接收,记录到相应端口的地址栏目中形成端口-地址表。332313LAN33132网桥端口—地址表透明网桥的帧广播网桥网桥11213S1214广播帧:1、以太网正常广播(组播),网桥全部转发。32313网桥2DA关机?关机帧广播?2、多网桥(交换器)网络中的帧转发广播3、加电时(端口地址表空),自学习阶段的广播,引起广播风暴,加速完善地址表。怎么会加速?网桥存在问题①大型闭合网络中,帧广播的无限循环;网桥1LAN1LAN2AB网桥2在以上最简单的闭环网络中,当A向B发帧时,如B关机,在网桥1和网桥2端口/地址表中没有B,端口B1、B2又重新把帧广播到LAN1,则形成无限循环广播。(理论一般原理到可能的情况分析处理!)B1B2网桥1LAN1LAN2AB网桥2B11t1t2B21当A向B发帧时,假设t1t2,B先后收到2帧;②地址记录出错,无法正常转发工作;LAN2BB11B21A端口号MAC地址网桥1端口—地址表当B11收到B21端口转发的源A到目的B的帧是,把LAN2上转发帧的源地址A记载到LAN2地址表中,同样B21也如此,这样网桥1、2误认为A在LAN2网段中,B到A的帧永远不转发了。大型网桥存在什么问题,解决方法?生成树算法(SpanningTreeAlgorithm)图论基本思想:任何一个连接图,总存在一棵不含任何回路但保持原图所有连接的树;LAN1LAN2LAN3LAN4××生成树算法思想:找到一条可以把帧广播到所有网段(的计算机)上的途径,但又不引起广播循环的方法。体会数学在计算方法中的应用!如图中在切断任一个×点都形成遍历所有网段,但不循环的途径3、在每个LAN上BPDU帧指明距离最短的为指定桥(距离相等取MAC编号小的桥),只允许通过指定桥向其连接LAN(除根端口的LAN外)转发BPDU帧,其它桥被堵塞;从而避免循环转发。1、找出以太网MAC地址最小的网桥端口作为根桥,算法计算开始点,向它所连接的所有LAN广播BPDU帧(桥协议数据单元,专门交换桥信息特殊帧)。2、每当一个网桥收到一个BPDU帧时,并回复一个BPDU帧说明它和根桥距离。4、生成树建立后,为了能对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及时反映,各网桥周期地交换BPDU。桥协议和生成树算法原理:算法依据数学原理而设计的可执行程序,重要点初始起点和结束点的处理!。生成树算法图例演示(SpanningTreeAlgorithm)LAN1LAN2LAN3LAN4桥根LAN5××指定桥指定桥桥生成树算法在以太网普遍采用,解决思想数学基础是什么?计算机中数学问题还有在哪里?举1-2例。2.2.3以太网网桥和交换比较80中后期,为了扩展局域网,网桥被大量使用,网桥将LAN分割成不同的网段,限制了共享冲撞域,但转发广播帧,所以存在广播风暴问题。在小规模网桥连接的网络上广播是合理,但在大型网络中的广播实际是不能容忍的,为什么?所以网桥连接的LAN规模不能太大,一般不多于几十个。网桥连接的网络的生成树算法是线性的处理,即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网状结构,但实际大型网络是分层结构的网络。网桥的可扩展性限制是根本的问题:广播风暴:由于环路导致广播在网段内大量复制、传播,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瘫痪。广播风暴是由于网络拓扑的设计问题,或其他原因广播风暴爆发后,网络中传输的全部是广播包,计算机处理的也全部都是广播包,正常的数据包无法得到转发和处理。拔掉网线或关掉交换机后,广播风暴得到扼制,从而恢复正常通讯。网桥普遍使用发展,及另一方面IC技术发展,使网桥产品向多端口(4、8、16、24),实际上多端口网桥就是基本的以太网交换机(器)。以太网交换的基本功能仍是:帧转发、帧过滤、SpanningTreeAlgorithm;但由于更多的端口,使以太网交换机演变为一种多网桥同时工作设备,更多网段独立工作,进一步减小了碰撞域(实际上端口/终端部署,彻底消除了碰撞域),使系统带宽大大得到提高,但并不能完全抑制广播数据。以太网交换在继承了网桥的基本功能外,发展了VLAN、链路聚合等、端口全双工、接入认证等新功能,成为真正交换设备。2.3以太网交换的方式和实现结构2.3.1以太网交换的方式1、基于端口的静态交换。123456789101112如上图(1、10)、(4、6)、(5、11)端口之间交换,通过交换机的管理软件配置而成,相当于可人工处理的硬件连接器(多端口网桥),在最早期端口交换机产品中使用。交换方式是端口间怎样实现按需的数据交换的方法。2、基于MAC地址的动态交换。123456789101112动态交换基于网桥原理,根据MAC源/目的地址,通过自学习的端口/地址表,形成端口间的一次帧交换连接和转递,然后通道自动关闭,是目前使用方式。1、存储转发方式:可靠、延时大、交换速度低。1、串并转换,帧缓存和检验CRCAB3、串并转换,帧缓存和CRC检验2、查端口地址表2、穿通交换方式:硬件方式直接取出目的地址,查表传递,收端CRC检验纠错,出错重发;快速。取目的地址3、碎片丢弃方式:输入帧的512bit后,完全采用穿通交换方式进行处理;如512bit帧碎片丢弃;1、2折中方式。理解以太网交换实际快速实现的方法?2.3.2以太网交换实现结构1、软件实现结构:利用CPU和RAM软件计算环境完成输入缓存、查表和输出,灵活,但速度低(特别端口多、数据量大时),无法实现交换机堆叠和广播。2、交换矩阵结构:当输入目的地址查表确定输出端口后,通过硬件输入/输出矩阵实现输入/出端口直连;但在多对一环境下,需要增加输入/出缓冲,和排队优先机制。产品主流结构,但堆叠和广播实现较难,需要附加处理。3、共享存储交换结构:所有数据直接输入共享存储器中(而不是端口缓存),并直接从共享存储器输出到端口;对大量交换数据,需要专门交换引擎,但管理、堆叠和广播实现较易。4、总线交换:总线时分复用,处理各输入帧,类似电路交换原理,性能好,复杂、成本高。2.4以太网交换的应用2.4.1以太网交换机特性1、端口/地址表大小。端口/地址空间(如8192,8K)决定各端口可连接的站数。2、体系结构。ASIC、CICS(复杂指令系统)、RISC(精简指令系统)。CICS和RISC体系是基于ROM固化指令工作,ASIC是全硬件实现;各有利弊。3、背板(交换或传输)速率。无阻塞模式下,交换机背板传输数据的速率。如64口10BaseT交换机,最大32交叉连接,背板传输率32*10M=320Mbps,64口广播时640Mbps。4、端口能力:10/100MBaseT自适应端口;支持1G(1000MBaseT、GBIC)端口或其它类型端口能力。5、全双工端口。6、Jabber(超长帧)处理:Jabber是长度超过1518Byte的以太帧,一般由错误引起,Jabber处理是指把超长帧转化为正常帧能力。7、协议支持:生成树算法、端口认证、MAC地址绑定等。9、管理:管理界面、远程、SNMPV2/3、其它管理功能(接入带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