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别:编号: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课题主持人:侯春芝工作单位:梁山县杨营镇育英小学申报日期:2014-4-23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报须知1.按照《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3.“十一五”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过济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济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济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D未参与济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人只须在“十一五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C、D”即可。4.课题论证应充分。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7.《申报评审书》所规定的有关栏目均须由课题主持人用黑色钢笔填写或打印。《申报评审书》可到济宁教育网站教科所专页上下载(网址:点击首页中“科室主页”栏目中的“教育科研”即可)。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主持人姓名侯春芝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9年1月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二级教师研究专长教学研究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十一五”课题完成情况C工作单位梁山县杨营镇育英小学联系电话15998724576E-mailguoling3689@163.com通讯地址梁山县杨营镇育英小学邮政编码272600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郭玲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副组长程春玉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教法探索孙秀丽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具体指导王红敏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数学教改实验徐灵燕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语文教改实验王艳丽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数学教改实验张厚华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语文教改实验王茜荟二级教师育英小学教研语文教改实验课题主持人“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教育科研情况主持的哪一级别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及完成情况“一特促全”校本实验与研究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论著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报刊杂志及日期出版部门合作人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济宁市教学研究室2008.10济宁市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山东省教科所2009.6省教科所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2014.2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社推荐人意见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推荐人姓名王本奇专业技术职务高级研究专长教学改革工作单位梁山县杨营镇教办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双快教学推荐意见:侯春芝同志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勇于创新,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能胜任课题主持人工作。推荐人签名:王本奇2014年4月26日推荐人姓名王成功专业技术职务高级研究专长教育科研工作单位梁山县杨营镇教办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素质教育-特双快法推荐意见:侯春芝同志组织能力强,务实能干,科研水平高,勇于开拓创新,一定能胜任课题主持人的工作!推荐人签名:王成功2014年4月26日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因此选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是什么。②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③探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④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⑤探讨如何在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本课题研究与之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又存在着不同。本课题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本课题预计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①良好学习习惯从语文向相关学科的辐射。②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班集体的学习气氛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习得到良好的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③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帮助。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实验队伍强,侯春芝为主持人,镇教研员主动配合参与,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实验人员,且有多名参与过县市级课题。(2)实验引领高,著名教改家王成功为课题组导师(他主持过省市级课题,教改成果丰硕,且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3)经费有保证,在经济上镇校两级全力支持。(4)综合基础好,学校历年来都是教学先进单位,软硬件都较好。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使学生走上学习科学化之路。(2)在培养内容上,要形成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3)通过研究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为初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本实验周期为两年(2014.5-2016.5)准备阶段(2014.5-2015.1)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阶段(2015.1-2015.10)展开实验,定期做好阶段报告等。总结阶段(2015.10-2016.5)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等。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1)调查问卷法:对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3)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4)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主持者具体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充实各子课题组的主研人员,做好协调工作。(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