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1-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阶段审查咨询报告一、概述广园东路延长线是广州市广园东路的延续,起于荔新路立交,与已分期建成的广园东路直接相连。终点为璜涌大道与北王公路的相交处,接东莞市中堂镇璜涌工业区的璜涌工业大道。该线沿线经塘美村后向南跨越广深铁路,然后向东至仙村镇,再折向南经十字窑岛过东江北干流,全长约14公里。全线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60~80KM/h的城市快速干道标准。道路宽为28~34米,双向六车道,全封闭。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但未经过有关部门的评审和下达正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由于工程实施紧迫,该项目部已于2001年10月完成了设计招标工作。中标的广东省公路勘查规划设计院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根据“合同”要求,已于2002年2月基本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负责该项目设计监理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按“合同”要求,派出由审查室和一分院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设计监理组,进行全过程设计监理。为了配合该贵两院工作,确保初步设计按期保质保量顺利进行,设计监理组在设计过程中除跟踪设计咨询外还于2002年3月3日至8日,对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提供的K0+000~K9+869.81(=K9+885.55)不完整的初步设计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地K9+885.55(=K9+869.81)~K14+120的部分初步设计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2-进行了中间检查、审核和咨询。审核咨询期间,监理组听取了两院对初步设计工作的汇报,然后通过问、查、看等方式进行审查。同时还互相交流了看法和视察现场。这次审查咨询的内容主要有总体方案和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涵、路线交叉以及工程地质等。根据审查情况,监理组提出以下审查咨询意见,请业主审定,并请贵两院按审查咨询意见和业主审定精神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和完善,然后将执行情况反馈业主和我院认可后正式提出初步设计文件。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3-二、总体设计与路线㈠、总体设计1、本项目作为城市快速干道,路基横断面各部分尺寸应征得广州市和东莞市规划部门的批准。目前第一合同段与第二合同段的路基横断面中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同,现设计采用三角段过渡形式不利于安全行驶。应采用完善的平曲线予以过渡。鉴于目前路基横断面尚未得到两市规划部门认可,对两合同段接线部位的平面线形暂时予以维持,待施工图阶段予以修改。2、本项目作为城市快速干道,其路线纵坡设计中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先行确定沿线城镇及工业开发区场地标高,据此对通道、分离式立交的净空予以控制。在目前城市发展规划不完善的情况下,可通过对附近开发区场地标高的调查作出预估。3、本项目沿线除起点至广深铁路间有小山丘外,沿线地势较为低窄窪,路基取土困难。建议第二合同段利用路堑段路侧小丘取土,改路堑断面为路堤断面,取消路堑边坡或改为1:3~1:4的缓坡并扩宽路堑边坡平台,以改善景观条件,利于绿化工程的实施。4、本项目沿线地势低窪,加之沿线软土地基分布广泛。因此,软基段通道不应下挖,以防通道积水及被交路变形,尤其是覆盖层厚度仅为1.0m~1.5m的路段。路基下挖使软土层暴露或硬壳层过薄,使被交道路路基无法成型。㈡、路线1、K0+000~K9+869.81(=K9+885.55)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4-①路线方案: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广园快速路延长线工程方案设计招标中标书”和“广园东路延长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而最重要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暂缺。由于工程方案设计中JD2平曲线半径为1100米,而本初步设计改为两个平曲线半径为600米的反向曲线,路线指标有所降低。另外,“工可报告”中还提出按已建成的广园东路顺延,提前跨广深铁路后,穿瑶田村,然后在上田村北拐向东,大致平行于广深铁路,利用黄沙头、上坊、瓜岭、河安等村边房屋稀少地带通过至龙湖村北后,再拐向南接一标的第二方案。为了不遗漏方案和说明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建议增加该比较方案。由于路线总体方案存在可比性差的问题,加上“工可”报告未批复,所以增加比较方案是必要的。该方案路线走向与“工可报告”第二方案大致相同。虽然比较方案存在拆迁量过大,与规划有干扰,地方政府反对等弊病,但比较方案顺畅,技术指标高,而且工程造价有减无增,同时解决了K0+000~K3+000段推荐方案路线过于扭曲,技术指标太低等问题。为了避免本初步设计存在方案遗漏之嫌和保证初步设计深度,更重要得是通过比较,更能衬托出推荐方案的合理性,也可供领导决策,所以,请省院在进行有关工作后予以补充完善。比较方案与推荐方案案因相距较近,勘察和钻探资料可以借用,但工作要作得深作得细微。平、纵要分别设计,工程数量计算和造价分析要与推荐方案同等深度,并且要加大说明的力度。只有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进行比较后才能得出合理可行的结论。在初步设计文件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5-中,要将该区域规划附在平面图上,要将地方政府意见附在初步设计说明后面。为了便于初步设计审查,比较情况建议表格化,比较表内容包括路线长度、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地质情况、工程规模、施工条件、环境影响、地方政府意见和造价等。②技术指标该工程项目是城市快速干道性质,其技术指标主要按“城规”执行。但“城规”中有些技术指标活动范围大,例如计算行车速度是60~80KM/h。在执行时,是按60KM/h,还是按80KM/h套用其他指标,就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建议在执行时,主线尽量按80KM/h掌握,以提高线性质量和确保道路的使用功能。省院提供的初步设计,平曲线最小半径为400米,最大纵坡已超过3%,行车道宽度为3.5米。从总体上分析这些指标偏低。另外,终点与一标相接处,由于该处存在中央分隔带宽度不一致,需要平顺过渡,而过渡段长度不足100米,渐变太急。因此,建议结合路线设计作出适当的修改,尽量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使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例如JD2和JD3可增长其两交点间距和加大JD3的平曲线半径。路线纵坡最大值建议采用3%,不要超过3%,竖曲线半径有条件时,宜按视觉所需的最小半径取用,无条件时最好大于一般最小值。与一标进行两种宽度不一致的中央分隔带过渡时,其过渡段位置最好设在二标最后一个弯道的平曲线范围内。③路线平面设计为改善JD2和JD3的线型,建议将JD3交点顺JD2~JD3方向延伸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6-至高石村边,使线位紧贴山岗边布设,JD3半径可加大,这样可改善该段平面过于扭曲现象,同时又可方便路基借土。④路线纵面设计i、建议将K2+500变坡点移到K2+400处,这样3.44%纵坡可改为2.7%。并将K2+000变坡点竖曲线半径由6000米增大为31950米左右。将K2+400变坡点竖曲线半径由5000米增大为12000米,大大改善了纵面线型,也不影响桥下净空。ii、K0+400处纵坡为0,又处于超高过渡段上,出现合成坡度为0的现象,路面排水不畅。类似现象因其他纵坡为0段较多,也可能存在,需进行全面复查,并解决好路面排水问题。有条件时,建议调整纵面设计。iii、变坡点K3+56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变坡点K4+35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4500米;变坡点K5+63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变坡点K7+191.25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以上变坡点位置除K4+350外,均处在互通立交范围内,建议将其竖曲线半径改为≥6000米。如果桥下净空受限,宜优化两端纵面设计,以改善纵面线型和视觉条件。同时建议全线凹型竖曲线半径均应适当加大。2、K9+885.55(K9+869.81)段①路线方案本标段起于第二标段终点,止于北王互通式立交,全长4.23公里,均由桥梁组成。从总体方案分析,可供选择的比较方案余地小,现推荐的路线方案基本符合中标书路线方案要求和“工可报告”的路线方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7-案。终点以后路线与外环高速公路的接线方案由于不属于本设计路段,建议重点在方案的可行性方面多加论述,同时应注意北环高速公路的设计动向,多方面进行联系,重点考虑接线方案接入北环高速公路的可能性。目前本设计终点已设互通式立交与北王公路相接,而北王公路与北环高速公路是贯通的,只要接入北王公路就是接入北环高速公路,至于接线方案可考虑分期实施的办法。因此,在本设计中不必过多的进行有关探讨。本设计标段起点接二设计标段终点,路幅宽度因中央分隔带不一致而不相等。应注意两相邻处的连接。另外,该分界处出现断链应加强与二标段的联系和协调,以确保分界处平面和纵面的衔接。避免出现平面错位和高程断高现象。关于十字滘岛收费站路堤与桥梁方案,建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推荐。从十字滘岛的规划水文地质社会环境等分析,桥梁通过方式优点较多,值得推荐,但从与岛上的联系和造价分析,路基方式可能优于桥梁方案。所以增加方案比较和加大说明力度是完全必要的,否则,推荐桥梁方案依据不够充分。②技术标准该工程项目是城市快速干道性质,全封闭,尽管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城规”的有关要求,建议在执行时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线型质量和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段均为高架和跨河桥梁,如果纵面起伏过于频繁,对行车不利,对安全也不利。建议全段纵坡控制在3%以下,特别的凸形竖曲线半径要尽量采用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8-公路标准中规定的保证视觉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③路线设计路线平面设计因控制的因素较多,优化的余地不大。东关段接线方案设计中JD3和JD4交点间距仅229.782米,JD3偏角为2°10′34″,指标太低。建议将JD3和JD4改为缓和曲线不等长的单曲线,以改善线性和满足规范要求。路线纵面设计建议如下:i建议将K11+780变坡点后退至K11+720处与原K12+160变坡点相连,纵坡由原3.3%改为2.79%。ii建议将K9+885.55~K10+820段纵坡进行适当调整后改K10+340变坡点凸形竖曲线半径为≥6000米。如果直接改半径不影响航道净空时,可不调整该纵坡。iii建议将K14+020变坡点凸形竖曲线半径增大为20000米。接线方案纵面设计建议如下:i建议K14+560变坡点凹形竖曲线半径由5000改为10000米。ii建议调整K15+035和K15+320段纵坡后将K15+035变坡点凸形竖曲线半径由2000增大为6000米。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9-三、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一)、路基、路面、防护和排水1、应补充取土、弃土场调查和设计,并进行路基填料的CBR实验,对高液限粘土还应补充膨胀性实验,对其膨胀程度作出鉴定。对CBR值不能满足要求的填料和膨胀性(弱或中等膨胀性)填料还应补充处治和改性实验及设计。2、根据当地多雨,加之总施工期为18个月的情况,不可避免的需在雨季进行路基填筑工程的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设计单名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估算雨季施工的土方工程量,对受雨水浸渗的过湿土采用拌加生石灰粉予以处治,改善路基土方的施工碾压条件。据此估算总掺灰量及掺灰处治总土方量。按相应的数量及定额编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也应计列该部分的数量,并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该部分工程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执行和计量支付。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只出现项目名称,不出现工程量。3、软基处治设计①、地勘报告反映,有些层位未采取原状样(如粘土夹层等)实验指标不全,必然导致沉降计算不准及稳定性计算困难很大。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加强地勘工作,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依据。②、第二合同段塘美村至项目起点间(K1+460~K1+850)的丘间存在沟谷型软土地基。由于未进行地质横断面的勘探工作,使得无法对沟谷型软土地基路段的路基整体稳定进行验算。施工图阶段应补充地质横断面的勘探工作,根据稳定性验算结果对软土地基处治方案予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10-以调整。③、设计文件中应对桥头,通道,涵洞,一般路基的设计施工后沉降标准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