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的经济政策-(共46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访华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生养万物: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左传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1)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2)特点: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评价:原始共产主义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思考:这段材料说明夏、商、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方里而井,井九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1)实质:一种名义上为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井田制的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属于周王所有);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3.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4.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3)兴废形成于商,鼎盛于西周,破坏于春秋,废止于战国。铁犁牛耕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阅读下列图片思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条件有哪些?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1)确立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私田大量产生(根本);②周室衰微,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展;诸侯视土地为私产,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各国的变法的推动(直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确立铁犁牛耕技术进步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封赐给官僚贵族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如王莽时期的王田制、曹魏屯田制、北魏至唐中期均田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自主经营,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3)形式②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⑴王莽时期实行的王田制: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由于脱离社会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注: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王莽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起义,新朝遂告灭亡。)⑵曹魏时期实行的屯田制: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西汉、东汉、曹魏、金朝、元朝、明初、清初都实行过屯田。北宋流民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3)问题:土地兼并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A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B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C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D农民:贫困,购买力低地主: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贫困分化→矛盾激化→危害统治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普遍。自宋代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人身依附关系:东汉豪强地主形成田庄,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之后依附关系逐渐减弱,特别是明清契约纳租方式的确立,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4)解决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目的:措施: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①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结果: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②明朝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绘制“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探究: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武则天时破坏,唐中期两税法(780年宰相杨炎)的实行后废止。怎样认识其兴废。(1)实施的前提:魏晋以来长期战乱,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地和无地民。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2)内容与作用: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按一定数量分配给农民,一部分死后归还,一部分可传子孙——造就大批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安定社会和发展生产。②所分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抑制。③分地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兵役征发;④贵族和官吏分得公田,且无税役——其特权利益得到保障。⑤不触动地主大土地——私有土地无税役负担。(3)废止原因: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封建王朝为什么解决不了土地兼并呢?首先,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很不固定,土地买卖盛行,这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其次,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商人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由于在封建社会只有土地才是“不忧水火,不忧盗贼”的财富之本,只有土地才是各种财富的最后归宿和象征,因此,地主往往将剥削来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由于封建政府实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经商还有一定的风险性,远远没有收取地租那样稳定可靠,加上封建地租的丰厚,商人也往往用经商赚来的钱财用于买田置地,即“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再次,是由封建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封建国家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史论链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2)奴隶社会:井田制,千耦其耘。①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②表现:“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可以分授给农夫,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③内容: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家公有;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④瓦解:齐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秦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3)封建社会: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①国有——“官田(公田)”。②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豪强地主、士族地主)。③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普遍。自宋代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④人身依附关系:东汉豪强地主形成田庄,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之后依附关系逐渐减弱,特别是明清契约纳租方式的确立,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和目的。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d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危及政权统治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根本: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原因:直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康熙亲耕图3.主要表现:①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②西汉: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物价管理和重征商税等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汉代:商人依然不能做官,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购买田地,而且需要向政府申报财产,交纳财产税。如果申报不实,被人揭发,全部财产就要被没收,还要被罚戍边一年。手工业者被视为“贱民”,与商人一样,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权利和国民资格是不完整的。『史论观点』盐铁官营政策公元前118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均输的具体内容是:首先,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吏,令工官造车辆,加强运输力量,各郡国应交的贡品,除特优者仍应直接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则按当地市场价格,折合成当地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交给均输官,由他负责运到其他价高地区销售。这样,既可免除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又可避免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使国家财政也能增加收入。平准是封建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加强对匈奴的防御和反攻力量,他开始重用兴利之臣,并决定首先向商人开刀。这就是元狩四年,武帝根据御史大夫张汤和侍中桑弘羊的建议,颁布了打击富商大贾的算缗令和告缗令。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这两项法令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无市籍(汉代商人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字,并规定凡二缗(一缗为一千钱)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说二百文)。而一般小手工业者,则每四缗抽取一算。这叫做算缗。(二)除官吏、三老(乡官,掌教化)和北边骑士外,凡有轺车(即小马车)的,一乘抽取一算;贩运商的轺车,一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取一算。(三)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罚戌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这叫做告缗。(四)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家属占有土地和奴婢,敢于违抗法令的,即没收其全部财产。3.主要表现:①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②西汉: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物价管理和重征商税等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③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商税、“贱商令”破坏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指导思想是重官商、抑私商;抑商是手段,目的是重农。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积极面——它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来很大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消极面——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明清时期,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积极:①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②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消极: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进步。4.评价:烧房抢粮的倭寇阅读下列材料,明朝为解决倭患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海禁”政策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1)原因:明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