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的学习重点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程和规律。1、产业内贸易理论2、偏好相似学说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第一节理论背景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第二节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Trade)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出口钟表,进口电视机等等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区别SITC的例子SITC代码商品描述SITC代码商品描述0食品及活动物041小麦,未碾磨00活动物042042104220423大米大米,未去壳糙米大米,碾磨过的01肉类043大麦,未碾磨02奶制品044玉米,未碾磨03鱼类045其它谷物,未碾磨04谷物类046面粉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100%iiiiiiiXMXMBXM或1100%iiiiiXMBXM当该产业出口量恰好等于其进口量时,即Bi=1,达最大值,即全部贸易都是同产业贸易;反过来,当Bi=0,达最小值,完全没有同产业贸易。通常情况下,0Bi1。USAin1999,exportcomputersUSD39.6billionImportcomputersUSD56.4billionSo,ITT=1–I39.6–56.4I/(39.6+56.4)ITT=0.825Example: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88.078.897.382.294.873.348.796.882.537.045.554.636.330.242.236.471.844.322.319.129.716.55.219.422.144.222.3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泰国韩国阿根廷新加坡平均81.162.385.497.791.986.092.886.785.561.028.066.483.880.063.971.667.465.355.132.859.778.164.361.062.441.256.8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平均199919871970发展中国家199919871970工业化国家资料来源:1970年至1987年的数据来自于J.A.StoneandH.H.Lee,“DeterminantsofIntra-IndustryTrade:ALongitudinal,CrossCountryAnalysis,”WeltwirschaftliichesArchiv,No.1,1995。1999年数据是根据WTO的2000年度的国际贸易统计报告计算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三支柱”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同质产品消费者的偏好完全一样,从而相互之间存在着完全的替代性的商品差别产品又称为异质产品,指那些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用途也基本相同,存在着替代性但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符合产业内贸易标准的商品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差别产品譬如说不同质量档次或品牌的同种产品种类:水平差别和垂直差别产品的差别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实际上大多数产业内贸易是差别产品的贸易基本论点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是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呢?2.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林德(瑞典),《论贸易和转变》(1961),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作出分析。偏好相似区间图质量Y50040005000平均收入收入相近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多林德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来作为需求结构相似的指标。由于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消费者的偏好相似程度比较高,这为工业制成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重叠需求模型3.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也就是说,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可以在长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器设备。该国可以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较低价格水平上有更多选择。所以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生产过程中获益匪浅。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53-)纽约人,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纽约肯尼迪高中、耶鲁大学、麻省理工1979年一夜成名1982年任政府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短暂的政客生涯1992年支持克林顿竞选主要贡献: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战略性保护贸易理论、货币(汇率)理论1991年获克拉克奖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雷蒙德·弗农(R.Vernon,美国,哈佛),《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一个商务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典范动态分析(技术差距论的延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成熟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标准化阶段:创新国进口时期贸易模式图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动态含义表现为: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从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看,它会随产品生命周期的逐渐演进而有规则的变化。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不同的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实例1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其市场前景并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因而需要大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收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随着电台网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不久收音机成为出口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日本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扩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美国收音机研制开发了半导体收音机,并在几年内成功地与仍在使用旧技术生产的日本厂商进行竞争,后来日本又学会了半导体技术并利用劳动力优势挤占美国市场份额,美国厂商又研制开发小型半导体技术,使美国又获得技术优势,但是这个技术最终再次为日本学去,日本再次控制收音机的世界市场。现在,日本成为这一领域的创新者,用最新的技术生产收音机,用比较过时技术生产的收音机已转移到亚洲其他工资较低的国家,但工厂常常由日本厂商所拥有。摘自《国际贸易教程》尹翔硕实例2袖珍计算器经历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该产品由SunlockComptometer公司于1961年发明,并很快以近1000美元的价格投放市场。与滑尺(当时被高中生和大学生广泛使用)相比,Sunlock的袖珍计算器更为精确,并且较机械计算器和计算机等功能相似的产品便于携带。到1970年,几家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陆续进入袖珍计算机市场;这些公司包括德州仪器、康柏和卡西欧〈日本〉。日趋激烈的竞争迫使价格下降到400美元。接下来的几年里,又有一些企业进入该市场。其中的部分企业开始在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外地区设厂,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装配自己的计算器,然后再把这些计算器运往美国。技术的稳步提高在完善产品的同时却使价格不断下跌。到70年代中期,袖珍计算器的售价通常在10美元至20美元之间,有时甚至更少。进入70年代后期,袖珍计算器已经达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生产阶段,产品技术在整个产业趋于普及、价格(成本)竞争成为最重要的制胜因素,产品差异化得到了广泛运用。不到二十年,袖珍计算器就已经完成了其国际产品生命周期。实例3中国电器走向世界,美国自行车远足中国•自JamesStarley在1873年发明了自行车后不久,美国人AlbertPope在1878年就建立了美国第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工厂。100多年来,美国一直生产并出口自行车。近年来,随着本国劳动成本的上升,美国逐渐放弃自行车生产。1999年秋,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Huppy公司决定关闭在美国最后两家自行车厂,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内地的六家工厂,中国台湾和墨西哥各一家工厂。•Huppy公司将自行车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地的做法在美国并非首次出现。从电视机、打字机到服装等,许多曾经是美国生产并出口的产品,现在纷纷转移到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进行生产。Huppy公司的自行车“远足”中国只不过是一系列产业转移中的一例。•另一方面,中国的家电正从原来的进口转为出口。在纽约的市场上,同索尼、飞利浦和三星等品牌同台竞技的有中国的康佳电视机。10多年前,中国的电视机还有60%是国外生产的,现在中国产的电视机已在国内市场上占有90%以上的份额。此外,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生产商也都大力开发国际市场。中国电器正在走向世界。第四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N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为什么一个国家在某一个特定产业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Porter(1990):《国家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主要思想: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繁荣不是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高低。“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Diamond框架迈克尔•波特•波特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至今也已再版32次;目前,波特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另外,他还为那些资产10亿美元以上企业的管理者开办培训班,讲授战略课程,并为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做演讲。此外,波特担任了很多知名公司的顾问,如: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银行(CreditSuisseFirstBoston)、杜邦(DuPont)、英特尔(Intel)、宝洁(Procter&Gamble)、荷兰皇家壳牌(RoyalDutchShell)。1983年,波特应邀担任里根总统(RonaldReagan)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带动了美国当时的经济复苏。此外,他还在美国国会、行政部及多个国际性组织的经济政策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也是世界各地很多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的特别顾问。波特的钻石模型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政府机遇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要素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在生产要素上拥有的优势•投资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大量投资可以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创新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业中整个价值链的创新,特别要注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