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和界线•2.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中落实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3.掌握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第二阶梯第三阶梯800400200古长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00400200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太平洋夏季风印度洋夏季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400毫米年降水等值线横断山区3000米等高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气候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一)东部季风区•(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三)青藏高寒区(一)东部季风区•范围•主要特点•农业自然条件评价2.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主要地形区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部季风区范围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东部季风区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东部季风区农业自然条件评价•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1.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极有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2.跨纬度多,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几乎世界上一切作物均可种植。•3.雨热同期,作物活跃生长期内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4.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均为世界最北。不利的自然条件•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丘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2.冬半年季风势力强大,冬季及春秋两季季风转换季节内,低温影响范围很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生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种植北界远比欧洲、北美偏南。•3.广泛分布着薄、瘦、砂、粘、酸、盐、涝、板、冷、烂等性状不良的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主要特点•农业自然条件评价2.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主要地形区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农业自然条件评价•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1.光、热条件较好,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普遍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作物生物产量高,穗大,籽粒大,块茎大,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2.土地广阔,开旷的高平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3.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用。不利的自然条件•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方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3.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分普遍。•4.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受限制。(三)青藏高寒区•范围•主要特点•农业自然条件评价青藏高寒区范围•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2.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主要地形区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北,横断山3000m等高线之间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寒区主要特点(高寒)•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地区分布有许多白雪皑皑、海拔7000乃至8000米以上的山峰。•由于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除高原南部边缘谷地外,森林很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适宜高寒的种类。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青藏高寒区主要特点•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有较多的冰川、湖泊,高原边缘是许多江河的上游。•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低温、空气稀薄、地势崎岖、土层粗瘠、风大、水少等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限制较大,因而人口密度也很小。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如河谷地带)可以发展林业、农业。青藏高寒区农业自然条件评价•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1.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大,净光合效率高,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2.有大面积的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3.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不利的自然条件•1.大部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羊等高寒牲畜。作物、生物种类单一。•2.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生产、生活特点的差异区域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特征人类活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北,横断山3000M等高线之间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M以下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风成地貌显著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温带),气候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多大风,温差大,日照强高寒气候,空气稀薄,冻土广布,日照强,风力大多为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以森林土壤为主,生物种类多样草原、荒漠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盐份多,生物种类较少高寒草垫、荒漠为主,冰川广布,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动物种类少但耐高寒多为外流河,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地表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径流为季节性雨水和高山冰雪水补给为主内流区和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且为咸水湖,边缘多大河发源地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较小,在有水可供灌溉处形成肥沃的绿洲。但利用不合理会造成荒漠化的扩展对自然界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发展林业、农业二.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秦岭-淮河一线(最冷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南方的冬天北方的冬天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北方地区的小麦收割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W←E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贺兰山200mm等降水量线贺兰山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小结: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山脉阻隔湿润气流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少,内流河为主人口多沿河或山麓水源地分布新疆的高山牧场内蒙古草原牧场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垂直地带性、海拔)高山荒漠高山草原高山草甸山地森林东南西北青藏高原内部山地垂直分异图示中国三大自然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温带草原区荒漠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纬度热量变化距海远近降水变化降水和热量变化练习一、选择题:1、东部季风区热量条件的南北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大B.南北跨纬度很大C.南北日照时间差异大D.南北跨经度很大2、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A.春小麦B.水稻C.冬小麦D.花生3、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业以旱作物为主,其制约因素是()A.地表崎岖B.热量不足,冬季较冷C.水分不足D.劳力不足BAC4、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红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A.增施有机肥,补充碱石灰B.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C.挖沟排水,增加透气性D.有灌有排,合理灌溉5、东部季风区内植被常年青绿,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A.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B.华北暧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C.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D.华南热带湿润地区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BDB7、从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依次分布的植被是()A.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森林——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8、青藏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的植被水平变化规律与下列水平分异相似的是()A.东部季风区植被的南北水平分异B.喜马拉雅南翼山地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由东向西的水平分异相似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由西向东的水平分异相似DC右表是我国某地的地理信息,据此完成9~11题。9、该地的典型植被是()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草甸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该地所在的地形区()A.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B.山河相间,山高谷深C.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D.没有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1、该地与120°E、31°N相比,一月平均气温较高,原因是()A.海拔较低B.受海洋影响大C.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D.北部有山脉的屏障976年降水量(mm)5.6一月平均气温(℃)25.8七月平均气温(℃)505海拔(米)104°E31°N经纬度DCD李教授在日记中写到:“早晨天气很冷,呼啸的西北风直面扑来,厚厚的积雪把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温度计的读数已降到零下29℃,油田作业暂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日记中所描写的油田可能是()A.克拉玛依油田B.中原油田C.胜利油田D.大庆油田13、千里沃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风化形成的C.流水侵蚀带来肥沃的土壤D.农民年年施用粪肥培育而成14、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A.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B.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C.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但热量不足D.土地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DAC城市代号一月平均气温(0C)七月平均气温(0C)年降水量(mm)①-19.722.8553②2.8291255③1828.81500④-414.6500⑤-15.225.1194⑥7.819.91060根据下图中六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表中的气候资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各城市代号所代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