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改中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作者是:宁都县东山坝初级中学傅小鹏[关键词]:课改、教师观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体人格、终身教育、学习共同体、无差生、终身学习、教育民主化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成长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培养和吸收且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世界各国所竞相瞩目。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因此通过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战略和新的观念。综上所述,基础教育的课程教育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的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的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它符合现阶段和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在当今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下,在体育教学新理念面前。体育教育如何尽快地适应和接受这场改革,在现在有条件下如何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保证质量的完成体育教学呢?多年的体育教学感受让笔者体会到,摆在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观,更新理念,树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新教育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大潮中来?从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教育观(一)、破除“传授知识”的旧教育目的观,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的教育目的观。教育要从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传统的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和竞赛,就算把工作完成好。长期以来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与传递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现代的科技知识呈爆炸性的增长、文化变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却不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而是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心。教师必须摒弃“知识核心”观,树立“创新核心”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指南。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时,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改变过去只重视教育效果,忽视学生参与过程的方式,而应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二)、树立教育必须为个人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的教育功能观。要打开人性发展道路、奠定学生走向未来的基础,就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人的身心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要克服我们现行教育教学中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和将教育功能定位在训练记忆和进行选拔的传统功能观,改变简单的传递间接经验的任务要求和单一的课程结构与门类,克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树立教育为学生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的新功能观。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开展与表现的时间现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三)、树立新的知识教育观念。过去我们片面的把知识理解为事实性的知识而忽视了方法论知识与规范性知识的存在。只注重知识的内容,而忽视了知识产生的方法。如今教师必须树立知识的整体结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事实性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方法论知识和规范性知识的教学,并把重点放在后两者。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单单凭网罗知识的课程和事实记忆的教学,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四)、破除“一次性教育”观,树立“终身教育”观。学校教育管用一辈子的一次性教育思想,对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为了保证每一个劳动者能随着知识的更新和工作岗位的更新,及时学习和掌握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仅靠义务教育、学历教育等“一次性教育”显然不够的,必须不断的接受新的教育。二、教师的教学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任作用,只重视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过度强调和着重教学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新人的成长。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内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这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形式表现为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现在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通过交往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于平等对话,他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观念。如今的教学则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三、教师的学生观“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核心理念为此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具有社会意识的人;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当今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看待学生。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发展。要善于鼓励、激励学生的进取,使学生充满勇气和信心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四、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等。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化思想,理解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不然会造成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创造力的泯灭,甚至产生对抗心理。二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三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以及每一点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真诚的向学生学习,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识能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五、教师的学习观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全面认识知识,了解知识的新分类,进行创新学习。另外,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的学生的策略。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彼此分离,教师只是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体育教师要从这种传统观念转变过来。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科研。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是研究者。教师职业愈来愈与科研人员趋向一致。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从凭借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参加科研会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体育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把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把握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六、教师责任观要从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转变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健康维度。体育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那就只能培养仅受到了身体训练,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这些学生一但走上社会就有可能出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象。如果学生在中小学期间没有受到心理方面的良好训练,学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要负责任。所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中小学期间为一生的做人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体育教师除了教知识、技术、技能之外,应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只有身体健康,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际关系就会不断摩擦,这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总之,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不断地转变观念。按照课改的要求开展体育教育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