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女士曾给我讲起他家小儿子的教育问题,非常的烦恼。该小孩叫小明,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她自己平时又要上班,所以只有奶奶在家照顾小明。王女士给我讲述了以下几件事:场景一下午,王女士下班回到家,就看到他儿子在看动画片。王女士说:“小明,妈妈回来啦,今天乖吗?”小明全神贯注的看着电视,并不理会王女士。王女士走到小明面前,又叫他:“小明,没有看到妈妈回来了吗,怎么不理妈妈?”小明这才看了王女士一眼,说道:“知道啦,知道啦,你挡到我的电视了,快过去,快过去!”王女士感到很恼火。这时,奶奶在旁边说:“小明挺乖的,放学回来就在看电视,也不闹人,就让他看吧。”晚饭的时候,小明仍坐在电视机前不动弹。这时动画片早演完了,小明又在看武打的电影,劈劈啪啪闹得人心慌。王女士觉得生气,说:“小明,你都看了多久啦,快过来吃饭!”小明说:“你们先吃,我不饿。”王女士直接走过去,把电视给关了。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小明一下子嚎啕大哭。王女士气的要打他,奶奶赶忙拦了过来,说:“小明老老实实的看电视,你又招惹他干嘛,看他哭的都喘不过气来啦,要是哭出啥好歹咋办?”又抱起小明安慰起来:“乖宝宝,咱不哭,咱去吃饭哈,奶奶给你做了好吃的。小明抽泣着说:“我不吃饭,我要看电视。”奶奶说:“行,奶奶给你看开电视,不过小明也要吃饭呀,不吃饭,妈妈就不让你看电视啦。”奶奶把电视打开,端着一碗饭过来站在小明的跟前,一口一口的喂他,一旦不吃,就威胁说妈妈要关电视了,这才凑合着把一碗饭给吃完了。奶奶满足的对王女士说:“看,小孩子就是要哄着,这不就吃完了吗,你别老是跟他吵。”王女士说:“妈,你这样惯着他可不行,你瞧他看多久电视了,这样下去眼睛都要近视了。”奶奶说:“没事,孩子还小,不让他看电视,让他干嘛?以后大了就会懂事了。”场景二这天,小明的阿姨带着他家儿子小峰来王女士家做客。小峰比小明要小上两个月,跟小明在同一个班级。王女士就让小明带着小峰玩,小明却只顾着自己看电视。小峰看到一辆遥控小汽车,很喜欢,就要拿来玩。小明这下急了,一下子冲过去抢了过来,说:“这个不能玩。”小峰又看到一把模型枪,要去拿,却又被小明拦住了,说:“这个也不能玩。”小峰再去找其它东西玩,却一下子被小明推倒了。小峰这下不干了,哭着去找妈妈。王女士看着小明怀里抱着玩具,一脸防备的看着小峰。就对他说:“小明,你是当哥哥的,怎么能推弟弟呢,快去给弟弟道歉。”小明不肯,说:“谁让他动我的玩具?”王女士说:“小明,乖,你跟弟弟一起玩玩具好不好?”小明说:“这些都是我的,不给他玩。”王女士安抚他说:“妈妈知道这是你的,小峰就在咱家玩一会儿,他不拿走。”小明说:“不行,我的东西不给别人玩!”王女士恼了,说:“你在幼儿园也这样吗?你这么独,别的小朋友都不会理你啦,大家一起玩也不会叫你。”小明却说:“不理就不理,我也不理他们,我跟自己玩。”说着,小明就抱着玩具看电视去了。王女士没法子,只能把小峰抱过来安慰说:“小峰乖,不要跟哥哥一样哈,阿姨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去。”小峰说:“我不跟他一样,我比他乖。”王女士笑着说:“对对,我们小峰最乖啦。”小峰看了小明一下,悄悄的对王女士说:“阿姨,小明不乖,在幼儿园,大家都不跟他一起玩。”王女士:“……”场景三周末,王女士早上去市场买菜回来,随手把零钱放到了桌上就去做饭了,做好了饭叫小明起床,小明在床上又磨蹭了很久才起来。不洗脸也不刷牙,就要吃东西。王女士赶着他去洗漱,小明随便用毛巾摸了两把脸,用牙刷在嘴里唬弄了几下就出来了。早饭小明吃的比平时还要少些,王女士想着小明一向挑食,等他饿了自然会要吃的,就没再管他。吃完饭,王女士收集桌子,发现桌上的钱少了五元,就问小明有没有碰桌上的钱,小明说没有。王女士想不知道是不是卖菜的少找了,或者是自己在路上掏丢了,就没再想了。上午,小明如常在家看电视。看了一会儿,就说要去找附近小伙伴玩。王女士这下惊讶了,小明平时周末从来不出门,只呆在家里看电视,几十个频道来回换着看,从没说过找小朋友们玩,今天怎么转性了。于是王女士决定跟在他后面看看。结果就看到小明直奔着一个卖炸串的摊子去了,拿出五块钱要买炸串。王女士一下子就火了,只奔过去拽过小明就打他,“我就说是你偷拿钱了吧,你还说没有,这么小就会撒谎啦,就会偷钱了是不是,我让你偷拿钱,我让你撒谎,小小年纪不学好,偷拿钱来买些垃圾东西,你也不嫌脏是不是,……”王女士就这样边打边骂,旁边的摊主也不依了,“你教小孩就教小孩,说我的东西脏干嘛,你凭啥说我的东西脏,……”就这样,吵吵闹闹,周围很快聚集起看热闹的人群。小明也是大哭不止,整个场面一片混乱。王女士跟我讲着这些事,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她说都怪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不会教育孩子,现在发现问题了却已经不知道从何入手了,管教也不听,每天为这孩子发愁。关注幼儿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摘要】幼儿的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因教育不当而引起很大的成长偏差。针对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本篇论文列举了一名6岁儿童的真实成长案例,通过分析得出儿童成长中的常见问题,成长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实例突出了《指南》的推进和贯彻刻不容缓。学校和家庭应该深入学习《指南》的内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提升孩子们的成长质量。【关键词】儿童教育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成长偏差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但是每个家庭,也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关注的问题。其中学前期(3——6岁)儿童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这个年龄段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孩子接受各种事物的最佳时期,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科学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熏陶优良的品德,完善健康的人格,提升孩子的成长质量是每一个家庭成员、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教育者的重任。一、幼儿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小明的成长已经走进了一条岔路,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个例,相信当今社会有很多同龄的孩子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现在我就以小明为例探讨一下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好的习惯能使孩子受益终生,而差的习惯也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给他以后的生活学习构成阻碍。只有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才能让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小明没有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吃饭挑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懂得保护眼睛,长时间的沉迷于电视等陋习都会影响到他身心的健康,给未来的成长带来隐患。(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完善社会性并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小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流,不懂得分享的美德,在幼儿园被众人排斥,这些人际交往方面的缺失必然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社会性发展不完善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消极的影响。(三)缺乏正确的是非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充分说明了如果让一个孩子拥有阳光、健全的性格,那他就已经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成功之门。反之也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拿小明来说,撒谎和偷盗都是极其不好的行为,如果不能及时的纠正,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成长中发展成更严重的错误。不仅误了自身,伤害家庭,也会给社会造成危害。二、引发儿童成长偏差的主要原因看到一个6岁的孩子身上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实在让人痛心。但是也折射出了当前儿童成长教育一些陋习。整体来看,之所以会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一)社会不良信息的渗透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病。儿童生活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保护伞下,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各式各样的东西渗透进儿童的生活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电视,电视里呈现的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且是经过艺术加工后不够全面的社会场景,因此,不加选择的让儿童看电视很有可能会对正在形成中的儿童的世界观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孩子长期的沉迷于电视的虚幻、片面世界,不但有损身体健康,还会令他减少在现实生活中与家人、伙伴真实的交流,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健全。(二)家庭教育的忽视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都有巨大的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每天要为生活而奔波,这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负面苗头,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当家长发现之时,想要纠正已经十分困难。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隔代教育的问题,因为父母的繁忙,一般在家里照顾儿童的都是爷爷奶奶等上一辈的老人家,大多数老人因为天性都会习惯性的溺爱孩子,或者不懂得一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纵容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三)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堡垒,老师是孩子们的指路明灯。由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殊性,幼师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某小朋友为了某事不开心就大哭,可也有些内向的儿童,选择沉默的伤心,老师往往会发现大哭的孩子赶快上前安慰,却忽视了那个内向小朋友的情绪改变,而没有得到安抚的小朋友或者就会用打人,搞破坏等手段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如果老师仅仅教导知识,哄着孩子们不哭不闹就当完成任务,对孩子的心理问题置若罔闻,这就不算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三、纠正儿童成长教育问题的主要措施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令家长和老师疲于应对,到底要怎样做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呢?针对幼儿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旨在使孩子的教导者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实施科学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对《指南》的解读,我认为幼儿教育的主导就在于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复杂性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把关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成为孩子们坚固的保护伞,把一些不适当的信息阻挡在孩子的世界之外,遏制社会“不良教育”的侵袭,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向上的成长环境。(一)从家庭角度入手对家长来说,第一,不能只凭主观经验来教导孩子,应该多看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自己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进而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小事,不能因为繁忙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多陪孩子玩游戏,看有益的儿童节目或运动节目,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在生活中萌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第三,要注意教育方法,关心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需求,不能利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尤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打骂孩子,要重视成人的榜样作用,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孩子。最后,针对隔代教育问题,家长要多与老一辈沟通交流,制定统一一致的教育计划,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教育意见的分歧,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生活氛围。(二)从学校角度入手对学校来说,这里对孩子的教育是循序渐进,有章可循的,更为系统,也更为科学。但是,幼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首先,作为幼师,要用一颗广博的爱心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留意发现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和错误,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孩子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其次,要培养儿童的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渐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力,教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知道道谢和与人问好等重要的社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