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壹贰叁肆目录伍相关术语建筑布局及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标准预防措施职业暴露及处置流程感染链A传播途径B易感人群C空气飞沫接触病患、免疫力低下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隔离建筑布局及隔离要求相关概念清洁区:不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生活区域,储物间、配餐间)1潜在污染区:有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包括治疗室、办公室、护士站、内走廊等)2污染区:易被污染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3相关概念两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4缓冲间: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两侧有门,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5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6建筑区域划分行政管理区、教学区、生活服务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1、低危险区域2、中等危险区域3、高危险区域4、极高危险区域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同一等级分区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相对独立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配合合适的手卫生设施通风系统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隔离要求病区建筑布局隔离要求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播)相对独立区域、两通道、三区、缓冲间区间界限清楚、标识明显、良好通风设置;疑似单独;同病种一室,床间距≥1.1m呼吸道传染病(空气传播)负压病房;临时留观:通风良好空气隔离一患一室;疑似单独;同病种一室;床间距≥1.2m感染性疾病病区(接触隔离)独立区域:单独入出口和人出院处置室通风良好;同病种一室≤4人;床间距≥1.1m普通病区病区末端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危重单人;同病种一室,床间距≥0.8m,单排≤3张床;双排≤6张床门诊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单独入出口预检分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科门诊急诊科(室)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察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预检分诊:急诊观察室:按病房要求,床间距≥1.2m1、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标准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隔离3、隔离标识:黄色——空气传播隔离;粉色——飞沫传播隔离;蓝色——接触传播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5、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传播途径疾病患者隔离医务人员防护接触传播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转运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戴手套(有伤口戴双层);洗手和/或手消毒;必要时戴口罩、面罩、穿隔离衣;甲类传染病穿防护服。空气传播肺结核、水痘等患者转运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患者病情允许,戴外科口罩,限制其活动范围,严格空气消毒。严格按照不同区域穿戴防护用品,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有喷溅时戴防护目镜或面罩,穿防护服,戴手套。飞沫传播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减少转运,患者转运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患者病情允许,戴外科口罩,限制其活动范围;相距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空气消毒。严格按照不同区域穿戴防护用品;近距离(1m以内)接触患者,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有喷溅时戴防护目镜或面罩,穿防护服,戴手套。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标准预防1、手卫生2、使用个人防护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4、患者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源传播5、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6、安全注射7、使用替代口对口复苏设备标准预防措施1、手卫生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帽•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鞋套、防水鞋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4、正确安置及转运病人5、及时、正确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6、安全注射接受注射者---------无害医务人员-----------避免暴露危险中他人------------不受废弃物危害7、使用替代口对口复苏设备•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职业暴露后处理★1.锐器伤后伤口: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静断脉回流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2.粘膜: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3.皮肤:皮肤污染部位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手。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暴露评估血清学检测:HBV、HCV、HIV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挤——洗——消——包——报两对半全阴者接种乙肝疫苗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建议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建议1、乙肝职业暴露人员如HbsAb(-)HbsAg(-),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4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即6个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0、1、6);如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除24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外,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2、乙肝职业暴露人员HbsAb(+),定量<10iu/ml,除24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外,需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3、乙肝职业暴露人员如HbsAb(+),定量>10iu/ml,则不需预防用药。•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目前暂无适用于HC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建议。国家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疾控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08)》早期梅毒的治疗:苄星青霉素G,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一次,共2-3次。苄星青霉素G120万u/次,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2周。预防用药推荐方案TDF+FTC(3TC)+LPV/r或RAL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0.3qd恩曲他滨(FTC)0.2qd拉米夫定(3TC)0.3q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0.5bid拉替拉韦(RAL)o.4bid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h,但即使超过24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疗程:连续服用28d暴露源HIV阳性预防性用药方案,2h内实施,不超过24h当天、4周、8周、12周及第6月随访和咨询暴露源HBsAg阳性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当天、第3月、6月随访暴露源抗HCV阳性当天、第3周、3月、6月随访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