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用礼仪(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常用礼仪第一节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再见;请;对不起(没关系)。文明礼貌用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俗,简短的10个字如何恰当的运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会不会处事。体现出人与人的一种亲切感。比如:遇见迎面来的熟人问声“你好”,有人帮助了你说声“谢谢”,告别时说声“再见”,有人来家说声“请”,无意中碰撞了别人说声“对不起”,如果别人给你说了对不起,应礼节性的回声“没关系”总之,“文明用语挂嘴边,办事便利少事端”。第二节来人来客迎送礼仪迎送,就是迎接客人的来访,包括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方面的环节。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常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说有朋友或亲友到你家里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按我们的说法就是你坐的地方汪洋、人气旺。那么有客人或亲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我们要向来人问好,习惯用“你好”、“辛苦了”,是多人到来用“大家好”、“你们辛苦了”等用语。来者是长者、领导或女士等,若他(她)们先出手握手问好时,不要拒绝,使对方感到亲切、温暖,从而增进情谊。然后请进屋里,请客人入座。事先知道客人来访,如约定时间到来,应主动出门迎接,礼让入室后,请客人入座。如客人初次来访,应将自己的亲属一一向客人介绍,然后向客人献茶。每次倒茶只要七、八分满,过满容易弄湿桌子或客人衣服,如天气炎热,可递一块凉毛巾,让客人擦擦脸。没有电扇的,送把扇子。若家里已有客人在座,应将客人互相介绍,一同接待,不要让客人有亲疏厚薄之感。如自己正忙着,突然有客来访,应将手上的事情暂放一边,热情接待客人。如果要赶忙做完一件事,可请客人坐下喝茶,说明一下,尽快做完,或边做边与客人交谈,或请家人陪客谈话,避免客人坐冷板凳感到尴尬。我们说客人到来,一是探望亲友,二是有事有话要说。应耐心听取客言,表示关注,事情能办该办的尽量帮忙,或出点子,商量解决办法,不能帮忙的也婉言说明,表示歉意。比如客人开口借钱,能力所及的,有信誉的,量力而为,为人排难解忧。力不从心的,或者不应支持的事,也婉言说清楚。只要对方不是敲诈勒索或行骗,都不要对客人失礼。客人在座,家里人不要发生争吵,不要在客人面前指责家人,更不要在客人面前打骂孩子。夫妇与孩子对客人要懂礼貌,不要影响或扰乱客人谈话。客人要走,又不能强留,应送出门外,说声:“慢走,欢迎常来。”挥手告别。老年人回去要有陪护人,以免发生意外。亲友留宿,要先了解客人的习惯,把干净的被褥准备好,选择合适的枕头。睡前要使客人熟悉灯的开关和大小便的地方,以便夜间行走方便。不要和亲友交谈得过于深夜,影响主客休息。家里的来客是访父母的,父母与客人交谈时,自己不要任意插嘴。所谈的事不该自己知道的,尽量回避,客人在场时,自己和家人说话也要轻声,如果孩子淘气,要和气地带他们离开,不能大声训斥。亲友相聚,是人生欢事,要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第三节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礼仪常言说,客随主便,主顺客安。到亲友家作客,一般是节日、假日探望或有事相商。无缘无故的拜访,长时间的闲聊,对人对己都是不好的。至亲好友也是相互探望,互相关照,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才不会互相干扰。到亲友家作客最好是做到不麻烦人家为准。一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尽量避开吃饭时间,饭前访友,主人无准备,不请你同吃饭不够朋友,请嘛,只能加碗加筷不加饭菜,也不好意思。最好是事先约定时间。春节拜年是传统的习俗,到亲友家拜年时间,最好在上午九点或下午二点左右,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二是到亲友家要注意仪容整洁,以表示对朋友的尊重。进门前先看鞋底是否带泥,要擦试一下。有门铃的要按门铃,没有门铃的先敲门,不宜过重。主人请你进门后,关门要轻,把雨具、外衣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被访的是长者,主人没坐下,自己不能先坐下,同时注意民族风俗和主人习惯,不要抢主人常坐的位子;如有其它客人在场,可先在一旁静坐一下,不要打断人家的谈话,不要喧宾夺主,不要任意翻动人家的东西。当主人坐立不安,心绪不宁,话题不多,老是看表时,说明主人有事,客来得不是时候,客人应观颜察色,立即告辞。即使是主人热情接待,访问时间也不宜过长,走时要向主人告辞并致谢:“打扰你了”“谢谢,再见”。第四节餐桌上的礼仪日常生活中,吃饭用餐虽说是很普通的,可也得讲一些礼仪,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主人一般请客人上座,自己坐陪席。如彼此相熟,可自由就座。如按传统习惯,主宾坐在主人的上首,其余宾客的座次,最好把熟悉的朋友排在一起,以便交谈。主人一般坐在下首,上菜时,从主人旁边端上来,以便主人摆菜。开始时一般由主人举杯祝酒(饮料),说“请,欢迎光临”。用餐时,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夹菜时应从上面而下有顺序地夹,不要上下翻动。端碗时,拇指扣住碗口,食子、中指、无名指扣住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上就碗吃饭是很不雅观的。席上敬酒,主人要亲自执瓶给宾客或长辈斟酒,要从容大方。劝酒要适可而止。以免失态。吃东西时要闭嘴,细嚼慢咽。席间谈话应轻言细语,说话时口里不能有食物,或边吃边大声说笑,甚至笑至喷饭是失礼的。对着别人打喷嚏或随地吐痰,应绝对禁止。餐毕,筷子整齐地搁在桌上,有礼貌地向主人致谢,方可离席。西餐的用法我们这里就不讲了。第五节求人办事问路的礼仪求人办事“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求人办事只能诚实、正道,对方只能做力所能及,合理合法的事,要与行贿受贿、收买拉拢、营私舞弊划清界线。不要强人所难,要人家做办不到的而不该办的事。有些事如确实需求人,应有礼有节,恳请帮忙。送礼的原则一是自愿、二是小额,送礼的目的在于传情,而不在于多少,三是不要贸然送礼,如对方帮不了你的忙,又白受礼品,于心不安。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谁送“封包”大,就给给谁办事,这属于受贿,应予反对。求这种人办事,要送重礼,是害人害己,诚实正道的人是不为的。求人办事,办好了是友谊,办不到也还是朋友,切不因别人帮不了忙而结怨在心。问路常言说“脚是江湖,嘴是路”路在何方,路在嘴边。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问路是不可能的。问路必须轻声和气,尊重对方,先微笑颔首,停一停步,先招呼一声“您好!”再请问到××地方或知道×人住哪儿等,如果对方知道,会告诉你,再说“谢谢”。问路要注意称呼,称上年纪的为老伯、大叔、大娘、大妈等,对年轻同志、老师等,特别注意因人因地而异。称呼很重要,是人与人关系的信息,你要问什么得尊称他(她),要有礼貌。切忌开口就“喂,我问你…..”非碰钉子不可。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得讲礼仪,出门靠朋友,靠自己的灵敏和应酬礼仪。切莫摆架子,不要盛气凌人,当然也要选择问的对象。第六节打接电话的礼仪过去人们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话已成为人们普遍的通讯工具,现在是多数家里安上了座机,不少人用上了移动电话(手机)。打电话是不见面的交谈,拨通电话后有人听,要先说:你好,听电话的人应回应“你好!”,然后拨号人说:请问你是×××或请问是×××单位,当对方回答是,就简明扼要的把要说或要问的事说清楚。如果是征求对方意见,你提出的问题对方答复后,你重复主要意思,对方说“对,就这样办,”电话就可以结束。通话结束要说“谢谢”或“再见”。有时拨错了号,对方讲明是错了,你要说:“对不起,打扰了。”,听电话的一方应该说:“对不起,请查电话号码”。不要一开声便使唤人:“喂,你哪里呀,给我找找××听电话。”有的人听到对方拨两次都错了,往往斥责人家,甚至说“你怎么乱拨电话?讨厌!”有的问:你是哪里?答:“你找哪里?”问:“我要××(单位)找××人。”“我不是,没有这个人!”再拨再问,对方生气了说:“我是火葬场,你家死人了吗?”有的双方破口大骂。首先是打电话的人没记准电话号码,或者拨号时点错了一位数。给长辈、身份高的人家打电话,主要是请安,报告什么要事。多听对方的话,末了,说声“再见”。如果是逢年过节,要祝贺几句,“给您拜年!”“祝你健康长寿!”等打接电话注意的几点:一是通话的时间不宜过长;二是主动报上姓名;三是挂断电话要适时;四是代人接电话要有礼节的转告;五是注意接电话的场合。第七节教会儿童哪些礼仪一个人的个性往往是从童年养成的,不是生来就粗野不礼貌的。父母有多忙,有多累,都要时时注意孩子的潜移默化,孩子的任性,不礼貌往往是家庭环境造成的,不是娇生惯养,事事迁就他,就是教育无方,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言教身教,以启发引导为主,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礼仪,对其成长是有好处的。孩子的礼仪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学会寒喧是从父母待客开始的,有客人来家,多数孩子会点头微笑,握手、称呼“叔叔好”、“阿姨好”。对陌生人来,会问:“你找谁呀?”会叫“爸爸、妈妈,客人来啦!”带孩子在商店,车上、公共场所不要乱跑、吵闹,不要动别人的东西,对残疾人不要讥笑。家里有电话,孩子好奇,往往抢先接电话,要让他学会说:“你好!对不起”,有电话找爸爸、妈妈不要对着电话哇哇乱叫。孩子懂事了,不跟父母住一房间,或同室不同床,要注意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秘密和隐私。总之,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懂礼仪,成长后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作为的人。常说“三岁定六十”是指人的品性是从小养成的。孩子懂礼仪人们都会常夸那孩子乖,有教养。第八节称呼应注意些什么礼仪称呼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语言交往的头一个词,婴儿呀呀学语的头一个音往往就是叫“妈!”再学第二个字就是“爸!”这就是称谓。人的称呼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符号,要恰当、得体,才使人愉快、舒服。如果乱叫,称呼差错不得体,就会贻笑于人,甚至引起对方的恼怒。我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历来重礼貌,对长辈、平辈、晚辈,是十分讲究称呼的。不会称呼人和叫姓名,只会“喂喂”乱叫,对方心里会不高兴,他不会理你,不知道如何称谓时,应看年纪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看性别叫“先生、小姐”。其它的亲属称呼这里就不讲了。第九节居家礼仪夫妻关系要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相互问候,对方外出前说声“路上注意安全!”对方下班归来,问一声“今天很累吧!”、“赶快休息一会”在问候中体现夫妻间互相关心,稳固夫妻间的感情。要注意互报平安。若是到外地,要记得给对方打电话报平安,在回来时最好带份小礼物送给对方,要切勿计较。夫妻间难免遇到一些小事情,要讲求处理方法和技巧,应当“一笑置之”,不要计较,夫妻间多些谅解,才能够使家庭保持和睦。尊重隐私、共担家务。父母与子女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孩子在场时要注意文明言行,父母对孩子不能说谎话,不然会失去信任,要严格遵守和子女的约定。亲密无间不疏远,尊重人格与选择。子女有朋友来家时,父母应表示欢迎,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孝道的国家,子女对父母就是要尽到一个“孝”字上。一是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永远是孩子,因此父母总会对子女千叮咛、万嘱咐,做子女的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即使父母在唠叨,也不能嫌他们啰嗦,或者表现出烦躁、不满的情绪。物质上孝敬,情感上沟通,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逢父母的生日、逢年过节,都要送些小礼物表达心意,同时经常询问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让老人有个好心情。父母有自己的社交圈,情感需求,做子女的不可干涉父母的私生活。尤其是在父母的再婚问题上,子女应积极主动地为父母的幸福着想,理解、支持并祝福他们。说其天,道其地,就是要让当子女的懂得“养子就得报父母恩”的真正含义,谁都要为人父母,不要让父母年老了,无依无靠,造成家庭纠纷,社会的不和谐,这是法律不容许的。婆媳关系家庭关系中最复杂的就莫过于婆媳关系了。大家都听过:“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这动人心弦的歌声吧,当媳妇的平时要主动的对婆婆问寒问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经常给老人买些好吃的,家里煮什么好吃的不要避开老人。常听婆婆话家常,人上了年纪,自然会比较罗嗦,媳妇要视婆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婆婆也要视媳妇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在家务方面,媳妇应主动照顾婆婆,自己多做些家务,这样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