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1.轻度智力障碍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2.中度智力障碍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2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完成部分简单的家务劳动,在基本生活方面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一般较早被发现,并在3岁前后被确诊,可以及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康复站或学前特殊教育班接受学前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接受以适应日常生活为主的功能性教育,能够认识常见的文字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少数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殊能力,如音乐能力,在专门训练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部分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存在语言方面的沟通问题或行为问题,可以借助于康复训练和行为支持得到显著改善。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在适当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在专门的工作岗位或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3.重度智力障碍智商40~25分,同时具有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常在出生后不久被确诊,应当对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与训练。对他们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生活自理、简单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功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独立生活能力得到增强;也可以为他们安排休闲活动或力所能及的劳动,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为改善他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可以依据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生活的具体环境,评估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状}兑,为他们制定在这一特定生活环境中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并适当地改变环境,使用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实现基本的生活功能,参与社区生活,使他们生活得愉快和幸福。4.极重度智力障碍智商在25分以下,同时存在极为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极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常常伴随着多重障碍,包括运动障碍、日常生活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等,需要得到长期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但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潜能。他们可以接受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必要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自理状态,表达需求和情感等。可以为极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各种行为支持和身体协助,让其感觉到周围人对他们的关心、尊重,让他们愉快地生活。目前国际上对智力障碍采取了一种新的、根据支持程度进行的分类,将智力障碍分为需要间歇性支持、有限支持、广泛支持和全面支持四类。新的分类方法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新思路,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系统为智力障碍儿童的3康复带来新的途径和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的效果,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当前智障儿童的发展现状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如今的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智障儿童的物质投资,轻视了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学校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教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智障儿童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这些孩子,怕他们烫到或伤到或弄得一踏糊涂,还怕他们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智障儿童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2、智障儿童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智障儿童因年龄小层次低能力差,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他们,而是去代替他们做,例如,一大早小豪正努力而吃力地穿着衣服,谁知家长看见,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帮他穿好了事。或是时间不够,或是耐心不够,总之,没有教会孩子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智障儿童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当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三)生活与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关系。生活是与人们生计活动相联系,与人的存在方式有关的所有衣食住行、礼尚往来、闲谈杂聊等琐碎、杂乱、卑微的日常消费活动。一般泛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马克思“生活”世界观的形成是以他对人类整体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而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教育,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被教育者的归宿是生活,教育时时刻刻伴随着生活,在生活中产生了知识、学问与科学技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说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也在4生活中养成,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使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故我们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先从生活开始,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源于生活,形成与生活。智力障碍儿童的大小便训练,进食训练,衣着训练,个人卫生训练,睡眠训练以及安全常识训练都要从生活开始。二、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合力”策略教育合力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教育合力要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方面协调一致,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形成教育网络,,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在和谐、文明、向上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家庭、社区、学校教育三者共同构成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教育影响。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越高,教育的效果就越有保证;反之,三者之间相互脱离甚至各行其是,就会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蒙受损失。但三者的教育影响又因其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而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家庭,社区和学校三者构成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与成长的环境,它们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占据孩子的整个生活。三者任何一方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使不良因素有机可乘,危害年轻一代的成长。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以外,家庭,学校和社区还应该在教育的方向上保持一致,提高家庭素养,增强社会各界人士的责任感,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1.首先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教育合力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作用。学校要对家庭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家长走出误区,正确的对待智力障碍儿童,广开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渠道。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按步骤的对家长进行培训。二是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让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三是领导和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四是每月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实验室等。五是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校园网,广泛与家长交流。从而促进5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另外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让学校享受到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让学生“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三是学校统一思想、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建立“三结合”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具体做法如下:初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阶段“学科社会化课堂”的教育模式(1)初步建立学前中重度智障儿童社会化课堂教学模式学前阶段是特殊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于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究中智障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重点侧重于生活自理能力、沟通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校从两条途径展开:一是开展康复训练,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打基础,二是开展课堂教学,促进他们自理、沟通和交往技能的形成。1.1康复训练,采用1+x+y的模式1+x+y的康复教育模式,其中“1”是集体康复教育,指在学校由教师通过课堂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康复的过程。“X”是个别化康复,指由治疗师在对儿童进行认知、言语、运动等功能的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Y”是家庭康复,指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家长实施康复教育的过程。,1.2课堂教学,培养日常生活技能1.2.1教学内容,采用单元主题教学考虑到中重度智障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依据儿童为本和多元合一的原则。每个月安排一个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题,依据主题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课外融合教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集体互动活动、日常生活场景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这些活动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突出学生语言发展和动手自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增加与普通幼儿园的互动课程,定期走进普通幼儿园的教学班参与活动,与普通幼儿互动,促进其社会化。1.2.2教学策略,符合学前儿童特点1.2.2.1寓教于乐,自然习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或者律动操,6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穿戴帽子围巾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律动操,孩子在音乐旋律中学会了穿戴帽子、围巾的动作。除了在学校加强练习以外,引导家长在家庭自然真实的环境中督促、指导孩子进行相应的生活技能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生活自理能力。这样在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朋友都认真仔细地学习着,进步就更大了。1.2.2.2关注差异,分类施教由于班级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各层次的学生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强求,不鄙视,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学前中班的拉裤子教学中,A类学生,独立完成整套动作;B类学生,动手能力有限,或者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辅助手臂完成;C类学生,理解能力低,年龄又较小,需要教师把着他的手,并且对着镜子分步骤讲解与反复操作。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加强练习,形成能力。1.2.2.3强调合力,家校共育家庭是孩子和父母活动的主要场所,我校学前部大部分家长也都陪同孩子在校学习,课任老师也会把每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告知家长,回家训练使得课堂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强化和巩固,促进了孩子社会化的发展。我校部分家长的家庭配合教育非常到位,家长的积极参与,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2)初步建立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社会化课堂”的教学模式2.1建立了社会化课堂的辅助资源社会化就是为培智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化公民所实行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