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1目录训练活动、训练原则40、日历年龄80、动作结构1、运动训练41、优秀运动员特征模型81、比赛战术2、运动训练学42、选材指标体系82、战术意识3、运动竞赛43、资格指标83、战术能力4、运动成绩运动训练内容84、战术运用5、教练员44、运动能力85、战术配合6、运动员45、训练水平86、战术风格7、竞技能力46、体能87、战术干扰8、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47、运动智能88、全队战术9、运动员训练目标状态48、专项能力89、个人战术行为10、运动训练原则49、运动素质90、组合技术11、“三从一大”训练原则50、耐力素质91、创纪录战术12、周期安排训练原则51、一般耐力92、夺冠军战术13、适宜负荷训练原则52、速度耐力93、竞技能力结构14、系统训练原则53、专项耐力94、竞技能力结构模型15、竞技需要训练原则54、速度素质95、竞技能力非衡结构16、区别对待训练原则55、反应速度96、竞技能力补偿效应17、自觉积极性训练原则56、动作速度运动训练过程18、训练负荷57、位移速度97、运动训练过程19、竞赛负荷58、最大速度98、运动员状态诊断20、训练周期59、百分速度99、运动训练计划21、负荷强度60、力量素质100、训练档案22、负荷量61、绝对力量101、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23、负荷节奏62、相对力量102、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24、累积负荷63、快速力量103、基础训练阶段25、生理负荷64、爆发力量104、启蒙训练26、心理负荷65、力量耐力105、专项训练27、制胜规律66、最大力量106、专项提高训练阶段28、一般训练67、专项力量107、训练年龄29、专项训练68、协调能力108、“高原现象”30、训练大纲69、灵敏109、最佳竞技训练阶段31、训练适应70、平衡能力110、竞技水平32、训练过程控制71、节奏感111、竞技保持训练阶段33、竞技能力发展敏感期72、空间定向能力112、准备时期34、痕迹效应73、柔韧性113、竞赛时期35、累进效应74、翼项114、调整时期运动员选材75.、项系数115、训练性比赛36、运动员选材76、多种竞速能力116、竞技性比赛37、导向目标77、运动技术117、适应性比赛38、家族调查78、技术环节118、商业性比赛39、运动年龄79、技术风格119、检查性比赛《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2120、赛季144、比赛训练法169、同步反馈信息121、赛前训练145、法特莱克训练法170、快速反馈信息122、赛间训练146、静力训练法171、滞后反馈信息123、竞技状态147、动力训练法项群训练理论124、临赛状态148、超等长训练法172、项群训练理论125、过度负荷149、循环训练法173、体能主导类项群126、过度训练150、金字塔式训练法174、快速力量性项群127、基本训练周151、电刺激训练法175、速度性项群128、赛前诱导周152、单一训练法176、耐力性项群129、比赛周153、变换训练法177、技能主导类项群130、调整周154、组合训练法178、隔网对抗性项群131、超量恢复集中效应155、模拟训练179、同场对抗性项群132、训练课156、封闭训练180、格斗对抗性项群133、准备活动157、高原训练法181、表现难美项群134、整理活动158、低压舱训练182、单元动作结构项群135、训练效应转移159、转移训练183、多元动作结构项群136、训练效果反馈160、适应性训练184、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项群137、训练调节指令161、热身训练185、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项群138、竞技体育创新原理162、恢复性训练186、可测量类项群139、创新技法163、康复性训练187、评分类项群140、训练计划变更164、生物节奏训练法188、命中类项群运动训练方法165、择时训练189、得分类项群141、间歇训练法166、赛前隐蔽190、制胜类项群142、持续训练法167、智力训练143、重复训练法168、激励训练法训练活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sporttraining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以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3订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田麦久)2、运动训练学theoriesoftraining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依其涵盖运动项目的多少,可分为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三个不同层次。一般运动训练学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学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学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运动训练学理论起源于运动训练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各运动专项,首先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各个基础理论学科中,首先是运动生理学,继而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生物科学条件。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成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解释和应用,开始有一批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问世,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1965)01969年,前民主德国哈雷主编的《训练学》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后,在前联邦德国、前苏联、英国、中国、加拿大分别出版了一些系统论述运动训练问题的著作,从而确立了运动训练学在体育科学中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如前联邦德国马丁的《训练学基础(上、下)》(1977,1980)、中国过家兴等的《运动训练学)(1986),田麦久等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1988),乌克兰普拉托诺夫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问题》(1990)等。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的目的、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参与者、运动训练的影响因素、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组织与控制以及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等部分。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也愈加深人。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技能训练规律和心理训练规律;对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科学安排多年训练过程和年度训练过程,加强负荷后的恢复及营养补充,延长运动员的竞技高峰期,影响训练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等等。(田麦久)3、运动竞赛sportscompetition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依据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所持目的的不同,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适应性比赛以及检查性比赛等。组成运动竞赛的要素有:第一,参与竞赛活动的人群,包括组织领导者、参赛者、裁判员、管理服务人员以及观众。其中的核心即是参赛者。第二,竞赛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竞赛的场所、设备、竞赛所必须使用的器材以及组织竞赛进行的必须用品等。第三,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比赛规则、组织规程、组织编排以及组织进行四个方面。运动竞赛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都必须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转化为运动成绩,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竞赛又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检验和评价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是训练过程中划分周期和各训练阶段,确定训练内容、方法及负荷的重要依据,也是选拔运动员的主要手段。(田麦久)4、运动成绩sportsperformance《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4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竟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依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来看:①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以及射箭、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②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统一的规则,对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竞技水平的高低;③足球、水球、冰球、曲棍球、篮球等项目,按比赛中命中特定区域的次数评定;④摔跤、柔道、拳击等项目,若一方给予对手严重打击,即获绝对胜利。包括拳击比赛中将对手打倒在地,一十秒钟尚无继续战斗能力;柔道的一本;摔跤的双肩着地。在没有出现绝对胜利时,也按命中得分的情况判定竞技水平及胜负;⑤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网球等项目,则通过比赛中得分的多少反映竞技水平的高低。胜负或名次是反映比赛结果的重要标志,是参与竞技各方的竞技水平相比较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其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竟技水平的高低。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逐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首先当然决定于自身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三个因素。(田麦久)5、教练员coach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教练员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选材、制订训练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并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世界各类体育组织和竞技体育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各级教练员的培训。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等级教练员制度。中国的教练员分为三级、二级、一级、高级、国家级。(田麦久)6、运动员athlete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又称选手。按年龄大小可将运动员区分为少年运动员、青年运动员和成年运动员;按运动水平将运动员群体分为国际运动健将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和少年级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既是教练员设计、组织和控制训练活动的客体,又是完成训练活动,实现训练目标的主体。运动员竞技能力从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的顺利转移和在比赛中的完美体现,都必须依靠运动员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顽强拼搏精神和聪明才智方能得以实现。优秀运动员还应具备强烈的动机和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和高度发展的心理自控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的能力,主动与教练员密切配合,获取运动训练工作的成功。(田麦久)7、竞技能力competitiveability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5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盆、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运动员的技能水平集中地表现于运动技术及竞技战术的水平两个方面。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竞技战术则包括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三个部分。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而除了技术基础之外,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为了成功地参加比赛,首先必须以积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