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第四单元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醒站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强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一.三民主义的提出思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2、具体内容是什么?3、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运用的?结果如何?(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阶级矛盾),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3)思想上: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个人:孙中山个人的转变)(4)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2、提出(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2)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一)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内容对应的同盟会纲领具体主张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夺取政权)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建立政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巩固政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自主(反封建)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主权(反帝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本主义土地纲领)3、三民主义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反封建不彻底;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4)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是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进步性(P65)(2)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3)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4)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斗争的旗帜局限性:未明确反帝(族);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生)。此决定了资阶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根源: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三民主义实践1、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3、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4、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等人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实践的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2提出:3内容:1924年国民党一大(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结合书本思考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1、原因:三民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动动脑]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新在何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关注工人和农民生活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反满族贵族专制推翻帝制,建立国民的政府平均地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扶助农工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4、评价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A、进步意义:B、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又会最终分道扬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拓展】区别存在的原因:因为两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别;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最低纲领: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区别中共新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本质区别: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知识拓展]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2、客观条件: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真题演练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1阶段大事记认识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从改良到革命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②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③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④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⑤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保皇派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因:内容:作用:性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论战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2阶段大事记认识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由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到维护民主共和斗争①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名称起因经过结果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刺杀宋教仁“善后大借款”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签“二十一条”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1914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0年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6月北伐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散而失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3阶段大事记认识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由依靠军阀的旧式革命斗争到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