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敏感期教育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敏感期理论是由玛利亚XX博士创立的,在长期的幼儿教育观察中,透过观察,XX博士注意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年龄对某些事物会有特别有兴趣而且会想要做。他感到疑惑:为什么那个时期会想做那些活动呢?荷兰生物学家杜佛利斯提出他长期对生物观察所得-所有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在这段短暂时间中,牠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性会特别强。XX接受杜佛利斯的说法,开始把人类幼儿期所呈现的各种特征和倾向,以「敏感期」的现象来说明。这阶段的孩子会爱上它们的环境。用XX的话来说,就是「孩子与环境谈恋爱。」它们不段地在环境东找寻成长时所需要的东西,以致于全心投入,而对周遭的其它事物都视而不见。而且,孩子在敏感时期和环境接触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强烈的。大人可能惊讶于孩子忘我的反复不断进行某些活动,但孩子仍然持续进行着。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XX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XX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感官敏感期(0至6岁)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XX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动作敏感期(0至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XX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化敏感期(6至9岁)XX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敏感期的教养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吸收性的心智XX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的心智。那什么叫做吸收性的心智?吸收性的心智就是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包括人与事物)与情感的联系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经验,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力就叫做是吸收性的心智。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所以总结的来说,就是0-3岁叫做无意识吸收,3-6岁叫做有意识吸收。无意识吸收就是说意识还没有发生,但就像上面讲的也能够构建自己,具有大人所没有的惊人能力,无意识吸收吸收环境中的一切,环境越丰富,记忆也就越多越丰富,孩子也就越活跃,越有能力。反之则发展缓慢。而有意识吸收就是说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学会有意识的学习,有倾向性,有选择的可以记住一些事情。教育并非就是说“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额头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而得来的;教育是不能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而是在幼儿的吸收上。既然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很强,我们就得要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一个积极的环境来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吸收。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他们处在各方面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制定“0-3岁儿童教养大纲”,为实施良好的早期教育提供依据。儿童发展既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我们必须追踪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早期教育,同时,由于儿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我们教育也应该从每个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机械的照搬大纲要求。如儿童在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超前”发展了,可按下一年龄阶段的要求进行培养。我们的大纲包括身体与动作、语言与认知、生活与交往等方面的教养要求,具体划分为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两大部分。发展指标是指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教养策略是向教养者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建议。应该强调: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在具体运用中,应把各方面的教养要求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儿童拥有最佳人生开端。7-8个月发展指标:开始长出门牙。能扶双手站立。见父母及熟人要求抱。会用拇指及其它手指配合抓玩具。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独自坐稳、会自己拿饼干吃。喜欢用牙咬东西。学会寻找掉下的玩具。对周围的兴趣大大提高。有初步的模仿能力。教养策略:练习爬的动作。(在不同的位置引诱宝宝练习爬)练习扶栏杆站立。训练孩子拿起一个玩具,放下一个玩具。玩指拨玩具,练习食指动作。玩寻找东西的游戏。学习用动作表示“谢谢”、“再见”、“欢迎”。学习用杯子喝水培养入睡的好习惯,学习自己安静入睡。教宝宝指认图画,简单讲解婴儿画报。9-10个月发展指标:出牙3-5颗。会扶双手走路,尝试着独自站立。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东西。能听懂常用词的语意。会“察言观色”。会玩与人合作的游戏会喊“妈妈”,能听懂命令,理解“不”。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喜欢模仿动作。教养策略:训练宝宝扶着或靠着练习站立,扶腋下,学习走路。训练将手中的小东西或玩具放入大的容器中,训练手的控制力。读布书、认图片、模仿成人的声音,加紧学习听和说。扩展交往范围,有意接触陌生人,与同伴游戏,体验与人相处的愉快情绪。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边吃边玩。练习扶着栏杆蹲下捡拾玩具。学习用小勺吃饭。训练大小便坐盆。带宝宝玩娃娃,学习关心他人。11-12个月发展指标:出牙5-7颗。会扶着家具行走或自己走几步。能听名称指物或图5-6种。会用手势表示简单需要。说莫名其妙的话。对父母表示依恋之情。会打开折叠的东西,例如会把书打开、合上,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会用手掌握笔图图点点。能听懂较多的话,会听指令拿东西。听故事模仿动作。自我意识萌芽。教养策略:断奶后注意合理膳食。练习独立行走,练习手足爬行。训练宝宝搭积木、打开盖好的盒子、用棍子够玩具。鼓励宝宝用笔画画。学发音、学说话。模仿小动物的叫声。选择简单儿歌念给宝宝听。认识人的五官。认识红色。听指令拿东西。禁止宝宝不该做的事情,学会最初的约束自己,不能“为所欲为”。学会最初的交友,学会与别人分享。1岁至1岁3个月发展指标萌发好奇心,喜欢不停的运动。会经常爬到家具上。会爬椅子并能转身坐好。能扶扶手上楼梯,会独立的平稳的行走。能拉着玩具侧着或倒退走。能自己坐下蹲下会自己独立站立。会动手游戏:从瓶中倒出小球,拿柄摇动拨浪鼓,会把小球捏起放入容器中。会反复拧紧或宁松瓶盖。会尝试自己用勺子装上食物放进嘴里。会将两三块积木叠放在一起。在成人的帮助下,会把简单形状的东西放入模型中。能大把抓笔随意涂抹。能听懂熟悉物品的名称,能指认熟悉的人或事物。会说出几个简单的字、词。开始出现难懂的语言。有意识的行为开始增多。能记住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对熟悉的家人有很强的依恋感。教养策略:为刚刚学步的孩子提供安全无障碍的运动环境。鼓励支持满足他的肢体动作的需要,引导儿童体验满足的喜悦。坚持饮食起居有规律、饮食营养搭配合理全面、衣着简洁活动方便等,对学步儿童十分重要。为了孩子添加方便自己使用的餐具、用具。如:带病的饭碗、学饮杯等。为了孩子尝试自我服务创造条件。成人需保证幼儿全程看护,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精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与环境刺激,通过听说看触等多种感觉活动,积累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实识记经验。父母尽可能多的通过游戏中与孩子的体肤接触、语言支持、提高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培养稳定愉快的情绪。有意识的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让孩子和小伙伴或他们的家长多接触,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1岁4个月至1岁6个月发展指标:会跑但不稳,常常摔倒。喜欢扔球和抬脚踢大皮球。能自己扶扶手,双脚同踏一节台阶走上楼梯和会倒退的爬下来。可以蹲下或弯腰捡起玩具而不跌倒。会双手端水杯。会用勺取物,会模仿简单的动作,能从熟悉的一些物体中,鉴别出其它物体。能模仿画出简单的线条,能一次多页的翻看图书。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发展,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许多能听懂的词。会执行简单的命令。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做事。会辅以手势、表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