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什么是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以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特点:痛苦小、见效快、疗效稳定、适应症广。一、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一)脏腑经络说1、腹部集中了人体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因此腹部与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2、腹部分布有大量经络,为气血向全身输布提供了较广的途径。腹部循行的经脉有10条,即足三阴、胃经、胆经、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阴维脉;腹部的穴位有48个,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所以在腹部进行针刺治疗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的优点。(二)神阙调控说人在母体是通过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逐渐成形的,脐带是人体最早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胚胎发育成人形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演变为神阙穴。所以,以脐带暨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先天经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腹针是以人体先天经络系统--神阙系统为核心,调控人体全身各种机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神阙系统特点:形成最早、部位表浅、功效强大、调节迅速。(三)生物全息说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所以像头、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腹针作为一个微针系统,其特定区域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样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四)西医理论的认识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认为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据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二、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中心部位是神阙,头顶部是中脘穴。尾部是关元穴,中心部向左右延伸的边端是大横穴。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前肢分别由滑肉门(肩部)引出,在上风湿点(肘部)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后肢由外陵穴(髋部)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点(膝部),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踝部)。身体部位相应的腹针穴位患病部位选择穴位头部中脘、阴都等周围的穴位颈部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上肢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下肢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腰椎腰骶部附近穴位,气海、关元及周围穴位上腹部的经穴——头、面、颈、肩、上肢及手部的疾病下腹部的经穴——腰骶部、膝关节及足部的疾病三、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1、中脘定位:神阙上4寸,任脉上(中庭--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疾病咳嗽、气喘浅刺--口、鼻、牙、头面部疾病2、建里定位:神阙上3寸,任脉上(中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浅刺--第一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3、下脘定位:神阙上2寸,任脉上(中脘--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浅刺--第七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4、水分定位:神阙上1寸,任脉上(下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呕吐、腹泻、痢疾、肾炎其他慢性炎症。浅刺--第七胸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5、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腹泻、腹痛、中暑、妇科疾病(绝对不可针,但可灸)6、气海定位:神阙下1.5寸,任脉上(神阙--关元中点)。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大补元气7、关元定位:神阙下3寸,任脉上。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益肾回阳气海、关元无浅刺8、阴都定位:中脘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失眠、头痛浅刺--耳前部位疾病9、石关定位:建里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浅刺--颈部相应部位疾病10、商曲定位:下脘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浅刺--颈肩结合部相应部位疾病11、气旁定位:气海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无力浅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2、气穴定位:关元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浅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3、滑肉门定位:水分旁开2寸。功效:中、深刺--上消化系统疾病浅刺--肩及肩关节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4、天枢定位:神阙穴旁开2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便秘、腹泻生殖系统疾病浅刺--侧腰部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5、外陵定位:阴交穴旁开2寸(天枢穴下1寸)。功效:中、深刺--下消化系统:便秘、腹泻生殖系统疾病浅刺--髋部及髋关节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6、大横定位:神阙旁开3.5寸功效:中、深刺--益胃健脾、调理中焦17、上风湿点定位:滑肉门上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治疗上半身炎症浅刺--肘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8、上风湿外点定位:滑肉门外1寸。功效:中刺--调节上肢经络浅刺--腕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9、下风湿点定位:外陵下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下半身之炎症浅刺--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20、下风湿下点定位:下风湿点下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调节下肢经络浅刺--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腹针常用穴位图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1、天地针组成:中脘、关元(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2、引气归元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3、腹四关组成:滑肉门(双)、外陵(双)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名“腹四关”。临床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与引气归元或天地针合用,兼有通腑之效。4、调脾气组成:大横(双)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症。5、风湿点组成:上风湿点、下风湿点功效:消肿、止痛与大横合用可祛风滑利关节、消肿痛,散淤血。五、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一)定穴—比例寸法6寸8寸5寸(二)针刺的手法1、进针深度(1)浅刺:刺入皮下,以病人无针感为度(2)中刺:介于浅刺与深刺之间,将针刺入腹部的脂肪(3)深刺:刺入较深皮下组织,以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等针感为度“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根据“神龟图”取穴浅刺,多针对急症,针对疾病的标,以解决头身肢体局部疾患为主;根据经脉分布取穴中刺,则能疏通经脉、活血化瘀、鼓舞气血运行;根据辩证取穴深刺,以任脉为主,如天地针。调节脏腑,适用于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针对疾病的本。2、针刺方法:(1)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2)局部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进针(3)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4)进针时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5)留针时间20~30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6)出针顺序与进针顺序相同3、常用的针刺法(1)三角针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疼痛、局部关节疼痛。(2)三星法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3)梅花刺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针体形成梅花的图案。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六、腹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腹针的适应症:内因性疾病,及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症。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3、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综合症,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4、其他的针灸适应症,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症。1、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症。2、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的肿瘤并广泛转移。3、妇女的孕期。4、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5、肝脾肿大则需注意针刺两肋时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腹针的禁忌症:七、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1、慢性胃肠炎【腹针治疗】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气海D4.关元D5.天枢M(双)【辨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便秘,加天枢下M(左)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下0.5寸任脉上)水泻,加水道M(双)虚寒型,加大横M(双)、神阙温灸2、颈椎病【腹针治疗】处方:1.中脘M2.关元D3.商曲S(双)4.滑肉门M(双)【分型加减】颈型:加建里S神经根型:加石关S(双)或商曲上S(双)及麻木区对映点S椎动脉型:加下脘S头晕加重时加下脘上S【辨证加减】心悸加气旁S(左)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3、肩凝症【腹针治疗】处方:1、中脘D2、商曲M(健)3、滑肉门S(患)辨证加减:痛在结节沟在滑肉门的外侧加三角针(同侧S)痛在肩峰或三角肌至肩胛骨内上角在滑肉门的内侧加三角针(同侧S)4、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腹针治疗】处方:1、水分M2、气海D3、关元D辩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陈旧性:气穴(双S)以腰痛为主:外陵、气穴、四满(双S)合并坐骨N痛:气旁(健M)、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均患S)5、膝关节痛【腹针治疗】处方:滑肉门S、外陵S、气旁S、下风湿点S辩证加减: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6、脑卒中【腹针治疗】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商曲(健侧)辩证加减: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语言不利----中脘上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上风湿外点(患侧)下肢无力----大巨(患侧)、气旁(健侧)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气旁(健侧)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大巨(患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