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安装:在手机里安装“讯飞输入法”2.启用讯飞输入法,语音输入一段文字。3*.拓展安装:讯飞听见(试试录音、翻译)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微信:13637700537QQ:631017906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CONTENTS目录教师发展行动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教学应用考核PART01教师发展行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能力提升2.0知多少?能力提升工程2.0究竟是怎么回事?2.0与1.0有哪些区别?一线老师的任务目标是什么?实施过程中的要求?如何进行教学应用考核?•“三教”与“三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前期“三大行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AI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振兴计划--“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享。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引领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AI助推教师队伍建设--6大行动:1.教师智能助手应用行动2.未来教师培养创新行动3.教师智能研修行动4.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5.智能帮扶贫困地区教师行动6.宁夏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行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教技[2018]6号•目标任务:“三全”“两高”“一大”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加强精准测评,提高培训实效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教师[2019]1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育部5年内唯一项目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要求培训的项目你最想提高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好弹幕互动研讨微信扫一扫,关注后按左下方发言。好弹幕网址:目标任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文件开篇首语能力提升工程1.0和2.0的区别项目能力提升1.0能力提升2.0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背景互联网,信息化教育互联网+,教育信息化20对象一线教师中小学校;关键人群(管理者团队,培训团队等)关键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能力(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推进路径标准引领、各省实施国家示范、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培训模式自主选学、混合式研修实践能力导向的学习(以校本研修为主,包括区域教研、自主选学、微能力考核等)评价诊断测评、培训测评校本应用考核(发展测评)【案例分享】反思--1.0和2.0的区别能力提升1.0被动的个体的技术操作提升能力提升2.0自主的整校的教学应用提升总体发展目标“三提升”“一全面”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任务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应用考核•目标任务--构建培训新机制•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主要特点一个融合点•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两个递进点•个体学习到整校提升;技术助理教学到技术助理导学。三个提升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四个应用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一二三四个点•“两标准”“一指南”课间操-动起来-去疲劳-强体魄PART03实施路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目标任务--学时要求(三个5)•学时分配表(50)序类别学时(50)1线上学习网络研修202线下学习校本研修(专家引领)8研课磨课12成果展示10注: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主要举措•抓好重点工作•培训团队;学校团队。建强两支团队•自主管理;自主研修;强化应用。抓好校本研修•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加强平台建设•抓严进口;抓牢过程;抓实出口。落实质量监测•九项措施之针对教师项目:1.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2.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3.创新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4.构建成果导向、全程监测评价体系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1•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2•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3•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4•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多种研修方式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应用培训融合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实践应用•落实校本研修计划--“三新”围绕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形成“学校有方案、教研组有计划、教师有任务”的整校推进新机制。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团队互动、整体提升”的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新模式。展示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成果。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经验,形成示范案例,建设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和示范校。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5•跨学科学习基于项目式学习PBLSTEM教育主题学习数学沙龙综合实践活动•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产生跨学科理解、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学科整合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判断标准。•跨学科学习的关键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间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一个手里只有锤子的人他看到的所有问题都是钉子。|马克·吐温|,•面向社会汇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教育大资源,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持的实物情景和实训操作等培训资源,尤其是职业教育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相关资源,以及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微课、慕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把开放教育资源创新应用与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结合起来,依托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创新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资源融合融合资源听视频课程理论讲解——通过对专家视频的学习,引领教师对各自教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促进理解和具体深化。看案例课例名师课例——用课例作为载体,把应该做的做出来,把怎么做的过程展示出来,用行动引导行动。所学案例是理念方法运用到真实课例研究的行动示范,是由知到行的桥梁。做研课磨课研修活动——引导每位教师做真实的课例研究,亲历研究的全过程,学习优秀教师那样专业行动,体验自身教学实践创新。一点一滴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能人上知天文(懂技术)班班通故障班班通应用中知人情(懂管理)记录应用督促激励下知地理(懂应用)互动平台学科融合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校级干部(CIO)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后勤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学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骨干教师主要学科骨干其他学科信息达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中心负责人信息技术教师校长(CIO)行政教研线路:国家--学校教育部教师司全国工程办省(市)工程办市工程办区(县)工程办学校制定文件国家团队督促省市制定标准制定指南高研培训制定文件成立团队接受国培培训市队制定文件成立团队接受市培培训校队执行文件成立团队接受省培培训区队制定方案成立团队接受区培培训教师老师个人研修线路了解项目明确目标线上选学线下集训研课磨课应用考核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组织保障提升能力三种模式四维能力实际应用统一个性对应考核组本教研集体备课实践应用专家引领校本团队过程留迹交流展示成果提交•课间操--颈椎“通”字操PART04教学应用考核--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本省(区、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建立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将教师研修学习、教学实践等活动纳入评估范畴,以评促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开展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的过程化评价,收集来自区县各校教师教学、教研的常态数据,进行数据综合挖掘,切实提高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水平。•构建成果导向、全程监测评价体系9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三种教育教学环境•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234•四个教学行为纬度微能力点选择原则网上选学一致教学应用•结合学校、教研组和个人现状•从后面教学实际应用出发•所学知识点指导后面实际应用•微能力点尽量在不同环境和纬度•根据线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结合班级班班通设备•结合学校公用的专用教室•过程留痕,成果意识。环境维度序微能力多媒体教学环境学情分折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学法指导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业评价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环境维度序微能力混合学习环境学情分析14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教学设计15微课程设计与制作16探宄型学习活动设计学法指导17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18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19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20家校交流与合作21公平管理技术资源学业评价22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23档案袋评价智慧学习环境教学设计24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25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学法指导26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27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28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学业评价29应用数据分析模型30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维度环境序微能力学情分析2多媒体教学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混合学习2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教学设计7多媒体教学3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4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5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混合学习6微课程设计与制作7探宄型学习活动设计智慧学习8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9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学业评价7多媒体教学10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11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12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混合学习13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14档案袋评价智慧学习15应用数据分析模型16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维度环境序微能力学法指导14多媒体教学17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