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引领,多元展现引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一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教师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靠《研究集录》表现出来,显示教师研究成果的唯一表征就是课堂的事实”。(佐藤.学)激发教师研究热情传递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的意义《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重点课题•凝视•回眸•展望凝视:我们是这样出发的——•每周一读——理论引领•在线研讨——智慧碰撞•同课异构——精彩纷呈•互听互评——共享成长•心算暖身——我爱口算课题组的“每周一读”要求每个课题成员把学习自觉化:•如:围绕《小学数学教师》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的内容,自己每周精读一篇文章,并用读书文摘卡或者笔记本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分自选和必读两部分,必读的文章由主持人在课题Q群里推荐,读书沙龙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共读一本书活动”•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后,为了提高教学的数学学科素养,针对数学学科教学核心问题,课题组教师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回到经典、回归学科本质。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史宁中教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等书目,每周规定阅读篇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定期交流读书心得。从而使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内容、时间与空间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且保证落实到位,不使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一个老师的心声•“阅读的好处不必多说。陈老师每周指定阅读的内容,被动者只有这样才能多阅读多学习,说的就是我。有时成长是逼出来的。”在线研讨:从“相约星期三”开始•互联网打破了教师时空互相隔绝的现状,建立基于网络的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网络与专家和同伴进行交流,开展持续的交流磋商,打造了互相合作、共享问题、共分喜悦的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基于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城乡多所学校,课题组推行“相约网络”教研沙龙,有效促进了课题的有序进行。建立课题研究“畅享课堂”QQ群。课题组定时在群里组织教师或进行专题学习、或进行专题评课、或分享读书心得、或讨论自己平时教学中的问题。这种交流,超越任何一种形式的培训。一个实验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加入课题,每阶段定时的学习研讨,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研讨的空间及时间上的保证。在QQ群里我们可以分享彼此课题研究小阶段的收获,还可以讨论彼此平时教学上的困惑”。【同课异构——精彩纷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亲近课堂的学习是最真实的。课题组摒弃苍白无力的纯理论的灌输,选择了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上一节计算课,展示了以“计算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课。从内容划分上,第一阶段主要研究苏教版下册有关计算的内容,第二阶段将会针对上册的计算教学开展课例研究。同时彰显了“同课异构”的研课模式的独有魅力: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展现不同的教学风采,演绎出不同的精彩。一个老师这样说道:•“我喜欢我们的活动形式。首先把不同年级的老师分组,同年级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由都是在老师们自己备好课,然后陈老师对我们进行辅导,进行修改,接着叫课题组全体成员来听课、评课,作课老师进行说课、反思等”。【互听互评——共享成长】•课题组聚焦于如何真正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这一问题,以课堂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走进课堂,围绕上课、听课和评课三个环节,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评课采用集中评课,形式上把现场评课与网络评课相结合。“评”有主题、“听”有所获•通过课程组成员之间互听互评的方式,教师们在真实的课堂上感受什么是“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有机融合;什么是“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真正读懂教材计算与应用的编排意图;让孩子们爱上计算,让每个学生畅游在计算乐园里;让计算课脱去枯燥乏味的外衣,焕发出应有的课堂魅力,成为课题组老师共同的追求。【心算暖身——我爱口算】•“心算暖身”环节化——在我们的计算课堂里,都有一道别致的风景:借鉴雷夫老师在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心算暖身”的作法,课题组要求把“心算暖身”落实于自己的课堂,做为一个必备的教学环节(特别是中高年级)。在“心算暖身”中,我们把计算、数学知识点或常识融入心算游戏里,让孩子们的思维因宁静而致远,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心算暖身内容专辑》成为课题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和成果呈现,并汇编了二至六年级上册心算暖身的题目。案例赏析:心算暖身•雷夫:好,孩子们,每个人心里想着7•乘以4(孩子们默默地想着28)•加倍(56)•减50(6)•给我看答案还可以把其他主题加到心算游戏里•雷夫:•从美国的州数开始(50)•加上一打(他们现在想着62)•减去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孩子们减去9得到53)•加上半个月的周数(有两周,现在孩子们得到55)•除以11,然后给我看答案。——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65页“应试技巧”教师在黑板上出一道题目:63+28=有四个选项:ABCD雷夫:好,同学们,假装这是斯坦福九号测验的题目。我们都知道,斯坦福九号测验会决定你们未来的快乐、成功,还有你们在银行里有多少钱(孩子们咯咯地笑了)。谁知道答案?•63+28=•全班:91•雷夫:很好。我们把91放在选项c.A会是什么?•伊索:35•雷夫:太棒了!为什么是35呢?伊索?•伊索:好让把加法弄错成减法的学生选。•雷夫:完全正确。谁来给选项B设计一个错的答案?•凯文:81.给忘记进位的学生选。•雷夫:又说对了。班上有没有很聪呢的侦探会给选项D设计答案?•保罗:811可以吗?给乱加一通又忘记进位的学生选(全班大笑)•在第56号教室里,孩子们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填写的。设计考题的人都是预测学生会在哪里犯错的专家。学生喜欢扮演侦探,“找出”以及“回避”潜在陷阱的过程让他们乐在其中。回眸:我们是怎样抵达的?•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佐藤学)•融合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渗透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研究型教研、教学型教研、学习型教研•运用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方式:常规教研、网络教研、主题教研。展望:更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运算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定义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的内涵•运算能力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的能力。数学运算的表现:•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索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式2011版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的内涵界定:•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关于“理解算理、寻找算法”的要求。•而“寻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提法,即运算能力中的运算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经由学生的发现得到的,从而成为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一片沃土。•是一个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内容领域。•2001年,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虽然“算法多样化”略显“粗糙”,但已经为运算能为注入新的内涵;•2011年,重在运算的道理与算法的发现,是2001标准的新进展(升级版)。需要关注的是•运算能力是由算理到算法、从算的“慢、笨”到“快、巧”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运算能力离不开“对、快”不过要在解决了理解和寻找的问题之后,再适度训练,再讲究快。•给学生留出较充分的探索空间,教师再多一些恰当的引导,每个算法都可能被学生找到,运算能力才能成为学生发现与创造的沃土。•在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已经成为“算法多样化”的升级版,但教学实践中,运算能力离真正成为一块学生探索、发现的沃土尚有距离。一个不断挑战运算规则的孩子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生活例子直观模型运算意义知识联系……案例分享:“小数除法”(吴正宪)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妈妈用100元买了4本《格林童话》,找回3元,一本书多少钱?二、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算理1.在“分1元”的过程中,感悟分的道理2.在竖式中再次体会“分”的过程,感悟小数学除法的算理。三、逐步抽象,建立模型:51÷2你能用讲故事的方式,解释一下这个竖式的意思吗?51元钱、51米绳子、51个一(数)四、“问题链”在这里延伸:51÷0.2怎么计算?(详见:《小学教学》2016年第7-8合期)•引导学生“寻找”,并不是一种比讲授更复杂的教学方式,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常态化而努力是值得的;•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运算能力的教育价值定位;•围绕运算能力的探讨与实践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当你在脑海里不断强化一个理念时,慢慢的它会成为你的一部分。”···以服务,贴近教师;靠研究,成就自己;用指导,走进教学;让管理,成全他人。谢谢聆听!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