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看待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不仅仅只是完成教材上的内容◆计划完成的教材上的内容肯定应该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计划的教学内容,经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话,我们就不能理直气壮的讲,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过分的依赖模仿与记忆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式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仍然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专注于学习内容;◆有些学习既要掌握学习结论,又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注重学习过程的目的;◆有些学习其内容结果只需要达到记忆就可以;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层面)二、强化目标意识,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层面)三、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研究层面)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层面)◆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纲,纲举目张◆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有指导测量与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定)、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一、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层面)•1.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整体目标•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数学活动。•3.教学设计要关注目标达成度的测评(抓落实)1.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整体目标◆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与教材要求适宜、与教学内容贴切、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1.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整体目标•(1)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1)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主线、具体线路,将知识点串联◆要准确、明确(具体)所谓“准确”,就是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既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所谓“明确”,就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检测)。通过多种活动,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时,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从一组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加以说明,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能描述角的基本特征,能正确的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角”(角的初步认识)◆明确的行为目标,要包括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行为主体应该是学习者。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学生应该……”,诸如,“使学生…….”或“教给学生……”都是不妥的。分为含糊的和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掌握等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设计、对比等等。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计算器,探索……”“给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个点,能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等。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说出解答应用题的三个主要步骤”“三分钟内完成20道百以内的加法计算试题,90%的题都能算对”等。(2)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侧重地确定某一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力求实现(抓落实)◆过程、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的目标---力求体现(有侧重、不堆砌)比如:(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除了时和分以外,时间单位还有秒,知道60秒=1分,能举出秒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2.通过观察、体验的数学活动,初步建立1秒、1分等的时间观念。3.在学习中,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数学活动。◆教学目标确定的同时,教学的情境和活动的形式及过程也就基本明晰了。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数学活动。•教学情境的设计•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2.知道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合理判断可能性的大小。3.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解释生活中可能性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能力。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4.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叙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作为知识发生过程的情境创设,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目的)的刺激性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生成数学知识的载体。◆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还必须包含着数学问题。◆问题情境只要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就能激起其好奇心、求知欲。关注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衡量一个问题情境的优劣,不在于问题呈现方式的差异,而应归结为有无引起学生主动做出反应,并在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愿意解决的求知状态。数学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生活),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的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增加学生的体验并使知识的获取过程富有探究性。◆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它的1/2?2.出示操作要求:先折一折,再用水彩笔将它的1/2涂上颜色。3.学生动手操作并表示长方形纸的1/2。4.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5.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设计数学活动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数学主题。设计每一项活动时,既要认真计划好具体的步骤,也要确定每项活动应该达到的效果,应该明确活动后需要得出的结论。◆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活动,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形式多于内容,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实效性差。◆每一项活动的设计,应该尽量考虑活动的多种价值,比如,既能使数学活动在体现自主探究方面发挥作用,又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作用。◆应该避免设计过多的缺少数学元素的游戏以及缺少思考价值的讨论等等。◆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重点关注问题的设计,因为问题的价值左右活动的效果。3.教学设计要关注目标的达成的测评(抓落实)◆有效的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目标是否实现或得到了体现),教学设计中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测查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应该有这样的几个途径: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表达与思考)、学生课堂的反应(表情)以及学生练习的情况(书写)。◆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如果关注了目标的具体和可测的特点,设计练习时的针对性就会强些,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会客观的得到反映。◆许多课堂中,学生练习量不够,练习的反馈不够,及时的指导不够,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难以达成。多数练习重在知识巩固,而疏于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二、强化目标意识,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层面)◆强化目标意识,有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对思维活动进行调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及低效性。◆强化目标意识,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二、强化目标意识,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层面)•1.教师有效参与(组织与调控)•2.采用有效形式•3.学生有效学习1.教师有效参与(组织与调控)◆实验中出现一种偏向,有的老师发现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时,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及时纠正;◆有的老师认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看法,遇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也不及时地评价和讲解,成为教学中的旁观者;◆还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过多的包办代替,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教师有效参与(组织与调控)•(1)教师必须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2)教师必须捕捉有效信息,指导学生学习•(3)教师必须重视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内部动力(1)教师必须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师的组织工作主要应该包括:组织学生观察情境、活动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强化教师的组织工作。关于情境创设的教学◆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整体观察情境,围绕数学主体,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表达、交流和评价,避免偏离主题的泛谈。◆给学生提供的情境,有必要让学生整体观察,体现主题,有时也不排除教师的适时引导。◆数学课应有数学课的特色,不要过多的纠缠于情景上的细节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没有聚焦的发散是低层次的发散”关注数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活动前应该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步骤,该示范的要示范;◆活动中应该进行有效的“调控”,当学生的学习情绪将要失控时,教师应进行“冷处理”,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当学生超前或滞后时,必须及时的加以调整;◆活动后组织学生有效的交流、评价并形成结论。(2)教师必须捕捉有效信息,指导学生学习◆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必须引导与众不同;◆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学重点时,必须引导转向;◆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或思考不到位时,必须进行点拨指导。(3)教师必须重视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内部动力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没有学生的情感投入;没有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没有民主、有效的教学。2.采用有效形式◆教学形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既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更要关注教学的实效。2.采用有效形式•(1)合作学习•(2)数学游戏•(3)评价激励(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增强信息交流密度,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三是合作解难,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两类课堂若干特征比较不鼓励合作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眼睛看着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看看同伴正在做什么,这样你就可以向他学习,帮助他,并分享他的观点和材料不要交头接耳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相互交换一下意见,看看有什么疑问、说明、建议和问题每个人干自己的和别人分享工作,你的收获将远甚于各部分之和如果需要帮助请向老师提出来如果你需要帮助,在问老师之前先问问小组同学每个学生都争着吸引老师的注意给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言的机会为了获得外在的激励,如分数、表扬等既有额外的奖励,也有内部激励◆合作意识是指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与讨论,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意愿。◆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问题意识,合适的的学习任务,积极的教学评价。◆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把内容、要求交代清楚;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捕捉有效信息,及时辅导学困生;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馈、评价、整理与提升。(2)数学游戏◆安排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等心理特点的同时,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掌握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方法。(3)评价激励只有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只有当学生学习有明显进步时;只有当确实需要运用评价手段进行调控时,恰到好处运用各种评价形式才是有效的。3、学生有效学习◆学生有效的学习应该包括积极的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3、学生有效学习•(1)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养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