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理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教科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实验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这个探究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这个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3、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2)难点:对虚像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如何确定像的位置。2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思维处于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确定为本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三.实验内容设计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观认识,还没有能过向抽象认识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直观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如何研究虚像的环节中运用平面镜和平板玻璃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虚像。三.实验方法设计1、创设情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进行教学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结论”。2、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总之,实验主要运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作图分析法、讨论四.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设计理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环节以“浇不灭的蜡烛“魔术引入课题: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玻璃板的前后两侧,然后假装同时点燃两支蜡烛,(但实际上只是点燃了前面那一支),然后将水倒入后面的杯中,学生会看见,杯中的蜡烛竟然没有被浇灭。为什么呢?原来那个浇不灭的烛焰原来是个虚像,进入课题。(二)新课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组织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顺序进行.31.观察,提出问题:(25分钟1——3步)大家每天都照镜子,可是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在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思考)在这里要说明“像”和“物”:我们把镜前的物体称为“物”,在镜中看到的称为“像”2.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是用实验验证以下猜想:1、像是不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师生互动、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转变角色与他们一起设计、修改和确定实验方案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究、敢于创新。实验器材的介绍:玻璃板、平面镜、大小一样蜡烛若干、刻度尺、火柴若干、白纸、支架。(1)选择两个大小完全一样蜡烛的分析与思考。(2)选择平板玻璃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与学生一同分析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分析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在这里要提示常用的科研方法:替代思想,用透明玻璃代替镜子,用与物相同的物体代替像具体的实验步骤(1)用支架将平板玻璃架起,将平板玻璃按要求放到画好的纸上,要确保玻璃与纸面垂直。(2)按要求把蜡烛放好,并从物体所在的一侧透过平板玻璃找物体的像,然后拿起另外一个蜡烛将它放到我们所找到的像的位置,看它们能不能重合。(3)在两个蜡烛对应点做好标记,分别测出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4)按要求测量并记录好实验数据。(5)改变物体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4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对较弱的小组进行实验指导,提供帮助,提醒他们记录数据在导学案中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并强调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2)平板玻璃必须与纸面垂直。(3)必须要在物体所在的一侧透过平板玻璃找像。(4)对于虚像的特点的得出,一定要要求学生不要透过平板玻璃在白纸上找物体的像,而是直接在白纸上找物体的像。在这里学生会得到像不能用白纸呈接到的结论,说明什么是虚像。4、收集证据分析论证:(7分钟)实验记录表格:表1、选用实验器材次数物到平面镜距离像到平面镜距离物和像的大小比较要记录的其他数据或现象1523你的其他发现5.合作交流得出结论:(5分钟)小组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1)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4)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板书设计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它又课件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它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的保留,对学生的刺进更明显。主体板书如下: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五.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以上是我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对教师来说,实验探究课是一节非常难以驾驭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探究,都有相当的难度。尽管探究的目的非常明确,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还不是非常熟悉,特别对制定实验计划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认真考虑并进行积极突破的问题,必要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难点。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猜想,使学生能大胆的进行猜想。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尽量合理。我虚心听取各位同仁的建议,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以后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高实验教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