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及解决策略【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解决策略注重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发达了,孩子们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了。有来自于家庭、社会、网络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真的很让人头痛。由于大多数父母都一天从早到晚的忙碌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感觉到爱的缺乏,更加剧了他们想要寻找自由和温暖的动力。诚然,兴趣对人的学习、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尤显关键,所以我们要在探索知识的奥秘中培养学生的诸多兴趣,促使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正文】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有直接的影响。目前,造成小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溺爱的家庭氛围造成孩子学习动力缺失。现在孩子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长溺爱孩子。在生活中,父母对子女只注重体质与营养,物质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而不注意心理品格的训练,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勤奋、独立自主精神,不注重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锻炼。父母一方面埋怨孩子不求上进,可是孩子勤奋好学的动力又来自何方呢?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们,而学习上又有些苛求他们。不管愿不愿意学习,都要考个好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责备他们。家长认为“我们吃苦头,就是因为没文凭,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不能再让孩子吃苦受罪了”。一句话,父母不想要孩子吃苦。现在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不吃“苦”的环境,将来孩子的“苦”谁为他去分担,孩子形成了生活中“不劳而获”习惯,学习上又怎能不劳有获呢?2、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过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应试教育的无奈,使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单一,使大多数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练习,难于理解的知识,使孩子望而却步,给他们造成厌学等不良情绪。家长们整天在孩子们面前,念念不忘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拼命拼命、再拼命。在学校里,老师们为了自己的荣誉、成绩也是对学生毫不留情,拼着劲儿地逼学生。小学生,小小的年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那么的脆弱,因此,在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这么大,无论如何也是经受不住的,这样就造成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3.存在的懒惰思想,缺乏上进心、责任心,毅力和自控能力等,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内在原因。对于有恒心、有毅力、有上进心、自制力较强的学生,无论学习内容的难与易,花费时间的多与少,他们都会自觉地,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地去钻研和探究。相反,自控能力差,缺乏顽强意志,只凭好恶感受做事的孩子,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会不够稳定,遇到困难,或受到干扰时就可能轻言放弃,降低自我的要求,我行我素,自由散漫。具体表现在学习行为上,就如,课堂的情绪不稳定,情感投入不专注,思想容易开小差,好动,爱说话,不能跟同学合作学习,积极探究,课后的作业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等。许多孩子在学习中缺乏吃苦精神,存在懒惰思想,怕动手怕动脑,碰到难题,遇到困难就逃避,想到抄袭现成的答案,缺乏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长此下去,对学习产生了依赖、畏惧的心理,导致了学习兴趣的缺失4.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固执、怪异、孤僻感、自卑感、忧虑感、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多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造成他们学习动力的不足,他们由于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自然也就造成他们学习动力的严重不足或缺失。5.兴趣的转移,特别是对网络的迷恋,使他们无暇顾及学习。目前,互联网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聊天和“灰色”文学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虚拟世界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和头脑,让那些原本思想单纯,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缺乏一定明辨是非的少年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暴力、血腥、屠杀、惊险、刺激和极富挑战性的游戏不断花样翻新,撩拨着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不经意间掉入游戏的这片沼泽,令他们欲罢不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他们通过玩游戏来发泄情绪,获取心理上的所谓成功的满足和快乐;他们的心思意念、志趣和爱好几乎都被虚幻的网络世界掳掠了;他们把网络当成了宣泄情感的唯一通道,网上聊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惊险刺激又过瘾,要多痛快就有多痛快;他们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学习,考虑未来。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地学习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是最具持久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目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奋斗的目标。老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为国家和名族的振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这才是最具持久的学习动机。2、走近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能够使小学生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自信是成才的决窍。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先导。自信心可使小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自信心能确信自己所追求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培养、树立自信心,能使小学生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我们要用爱心、耐心走近后进学生,用宽容之心接纳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随时了解他们生活上的难处、学习中的困惑,设身处地地替他们分析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这将成为学生今后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3.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使浓厚的兴趣充满整个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让主体会学、自主学会这一核心上,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4.施加适当的压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如果说,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给学生施加压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无忧无虑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年龄、生理、心理、经历、家庭、环境等不同的差异,对学习也不可能产生完全一致的认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懒惰行为、放松情绪的时候,应施以适当的压力,激起奋发学习的动力。俗话说,“挑着担子跑得快。”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我们通常也说压力产生动力。5.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上良性发展的势头。对于过分迷恋上网的孩子,教师和家长一方要严格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监督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参与室外运动,锻炼其健壮的体魄;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和孩子进行沟通,消除彼此的误解,克服往日里沟通中的障碍,与孩子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求,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使他们的兴趣爱好转变到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方面来。6.举办家长学校,将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融于家校合力之中。举办家长学校,密切联系家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讲解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技巧,不时给家长“充电”。让家长在家庭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民主的人际关系,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孩子,认同孩子,教育孩子,鞭策孩子。使家长懂得对孩子溺爱的危害,同时也让家长们知道对孩子的管教更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家校配合教育,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总之,兴趣是乐学的关键,教师是学生趣学的引路人,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一块宽松的乐土,孩子们一定会和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享受学习的快乐。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教师博览》3、《山东教育》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