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壁画鉴赏一、墓室壁画二、寺庙宫观壁画三、石窟壁画四、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从广义上讲,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上或岩石上,以及其它如洞穴壁上的壁画、图案,都可以称为壁画,而绘于岩壁上的绘画亦称“岩画”。中国古代壁画一般以绘制场所的不同而区分,有店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民居住宅壁画等。中国古代壁画以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的成就最高。此外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壁画艺术。一、墓室壁画壁画附着于建筑,古代建筑不可能保留至今,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早期壁画,都是墓室壁画。中国古代墓室壁画以汉代和唐代的墓室壁画最为突出。汉代墓室壁画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始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汉统治阶级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汉代很多贵族豪强地主的坟墓都极具规模,流行在墓壁上绘制壁画。迄今发现的汉代墓室壁画省区有河南、广东、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甘肃、江苏、陕西、内蒙古等地。东汉墓室壁画,遗迹颇多,山西平陆、山东梁山、河北望都、河北安平、河南密县、辽宁辽阳和金县、甘肃酒泉、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及和林格尔等地都发现有墓室壁画。洛阳卜千秋汉墓壁画《升仙图》主题思想更加明确,不再是单一的装饰目的;线条奔放,给画效果较强。洛阳烧沟汉墓壁画《鸿门宴图》此图据郭沫若考证为《鸿门宴》图。楚汉相争,项羽率军进驻鸿门,谋士范增计划在刘邦前来赴宴时杀之。画作展现了这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表现平静,却暗藏杀机。这里选取的是画的两个部分。上图中立最右者为张良,据《史记》称,“其貌如妇人女子”,中为手持长干、怒目而视的范增,最左为杀气腾腾、跃跃欲刺的项庄。下图是两人在炉前烤牛肉,其后悬挂有牛肉和牛头。背景起伏的山峦,以寥寥数笔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全图作品以墨线勾描,表现人物大的动势和神情,又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渲染,使画面有声有色。汉墓壁画《鸿门宴图》之一汉墓壁画《鸿门宴图》之二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乐舞百戏图》《乐舞百戏图》一九七一年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图绘于东汉晚期。画面中央绘有一建鼓,两侧各有一人执桴擂击。左边是乐队伴奏,弄丸表演者同时飞掷五个弹丸;飞剑者跳跃着将剑抛向空中;舞轮者立在踏鼓上将车轮抛动;倒提者在四重叠案上倒立;童技是最惊险的节目,一人仰卧地上,手擎樟木,樟头安横木,中间骑一人,横木两侧各一人,作反弓倒挂状;画面上部,一男子与一执飘带的女子正翩翩起舞。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绕红带,动作优美、矫健。在图的左上方观赏者,居中一人似为庄园主,正和宾客边饮酒边观看乐舞杂耍的表演。《乐舞百戏图》构图处理为罗列式,反映出中国早期绘画的观念。以建鼓为中心安排人物的构图位置,将观者放置于上角,在余下大面积中尽情描绘场中乐舞杂耍之人,只描写其意而不事雕琢。设色鲜艳,以红为主,间以黑、棕色,透露出天真质朴的气质。表现出作者稚拙的艺术思维和熟练的绘画技巧。其制作技术一般是先用石灰抹壁并打磨成洁白的“素壁”以便描绘。绘画只用单线描轮廓或直接设色渲染,大部分是先设色,后勾勒。色与线不求吻合,带有随意的形式。所用颜色均为矿物原料,着色艳丽汉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该图虽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手法上仍显幼稚,就其自身所处时代而言,绘者已经凭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借有限的手段,充分表现出舞耍者各自的动态特征,展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动人场面。《乐舞百戏图》无疑是汉代壁画小的精品之一。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乐舞百戏图》辽宁金县营城子东汉墓《门卫图》这是墓室入口两侧壁上所绘的两个门卫。一文一武,隔门相望。左边为武者,手持长刀,须发上冲,显得威武有力。右者为一持杖文者,含敛自收,面容沉静。画中线条洗练洒脱、简括纵放。一文一武,含一动一静之势,相互映衬,对比鲜明。洛阳朱村东汉墓《御车图》这是墓室壁画出行图中的第一乘导车。红棕色的马奋蹄首,张口翘尾,呈疾进之势。后面辕车之上坐三人,中为车;手拉缰绳,左右各坐一位武士,持戈前望。车、马、人造型准;比例恰当,色彩协调而不夸张,有写实之风。河北安平县东汉墓《君车出行图(部分)》此图描绘了墓主出行的车队。前有侍卫数人,列队前行。后随车队,车为双辕白盖轺车,马昂首疾驰,整齐威严,声势显赫,可见画工渲染画面气氛的高超技艺。画面颜色沉稳大方,造型严谨,用笔工整,与西汉时期的同类作品有较大不同。河北安平汉墓壁画《坞壁建筑》采用鸟瞰角度描绘了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巨大庄园,好似今日的建筑效果图。密县打虎亭汉代壁画《宴乐图》分层绘制了主人接受礼品、宾主宴饮和乐舞的场面李重润墓壁画李重润为唐中宗长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因对武则天作为有看法,于武周大足元年(701)被处死。中宗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墓成于神龙复年(706),墓内遗存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壁画40多组。有界画山水、花鸟、驯兽禽以及大量表现太子、宫女、内侍等生活的作品。唐李重润墓壁画《执扇宫女图》李重润墓壁画《男侍从图》此图画七位身材高大的内侍,他们双手持笏,举在胸前,每人身穿圆领口长袍,腰间扎黑色皮腰带,脚穿黑色靴,分两排站立,神态各具特征。人物造型准确,线条富有轻重缓急的变化。设色富有节奏感,对比鲜明,突出了人物特征及装饰效果。李重润墓壁画《架鹰戏犬图》图中反映的是宫中负责弄鹰驯犬的男侍,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呼应,生动有趣。唐李贤墓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第二子,神龙二年(700)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又追封为章怀太子。唐李贤墓壁画《观鸟扑蝉图(部分)》此图为李贤墓墓室壁画的部分,二宫女,各自作态,画面线条圆润流畅,带有典型唐代特征。唐李贤墓壁画《马球图(部分)》《马球图》画在李贤墓墓道西壁,有二十多个骑马人物,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这里只选其中一人一骑,可以看到画面线条精炼,寥寥几笔便勾出夸张的人物动态以及马矫健飞奔的体态。马球一名波罗球,是古代一种体育运动,经唐太宗提倡,在贵族中广泛流传,在宫廷中相习成风。这是我国打马球最早的形象纪录,比传世唐人《打马球图》更为具体而生动。唐李贤墓壁画《宾客图》李贤墓墓道东西壁各绘一幅礼宾图,这里是东壁的一幅。画中以胪寺官员为前导,据袍服颜色推断为四或五品官,正引导三位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宾官。画面礼宾官与使节位置,主次分明,安排得当。根据人物官品、国别、民族特征而随类赋彩。图中人物形象写实,气氛严肃和谐。用线流畅精炼,着色浓淡相宜,人物特征显著,神采飞动。此壁画表现了各国、各族的友好往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这幅具有确切年代的原作,比今传为阎立本作的《职贡图》摹本更为可信。唐李贤墓壁画《宾客图》唐李贤墓壁画《观鸟捕蝉图》三位宫女动作各异,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自然恬静,是唐代壁画艺术中的精品。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唐代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壁画,绘有宫女七人,长裙拖地或身着男式服装,手捧侍候公主的各种用具,典雅大方。二、寺庙宫观壁画永乐宫壁画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永乐宫现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古魏国都城遗址上,是一处道教的庙宇。元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三清殿等主要建筑落成,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纯阳宫壁画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几乎同元代相始终。永乐宫是道教庙宇,是为了纪念道教创始人之一吕洞宾而建造的。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9年)生于芮城永乐镇东北的招贤里竹水墟。吕洞宾出身宦门,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64岁方考中进士。吕洞宾乐于游历,传说中,吕洞宾遇到道教始祖钟汉离,经钟开导,遂舍弃人间功名富贵,修仙学道,先后到江西庐山、山西中条山脉的九峰山等处潜修,出没隐秘,不知所终。永乐宫的纯阳殿壁画,绘制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的四周和神龛内外都绘满了壁画,全部面积有403.34平方米,好像一条巨大的浮雕带,环绕着整个大殿。根据题记,壁画绘制于元泰定二年(1325),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壁画依然保持着清晰的面貌。三清殿壁画所描绘的是道教神仙朝元的盛况。在东、西、北三壁及神龛的左右两侧,分别画有8位身高3米的主神。围绕主神,二百八十余位神仙重叠地排成四层,组成长长的行列。在神仙行列中,有肃穆庄严的帝君,仙风飘逸的仙伯、真人、神王,有威武骠悍的元帅、力士,有清秀美丽的金童玉女,他们有的对话,有的倾听,有的顾盼,有的沉思,场面宏伟庄严真切,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之一“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图”。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之一山西永乐宫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纯阳殿神龛背壁,形象生动,是历代宗教壁画中少有的珍品。山西永乐宫壁画《钟离权》山西永乐宫壁画《八仙渡海图》三、石窟壁画石窟寺的开凿和兴盛,随着佛教之传入中国而发展起来。石窟中除了大量的石雕佛像、泥塑佛像以外,就是遍布各个角落的壁画。较早的石窟壁画当属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它位于拜城东约50公里处,其中最早的作品是东汉时的遗物。现存的二百余个洞窟中,壁画的题材全都是围绕佛教故事创作的,称为“本生故事”,艺术手法上明显带有印度犍陀罗文化、当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相融合的迹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新疆石窟壁画虽然是佛教题材,但它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的美学观念,产生无穷的生命力。菱形方格的画面分割结构,是新疆石窟壁画的主要形式,这也是古龟兹艺术的特点之一。在洞窟的券顶上,以菱形方格为基本单元,进行连续组合,形成图案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处理手法,在结构上看似一致的菱形方格,其实每处都有自己的面貌,使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生动、感人,用活灵活现的画面冲击是人的思想意识。新疆克孜尔为代表的壁画,普遍采用工笔重彩的画法,有的结合以纯的白描,相互衬托,形成别致的效果。这种效果所形成的凹凸感并不同于自然的光与影,不受固定光源效果的支配,它的完整性仍然是浅浮雕式的平面化处理。克孜尔石窟壁画较早的石窟壁画当属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它位于拜城东约50公里处,其中最早的作品是东汉时的遗物。现存的二百余个洞窟中,壁画的题材全都是围绕佛教故事创作的,称为“本生故事”,艺术手法上明显带有印度犍陀罗文化、当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相融合的迹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新疆石窟壁画虽然是佛教题材,但它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的美学观念,产生无穷的生命力。菱形方格的画面分割结构,是新疆石窟壁画的主要形式,这也是古龟兹艺术的特点之一。在洞窟的券顶上,以菱形方格为基本单元,进行连续组合,形成图案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处理手法,在结构上看似一致的菱形方格,其实每处都有自己的面貌,使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生动、感人,用活灵活现的画面冲击是人的思想意识。新疆克孜尔为代表的壁画,普遍采用工笔重彩的画法,有的结合以纯的白描,相互衬托,形成别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