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种不良亲子关系12-19“年纪越小的孩子,越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家庭教育的质量。”孩子身上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是在反映一段亲子关系的不足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亲子模式,有没有一种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呢?1.溺爱型——孩子任性自私不礼貌阳阳是家里的“小皇帝”,从生下来起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家里人想尽办法让他高兴,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有一次,阳阳看上的电动玩具当时家人没有买给他,他便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委屈得不得了!像阳阳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根据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的统计,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到70%—80%。溺爱型家庭里,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形象的称之为“四二一”综合征。问题:这样的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对策:针对溺爱的孩子,家长首先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其次,家庭里是非对错要分清,不能盲从孩子的行为;再次,教导和鼓励孩子用平等的心态和他人交往。2.期待型——孩子胆小畏缩缺乏自信小楠从小就听到妈妈在耳边说“你是妈妈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弥补妈妈的遗憾”、“妈妈一辈子的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现在,一到大考的时候,小楠就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甚至睡不着觉,眼前老是出现妈妈期待的眼神。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以支配的方式进行教育,称为期待型亲子关系。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视子女的能力与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问题: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对策:针对这样的家庭,第一,家长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给孩子制定目标;第二,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心愿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决定人生;第三,不要使用下命令的方法教育,而要用沟通、引导的方法和孩子交流。23.干涉型——缺乏主见难以独立贝贝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管。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儿,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现在,贝贝已经上初三了,父母担心她放学不立即回家或者早恋,每天都接送。每次她出去玩一会儿就打个电话问。贝贝觉得自己十分被限制被约束,可是她的父母完全不这么想。干涉型家庭是另一种常见的不良亲子关系,占30%—40%。家长出于一种保护的态度对待孩子,为了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照顾,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健康、前途等过分担忧。问题:由于过分保护,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习惯依赖父母,他们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焦虑不安。这样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现对抗行为,对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故意反着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在长大后步入社会时,这种被过分保护的孩子反而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对策: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负责。可以让孩子适当吃点苦。第二,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家长要逐渐学会放手,不断调整亲子关系,制定适合孩子情况的发展目标。第三,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要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决定的权利。4.矛盾型——逆反焦虑易强迫乐乐爱爸爸也爱妈妈,但他有时候觉得左右为难。为孩子报什么培训班,爸爸妈妈已经吵了好几次了。爸爸说考80分去游乐园,妈妈偏说考90分去才游乐园。父母教育方针不统一,孩子该听谁的好?矛盾型的家庭,常表现为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也是矛盾的一种表现,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问题: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中,母亲负担更多的教养孩子的责任,对细节更为关注,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严格;父亲则相对宽松。因此,多数孩子抱怨“妈妈很烦,太唠叨”,产生逆反心理。但是,长期的不一致态度,孩子无所适从,做事难以决定,时间长了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强迫症状。对策:首先,父母双方都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统一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保持一致;其次,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能自相矛盾;最后,不要将家庭的纷争、摩擦、矛盾迁移到孩子身上。5.忽视型——消极冷漠缺乏安全感小欣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她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在小欣的眼里,爸爸每天都忙着工作、应酬、赚钱,几乎没和她静静地坐下来聊过天,小欣开始变得孤独和自闭。瑞典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研究者通过对239名孩子进行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离婚后疏于对孩子关心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家都说离婚对孩子不好,其实是因为,在单亲家庭里很容易出现忽视型亲子关系。主要表现为家长因需要一个人承担为父为母双重角色,以及家中经济重担,因此很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且有新伴侣的家长容易对孩子疏于关心。另有一些离异后的家长,因压力过大,容易迁怒与孩子,经常对孩子打骂、抱怨等。3问题:这种家庭只养不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孩子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被爱的,同时也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容易因为自己童年的缺失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成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长大后,又容易因为自己的感情缺失,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弯路。对策:针对这种家庭,首先家长要把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纳入日程,利用吃饭时间、睡前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再次,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咨询心理或精神科医生。想想这五种亲子关系模式,其实在很多家庭中都若隐若现。这些模式,不一定非要是典型的,也可以是以几种关系的混合形式出现的。在不良亲子关系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人的一生与其童年的家庭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后天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很多来源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真的爱孩子,就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一个正常的亲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