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族老屋说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满族民俗知识.初步体会我省的民族文化。知道我省人民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形成的特色.2.通过采访、调查、合作交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交往、交际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间应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只有民族团结家乡才会飞速发展.教学准备:设计采访提纲,采访满族老人,了解满族房屋特色和生活习俗.收集和满族有关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满族住宅服饰舞蹈)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了解满族姓氏.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学生汇报自己的民族.)提问满族学生,你知道自己的满族老姓吗?为什么现在不用老姓呢?阅读知识窗后学生回答师:满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这是一个举足轻重,令人称羡的民族。现有人口1068万(2000年),主要居住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等省,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二、活动感悟,学习生成活动一走近满族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有关满族民俗方面的知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们收集到的满族生活习俗方面相关资料,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多。(注意把查阅到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要学会概括归纳)1房屋建筑组:学生汇报摘要(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口袋房,弯子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种结构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2穿着服饰组:内容摘要(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男子佩戴扳指,女子佩戴戒指……)3礼仪节日组:内容摘要(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4.日常食俗组:内容摘要: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点评。【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对满族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感受满族特色生活习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出自己的资料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活动二播放课件制作手抄报师:同学们汇报得真精彩,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满族同胞的风土人情,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课件满族风情看完短片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师:满族能骑善射,能歌善舞,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手抄报,可以是粘贴式的,内容就以介绍满族民俗为主,做好后粘到班级板报内,课下自由阅读.看哪个小组的手抄报制作的最棒.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到满族同学家做客要注意什么?【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收集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制作手抄报,对所收集的材料通过筛选概括排版粘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收集筛选信息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三总结延伸,拓展学习师:同学们,我们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园。各民族拥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为了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我们之间要互相了解,下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达翰尔族,课下收集有关资料.第一单元寻访民族家庭第1课从满族老屋说起教学目标:了解满族文化,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教学重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教学准备:满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黑龙江有许多古老的民族,其中满族就是一个,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满族的老屋。二、了解满族:1、特色生活习惯:在满族聚居的地方,与口袋房屋相适应的是居室内的“万字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这种形式的炕由南、西、北相连的三面炕组成(以南向正房为例),南、北炕宽五尺多,长与住室的面宽相等,因“口袋房”是两间或三间通连,搭设在室内的南北“大炕”也分别称为“连二炕”或“连三炕”。由于东北地区严寒期较长,火炕称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族人住宅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且占据了室内的大部分空间。在寒冷的冬季,南北炕都烧热,室内就会因炕面散发的热量更加温暖。炕的用途不只是供人们寝卧,满族人在室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炕上进行。放上炕桌可以吃饭、读书、写字;妇女们在炕上做针线活、哄孩子;儿童们在炕上玩抓嘎拉哈等游戏、听老人讲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先请上炕坐,然后再敬烟、倒茶、谈话;不住人的北炕可以烘晾粮食;连老母鸡抱鸡雏都要放在炕上……由此可见炕在满族居室内的重要作用。2、满族姓氏①以地名为姓。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完颜、瓜而佳、钮钴禄、舒穆禄、宁古塔、乌苏、爱浑、萨哈拉察等等。②借用汉族姓氏。在满族六百余姓氏中,有马佳、佟佳、黄佳、齐佳、董佳、杨佳、鲍佳、方佳、姚佳等等。光看头一个字,其与汉族姓氏多么相似,来源于汉姓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虑“佳”“家”同音,则变成马家、佟家、黄家、齐家、董家、杨家……,这些满族姓氏借用了汉族姓氏是无疑的了。③随意取姓。形成满族共同体的某些血缘集团取姓氏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西林(觉罗)——精快之兵阿哈(觉罗)——奴仆额尔吉——俘虏多尔衮——獾子叶赫——盔顶托子、白麻图门——万布希——无毛鹿皮总之,满族的姓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后来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多音节姓氏,而冠以汉字姓氏,皆为单音字。三、体验活动糊窗户:用纸,面粉,水,酒精灯,打糨子,糊窗户纸。四、拓展,搜集其他民族的民居特点。课后反思:第一单元寻访民族家庭1、从满族老屋说起教学目标:1、认识他们服装、姓氏的变化。2、了解满族人建筑三大特点3、教育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同少数民族友好相处。教学重点:满族建筑的特点。教学难点:调查了解满族人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调查资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服装图片)同学们,从服装上看你能知道它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探究新知(一)满族人的姓氏老姓——新姓富察——富、傅完颜——王、汪爱新觉罗——金、赵、肇(二)特色的生活习俗1、建筑特点:口袋房:门、窗。弯子炕:南炕—老人睡;北炕—晚辈睡;西炕—祭祖烟囱—出在地面上优点:取暖,儿童玩耍的场所。2、服装:旗袍—经过演变,现在已经是中国服饰的代表3、语言:满语。三、体验活动:阅读知识窗1、小组讨论:满族人的窗子有什么特点?2、巧手活动:糊窗户。四、拓展延伸其他少数民族住房:朝鲜族——双筒子达斡尔——介字房鄂伦春——仙人柱、雪屋、皮狍睡袋赫哲族——撮罗子、斜仁柱、人子屋蒙古人——蒙古包板书设计1、从满族老屋说起姓氏老——新生活习俗:建筑——口袋房、弯子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服饰——旗袍语言——满语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对满族生活习俗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满族的建筑特点让学生感到很好奇。学习兴趣很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2课山林中的达斡尔教学目标:了解达斡尔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以及达斡尔族的生习俗和民族文化。教学重点:达斡尔族的民俗和习惯.教学准备: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来看你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对了,这是达斡尔族。师简介达斡尔族的情况。板书课题:山林里的达斡尔二、了解达斡尔:1、从渔猎到农耕的历史:渔猎业是达斡尔族传统的生产活动。他们生产的貂、狐、猞狸、灰鼠等细毛皮张和鹿茸、麝香等贵重药材,畅销国内市场,尤其是所产的紫貂闻名中外。清代,达斡尔族成年男子岁贡貂皮一张,故兴安岭南麓由达斡尔、鄂温克人组成的八旗称作布特哈八旗,意为渔猎八旗。达斡尔人熟悉许多种鱼的习性,捕鱼方法多,凿冰为洞,用网或钩捕鱼,尤具特色。他们使用4牛牵引的木架铁铧犁(达木嘎)耕地,种植燕麦、大麦、荞麦、稷子、谷子、黑豆等大田作物和饕苏子、胡麻等油料作物,在宅旁园田种植白菜、萝卜和瓜果。达斡尔族人民栽培的黄烟,名列“关东烟”之首。1914年丈量土地,移民垦荒,大批汉族农民迁入达斡尔族地区。在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商品市场的刺激下,达斡尔族农业迅速发展。2、达斡尔族的食物: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3、达斡尔族的节日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三、体验活动:谈谈这节课后你的收获课后反思:2、山林中的达斡尔教学目标:1、了解达斡尔族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的民族。2、知道达斡尔族的生活习俗。3、教育学生尊重民族习惯。教学重点:达斡尔族生活习俗。教学难点:尊重民族习俗。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达斡尔却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民族。达斡尔的意思是“耕耘者”。二、新知探究:(一)从渔猎到农耕(课件)讲故事:1、打猎——猎物满载而归——晚上开萨满盛会——跳舞、吃肉、——高兴。图片:狩猎归来、载歌载舞2、捕鱼——捕鱼工具——钩、叉、签、网、各种工具——凿冰捕鱼——拉网捕鱼——特色。3、饲养牲畜——定居放牧。4、农耕——小麦、谷子、黑豆、荞麦——饮食:主食——饭、饼、粥。副食——肉、奶、菜(萨斯贡—回采、咸菜、炖菜)(二)、艰难岁月里诞生的民俗1、“库木勒”节——节日盛装、民族舞蹈。2、贝阔——曲棍球比赛。(知识窗)三、体验活动:采访结束,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共同分享一下怎么样?板书设计:2、山林中的达斡尔从渔猎到农耕打猎——满载而归——载歌载舞。捕鱼——凿冰捕鱼——拉网捕鱼。农耕——小麦、谷子、荞麦、黑豆。艰难岁月里诞生的民俗“库木勒”节——盛装、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