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浙江村官考试政治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浙江村官政治提纲政治经济学1.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它存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发生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但不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5.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由于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8.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股份制又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好的形式。9.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10.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11.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12.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13.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世贸组织(WTO)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5年1月1日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世界银行(WORLDBANK)是战后全球性的重要国际金融组织。14.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马克思主义哲学15.唯物论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18.辩证法联系的普遍,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握重点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9.联系和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客观性,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观点,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处理问题,就要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注意考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作为解决料题的依据。20.事物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外部矛盾叫做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2.矛盾及特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23.一分为二既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之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存在简而言之便是:矛盾无不在,矛盾无时不有。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就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5.两点论和重点论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26.认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27.现象和本质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8.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人生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人生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毛泽东思想1.中共一大―1921/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2.中共二大―1922/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历史意义:①(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附:1922年8月,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举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二次抗战时,遇事协商)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中共三大开始我党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附: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