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1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划分标准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材质D.时间2.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3.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公共墓地里。这主要反映()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仍处于母系统治时期C.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奴隶已经成为陪葬品4.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较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关于此一变化,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财产制萌芽C.族长权威萎缩D.财产公有制强化5.“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出分封制()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6.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7.《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这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A.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9.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11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D.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10.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11.“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孟子B.老子C.孔子D.墨子1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3.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14.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与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歌体裁。材料表明()A.文化发展必须要有地域交流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15.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据此推断,这一政治体制是()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度C.皇帝制度D.三省六部制16.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D.正体俗体之别是诸侯争霸的原因17.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3/11反秦战场上。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18.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19.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计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戳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0.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着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21.正月命女红趣织布二月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复为裕三月清明节,令蚕妾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六月命女红织缣縳八月凉风戒寒,趣练策帛,染采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十月培筑垣墙……可析麻缉,绩布缕上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22.“人君有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早绝其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所伤必多矣。”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的针对性措施是()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4/11A.镇压叛乱B.察举人才C.盐铁官营D.统一货币23.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B.道家学说C.大一统思想D.法家学说24.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20分)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摘编自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钢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钢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等,看到当时青钢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三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平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绝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6分)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5/11(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6分)(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8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议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椎均输官,母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摘编自候家豹《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汉武帝的经济主张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各自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8分)27.(18分)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那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那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6/11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4分)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7/11第一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从石器到铁器,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故A项正确。生产关系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