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做出相关论述,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的基本含义,我国现代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另外,也会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做出一些强调。绩效考核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考核问题对策意义一、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含义首先,目前对绩效界定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人侧重结果,有的人侧重行为,还有的侧重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个人认为,绩效确实与员工的潜能有关,它是可变动的,而变动的主要因素则是员工的潜能,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绩效就是指一个组织所期望得到的富有价值的结果,是组织为达成其有效的增值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形成的产出要求。”[1]这是对绩效的一种相对权威的定义。对于绩效考核的界定也有好几种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直线业务主管依据特定的绩效考核目标,借助多种行为和标准化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收集有关信息,建立测量指标体系,设定工作标准,对组织员工的行为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产出状况等进行客观评价。”[2]还有一种说法值得一提:“绩效考核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3]我认为绩效考核就是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对员工的过去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并以此产生工作方面新的标准和目标。二、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考核主体的失误造成考核偏差。由于负责绩效考核的工作也是由人来做,因此考核主体在考核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偏差。产检的偏差有从众心理、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自我比较误差和盲点误差等。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下级对领导的评价上,由于一些利害关系,导致他们不说真话而随大流。晕轮效应则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种误差比较严重。刻板印象是我们所说的偏见,即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比较误差比较好理解,就是拿别人和自己比较,显然错误。盲点错误,即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出现的问题被忽略。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我国考核公务员的标准主要是:“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4]这种测评标准比较笼统,空泛。其实我国的这种考核标准主要考验公务员的自觉性和诚信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务员自觉性和诚信度并不高。因此整个的评价体系也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虽然有些部门也做出了一些细则,但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如果是一些私营企业自然不需要这一点。但是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外部监督十分重要。我国公务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为人民服务,就有必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公共部门员工绩效的考核上来。因为有些工作就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做得好不好,人民自然最有话语权。三、关于绩效考核问题的对策慎重选择考核主体,减少考核偏差。物理学上误差是允许存在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既然误差来自考核主体,那我们就应该慎重选择考核主体。像从众心理造成的误差,就要选择能够脱离利害关系的考核主体。而对于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自我比较误差的出现,则是由于考核主体强烈的主观意识。可在考核前对考核主体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提醒。经培训无效者,剔除考核主体的群体。建立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公共部门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比较大。所以将评价指标细化有着极大的工作量。但是这种指标体系一旦建成,会使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起来。我觉得虽然工作量大,但是将这些标准交给具体的、对应的部门来做,还是可以完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各自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最后合成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引入外部监督。据我所知,我国目前还没有人民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监督制度。公共部门也没有太过重视人民对公务员绩效的评价。虽然有些举报贪污腐败的案例,但方式并不够正式,只是随意地曝光严重的事迹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因此,正式的建立外部监督制度不失为考核和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绩效的好方法。四、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员工绩效。这就和学生考试一样,考试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但也会带来作弊。通过考核来激励员工固然不是上上之策,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毕竟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就像没有考试很少有学生去主动学习一样。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绩效考核使得大部分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整个部门的绩效。这样一来,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不过如果考核过程中出现了不公正、片面的现象而没有及时纠正的话也会大大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有利于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绩效考核,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反馈,而员工也可以指出工作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部门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就能促进部门与员工的沟通,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参考文献:[1]、[2]:孙柏瑛、祁凡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3]:百度百科[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5]:孔子及其弟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