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儿童游戏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娃娃游戏答案: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2.本体性游戏答案: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3.游戏特征“三内说”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4.情景转变答案: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5.结构造型玩具答案: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制造的,也有天然的,结构造型玩具主要运用在结构游戏中。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答案:错误:象征性游戏又称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过程,从而反映儿童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2.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答案:错误:剩余精力说认为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而松弛说则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个体因素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性别差异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2)年龄差异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3)个性差异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4)个体偶然因素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案:(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3)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3.如何指导学前儿童的规则游戏?答案:(1)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规则游戏。(2)提供多种形式的规则游戏。(4)广泛开展规则游戏。(3)教会儿童正确的游戏方法。4.按照游戏教育作用划分的游戏主要包括哪些游戏类型?答案:(1)角色游戏(2)表演游戏(3)结构游戏(4)智力游戏(5)音乐游戏(6)体育游戏(7)娱乐游戏5.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案:(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2)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4)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3)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主要观点和贡献。答:(1)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主要观点:①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②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③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贡献:①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②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深刻揭示了游戏本身所固有、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③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发展,有益于对儿童主体性的培养,从而实现游戏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价值。④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是对游戏社会性本质观的发展,游戏的主体性是前提和基础并决定着游戏的社会性。⑤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实践中对儿童游戏的科学化指导。2.举例说明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环境。答: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游戏环境:(1)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各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喜欢直接的操作和感知,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的感兴趣,但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交流互动得会比较少,他们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由于年龄小,刚刚步入幼儿园,小班幼儿对游戏还很陌生,所以一开始的游戏材料应该简单、好玩,在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2)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是在直接使用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不同游戏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同时在每次活动中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一次在《数花生》活动中,由于没有事先准备充足的花生,所以只能两个孩子合作一起数花生。在数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合作着一起数,只有小部分孩子会争抢,最后孩子们虽然都成功完成了数花生任务,但我还是从很多孩子的脸上看到了失落。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会吸取教训,时刻提醒自己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3)经常更替游戏材料。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思维大多是伴随着行动进行的,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所以针对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应该经常更替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班的数学区提供了很多好玩新颖的材料,帮助幼儿巩固和学习数学,幼儿一开始是很感兴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材料没有及时更新,玩数学区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少了。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数学区,在其他区域也会经常发生,所以游戏材料的适时更新对于为幼儿创设良好游戏环境来说也是十分必须的。(4)提供充分的空间。幼儿园的游戏场所都是提前固定好的,看书就围坐在书架旁看,拼图就在益智区拼,橡皮泥就在美工区捏„„这些大大限制了幼儿的空间自由。我们班孩子在玩游戏时,也经常会和我们说:“老师,我不想在书架旁看书,我想去自己的位置上看„„”他们渴望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也渴望有更多地空间去玩耍,所以在为幼儿创设良好游戏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的调整,以给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游戏空间。(5)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每次游戏结束时,我总会听见有孩子说:“我还想再玩会儿。”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游戏,那我们能不能再给更多地时间让孩子玩呢?时间又该从哪里来呢?仔细想想,我发现在很多时间里孩子们都是在消极等待的,就比如说吃点心,一般都是先分组洗手,然后再吃点心和牛奶。我仔细观察了我们班的孩子,发现吃得最快的和吃得最慢的之间相差5分钟,在这5分钟里,吃好的孩子就一直在座位上等待,什么事情都不做,实在是很浪费时间,如果把这时间节省下来,让吃得快的孩子吃完后继续去区域玩,这样他们就比平时有更多的游戏时间了。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游戏精神环境:(1)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让幼儿感受与老师玩耍的快乐、温馨与和谐,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参与游戏时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既不能是领导者,也不能随意干预、打扰幼儿的游戏,就把自己当作孩子参与进游戏中。遇到需要指导时,老师可以先观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时要把握住介入游戏的时机,有时候匆忙的介入不仅会干扰到幼儿,还会导致游戏的解体。在把握住介入游戏的时机后,老师还要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最后在此基础上,再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做到对症下药。教师要理解尊重、真实的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在愉快、和谐的游戏环境中大胆的表现自己。(2)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有爱的伙伴关系。游戏是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幼儿在游戏中与他人交往,然后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游戏时幼儿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文明礼貌、有爱和谐,游戏中充满快乐与美妙,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也增加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如果游戏时幼儿之间充满了争抢和吵闹,那么游戏也不可能会继续深入了,而且也会大大打击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