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文选复习资料1.《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3.纪事本末,史书主要有两大体裁,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这两种体裁各有优势,缺点也很明显。前者往往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描述发生在同时期的事件时,很难体现出相互之间的关联。后者虽然时间概念很强,但是很破碎。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另一体裁,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形成了很独特的叙述方式,这就是纪事本末。4.《通典》书名,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5.《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一共62卷。《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6.《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1]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2]。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3]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的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7.《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道光十二年(1832)由作者次子华绂首刊于开封,称为大梁本。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8.《读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古代汉族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共一百三十卷。《读史方舆纪要》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该书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9.《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10.《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11.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12.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二、列举题1.前四史的书名、作者、时期、卷数【西汉】司马迁的《史记》130卷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东汉】班固的《汉书》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记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2.唐朝八部纪传体正史(1)《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2)《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3)《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4)《北齐书》,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5)《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本书记载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6)《南史》,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丅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7)《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8)《隋书》《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3.四部编年体史书(1)孔子《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2)左丘明《左传》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共294卷,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4)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竹书记年》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4.魏晋之唐代的地理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洛阳伽蓝记》杨炫之,成书于北朝547年。《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上起巴蜀二国的传说时代,下讫成汉政权灭亡共12卷,11万字。《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和宗教史的名著,12卷,唐玄奘述,辩机编。《元和郡县图志》42卷,唐李吉甫撰。5.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6.《十七史商榷》100卷,清代考史学家王鸣盛撰。《廿二史考异》100卷,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撰。《廿二史札记》36卷,是清代学者赵翼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撰述的一部考订正史的论著。《日知录》32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读书笔记三、简述、论述题1.司马迁或《史记》成就司马迁成就(1)文史:《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2)思想: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3)天文: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这是司马迁天文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史记》的史学成就(1)为纪传体的创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史记》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史记》中的史料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即:(a)父亲的遗稿,(b)国家藏书、档案,(c)游历察访所得的资料。(3)《史记》具有进步的历史观。①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重视探讨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记史方法。②古今关系上:略古详今,注重近现代史研究,记事越古约略,越近越祥。③重视经济问题的研究。④敢于揭露残暴,歌颂人民起义。(4)《史记》奠定了通史的规模,即时间上、地域上、内容上的汇通。(5)开创了及专题的恢弘气象,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基础,规范了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创立了中国封建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在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一书除了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外,它同时也是一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