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海珠区仑头小学简雪焕【教学内容】2015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86页例3及练习二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根据已知方向和移动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以及根据平移后的图形去顶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移的含义,掌握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感知情景。【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勾起学生对二年级所学的平移现象的回忆,初步感知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与前面的学习相关联。1、谈话: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出示平移的动态图片)这些物体在做怎样的运动?(出示,平移)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像这样需要移动的物体。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设计意图】(1)以日常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2)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1、物体平移是怎样移动的?做动作表示平移?(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2、对比平移前和平移后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大小、方向和形状不变,位置变)3、下面那些房子是通过平移得到的?为什么?(强调平移特点)(物体的平移我了解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在平面图上图形的平移)4、探究平移图形的方法。把梯形向右平移6格,题目要求确定了什么信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方向包括上下左右,在方格纸上用格数表示距离。你打算怎样开始?(1)在平面上平移图形可以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选哪个点?选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一般选图形的顶点。(板书:选点)(2)接着怎样?(用线移和用点移)移点: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①用笔指着顶点从0开始向右一格一格的数。切勿在起点开始就数“1”(板书:移点)②每个端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格数。(演示移动第一点,抽生移第二点,独立移动其余两点)(3)然后依次把点用实线连起来。(板书:连点)(4)为了确保平移图形正确还要检查。(板书:检查)(由于各顶点都向相同的方向和移动相等的距离,所以平移后的图形才会大小、方向和形状不变)看一看,数一数对应点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是否对应。5、换一个图形你会平移吗?“箭头”的关键顶点你会找吗?书本例3把图形向上平移5格。说说你是怎样平移图形的?向右平移7格可以吗?顶点在方格线的中间要怎样数格呢?。(课件演示)6、出示例3,你能说说这两个图形是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吗?7、小结:平移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图形之间的方格数,数格是移动一格数一格,不是在原地一开始就数。三、操作深化,巩固新知。【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深化认识。1、完成P86的做一做。观察题目有什么要求?先确定图形做了怎样的平移,在把图形向下平移5格。你是怎么数的?(看箭头确定方向,抓住拿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旗平移了几格)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问:在平移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找准对应点)3、判断题:4、机动练习。四、全课总结,图案欣赏。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2、平移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它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艺术家们利用平移设计的精美图案。(课件出示)五、课外拓展,动手创作师: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动起来,用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学生活动)六、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形状、大小、方向位置不变变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小学新课标教材数学四年级的新授课,按照教学思路实施完这节课后,发现个别学生在数格的时候有误差,总有小部分学生错误以为图形之间的间隔就是平移的格数。另外教学效果也没有很好达到预期的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如下:1、对平移的方法掌握要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和实施再发展成为知道的知识方法,教学时应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2、新授课的观察图形平移的特点是应该设计平移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对图形有充足的直观感受。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适当地创造问题情境、引导互相对知识的争辩,要经历思维由正到辩证。4、实时地反映正例和反例,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辩证从中得到结论。5、指导图形开始移动时可以用弧线移动格数,而不是移动点数。6、将老师生活化的语言改成正确的数学语言。7、特别是图形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感受和充分的直观直观。8、教授平移的方法时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用关键点去平移。9、课件里的几座房子应该“平移”来让学生直观观察。10、比较几座房子的不同时,应该把大小、形状、用反例做得夸张一点,以便学生容易观察与发现。1、选点2、移点★关键3、连点4、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