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探讨的内容有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常见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原因以及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为心理诊断提供的原则、内容和诊断标准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二、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标准的条件采用任何一种因素来评价某个现象,必须具备一条件,即:所采用的因素与被评估的现象间有密切关系;只有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因素才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的指标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作评估;良好的心境和恰当的自我评价(自我表述)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作评估(MMPI,CSI)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评估(家族史)衡量心理是否健康,要综合考察这三种标准。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突发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慢性精神刺激的能力周期节律性指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的内在自然节律意识水平指精神活动的专注水平,以注意力品质作为指标暗示性指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是否容易受到他人或自我的影响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心理自控能力指对情绪表达、思维过程及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能力自信心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社会交往正常社会接触、人际交往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面对变化的环境条件,应对、自我完善和完善的能力主动适应:积极地去改变环境和自我;消极适应:躲避环境的冲击三、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心理“正常”与“异常”探讨“有”或“无”精神障碍”“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心理功能,即:不包含有精神症状的心理活动---无精神障碍“心理异常”: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有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心理正常范围内相关概念的区分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心理不正常确诊的神经症人格障碍各类精神病心理异常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适应环境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适应社会使人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生物适应社会适应智慧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非标准化区分统计学角度: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文化人类学角度:偏离某种文化习俗的社会学角度:违反社会准则的精神医学角度:异常的行为或观念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的主观体验背离正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对待、认为心理异常是脑部的病变统计学标准:偏离统计平均值越远,越不正常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内省经验与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标准: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是心理异常的标志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区分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有自知力,有现实检验能力,无幻觉、妄想等)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一致,对自身状态的正确反映。精神病人的自知力严重丧失,而神经症病人的自知力往往良好。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之间的完整一致)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相关概念的区分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可疑的神经症者,临床诊断上介于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两学科之间。另外,某些心理问题是在某种人格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而精神病患者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而,临床实践中有时两种状态难以截然分开相关概念的区分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相对而言的平衡过程;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不健康心理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四、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现状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的某些症状之间模糊不清,使得心理健康咨询在临床领域中不恰当地扩大了自已的工作范围;造成咨询心理学对精神病学的依附,给咨询心理学的临床分类诊断和确定工作目标带来麻烦心理健康咨询不规范的原因虽然神经症这一概念形成有了较长的历史过程,但其外延和内涵仍尚不清楚,对症状的描述和病因的理论推断都有模糊不清之处。而心理咨询活动把神经症的某些含混症状吸纳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必然造成学科界线的“混浊不清”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一直沿用精神病学使用的概念,如焦虑、抑郁等咨询心理学自身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理想境界将精神病学中各类神经症、人格障碍等,交由精神病学处理,专注解决精神病学以外的各类心理问题如:现实学习、工作、个人生活压力以及婚姻、家庭、社会适应等具体事件造成的各类不良情绪与行为目标从理论角度来确定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并对“心理健康咨询”对象进行分类五、分类的用途有利于区分咨询心理学与邻近的学科有利于合理的临床诊断有利于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有利于咨询方案的制定有利于评估疗效有利于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职业培训有利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有利于满足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分类的效度指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三个指标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症状学效度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情绪心理学研究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的真实性预测效度对自然发展的预期三个月内,部分病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短期内得不到化解,不良情绪和行为迁延时间过久,通过“联想机制”,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出现间断性身体虚弱,情绪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预测效度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指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构,出于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与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与帮助。--对早期轻度者可有效化解专业的心理咨询: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经过临床诊断,按确定的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按拟订好的咨询方案所进行的系统咨询。--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康复,如未达目的,或咨询师失误,或问题超出咨询范围结构效度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反应模式、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文化休克”六、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问题诊断标准刺激性质反应持续时间反应强度反应是否泛化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反应强度具有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反应是否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会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标准刺激性质反应持续时间反应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内心冲突性质人格改变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标准刺激性质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不同情绪痛苦反应持续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2-6个月反应强度可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标准反应是否泛化反应对象被泛化,与最初刺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可以类似激发最初刺激所引起的痛苦情绪。内心冲突性质现实性或道德性;人格改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附:什么是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疾病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症状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七、健康心理学心理健康(Mentalhealth)也称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是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精神疾病、神经症和其它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健康心理学是借助“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来探索健康问题,是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产物;“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狭义:是指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问题取向,病症取向)广义:是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以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心理健康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维护和促进个体以及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健康心理学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心身医学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八、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情绪低落时间感觉发生变化,陷入一连串的往事回忆之中精神状态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具备心理知识的临床医生,从一开始就与患者建立起心理治疗关系对不治之症者,心理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延续患者的生命躯体疾病患者常出现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心理治疗有利于正确的治疗和恰当的干预对心身疾病,有利于病因的深入理解。恰当的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有利于树立人道主义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开展人文主义关怀有利于医疗者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利于医患间的相互沟通,消除紧张和冲突,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避免医疗者不恰当的言谈举止(暗示作用导致患者心理问题),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九、压力与健康压力来源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生存发展相关的事件,有些被意识到,有些则处于潜伏状态,这些生活事件可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效应适应面对事件时,人们必须要改变现状,付出努力,以应对事件带来的新情况和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什么是压力指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压力与心理压力压力的概念①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②指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组型,只要有类似的刺激出现,就会引起同类型的反应;③指刺激与反应的交互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压力与心理压力压力: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而脱离困境,所伴随着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也称压力状态心理压力:应对至关重要的环境需求时,个体觉察到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是个体应对和适应需求的过程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压力源的测评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赫尔姆斯(Holmes)用于测量重大生活事件高分者较易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评分与精神障碍、心理疾病有关应激性生活事件LCU应激性生活事件LCU1.配偶死亡2.离婚3.夫妇分居4.监禁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6.个人受伤或患病7.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