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是一部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全称为“四书”。《论语》共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五经》是指《》《》《》《》《》简介《论语》语录弟子和再传弟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20诗书礼易春秋儒侍坐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心怀宽阔、循循善诱四子言志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鲁莽直率,好胜自诩。冉有:可使足民。----谨慎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暮春者“浴”“风”“咏”----从容稳健,机敏好学。释“哂”由“与”点之因。记言绘形栩栩如生孔子要大家说说自己的志向,曾晳并没有说出什么志向,只是描绘了一幅春游图,孔子还赞成他。是什么意思。杨树达先生评论这幅图时说:“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A.莫春者,春服既成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暮稀练习:找通假字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一词多义如果至于或者或者知识归纳(1)(2)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方圆方向,道理,礼仪正、才(3)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赞成“欤”,相当于“吗”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4)乎比在和、跟到、在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5)尔你…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象声词你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走在后面吹风,乘凉(二)词的活用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特殊句式——倒装句(1)宾语前置5、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2)介宾状语后置4、加之以师旅,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之)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四)特殊句式——省略句3.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祭礼宗庙,诸侯会盟,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无疑而问,反问语气明显,二者都是反问句。D4.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或者C5.在括号内解释下列句中的“方”或“与”。A.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唯求则非也邦与()D.可使有勇,且知方(方向道理,)也与,赞同方,纵横呢,反问语气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孔子的各句话,然后谈谈孔子对“知”的看法。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平时(你们)就说:(别人)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最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