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明确的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内涵意义正文: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等”是当今中国团结发展的共同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创造性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保证了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平等。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工农、城乡等差别依然存在,区域差距和贫富分化等不容忽视,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权利还不尽如人意,不平等已经成为全民族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了解到了全国各地揭露出的社会陋习和不良的社会现象,人民群众迫切的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大家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人性的温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就必须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权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我们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使之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仍然应把这种古训当作指引我们行动的准绳。人作为道德建设主体,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基石。我们必须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群体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纵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稳定。才能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参考文献:[1]郁建兴,朱旭红.社会主义价值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中华战略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战略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3]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吴新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6]谭培文、肖样.从伦理底线到终极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吴向东.重构现代性一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邹宏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M).杭州:浙江人学出版社,2008[10]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黄凯锋、唐志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年,第5期.[13]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4]黄楠森.关于价值观的几个问题[J].求是,1999年,第5期.[15]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1月23日.[16]李德顺、龙斌.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J].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17]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1期[18]秦宣.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19]肖贵清,刘玉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逻辑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8期.[20]肖贵清.试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21]唐凯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N].光明日报,2007年8月14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