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软系统方法论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软系统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深入分析传统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设计中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弥补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拓展教学设计中可完善解决的问题范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软系统方法论SoftSystemsMethodologyandIt'sApplicationintheInstructionalDesignAbstract:ThisresearchproposesamodefortheapplicationofSoftSystemsMethodologyintheInstructionalDesign.GuidedbySoftSystemsMethodologyandInstructionalDesign,itaimsatmakingupfortheshortcomingsoftraditionalInstructionalDesign,expandingtheproblemareasthatcanberesolvedbytheInstructionalDesignthroughtheapplicationofSoftSystemsMethodology,thuseffectivelyimproving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teaching.Keywords:InstructionalDesign;SoftSystemsMethodology1教学系统设计问题的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良构的。教学的真实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包含人际交流、人际互动的社会子系统,其中由于人的参与不可避免的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纠缠在一起,许多问题是属于结构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基于硬系统方法的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到了70年代,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这也是许多教学开发人员(包括教师)认为教学系统开发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实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克服硬系统思维方法的局限性,同时随着软系统思维方法的出现,基于软系统方法的教学开发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本文试图将软系统方法运用到教学系统设计中,即将教学系统设计、开发过程置于真实的教学系统之中来理解与实施,寻求把握动态中的平衡、混沌中的秩序,希望能使教学设计过程更加完善,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2软系统方法论2.1对硬系统方法论的修正系统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机制,揭示各种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遵循的共同规律的现代前沿科学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大量的学者都在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来解决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这些方法大致包括硬系统思想、控制论、软系统思想、关键系统的思想[2],这四个系统思想的分支因各具有其哲学基础和实践方法而自成一派,其共同的特征是突出强调全面和系统的观念,在解决具体系统问题时,选取这些方法中的哪一种取决于问题的复杂性和适用性。硬系统方法是将客观世界中的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因此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可避免地有失真实性和全面性,据此建立的数学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理论分析的模型,其解也只能是理论最优解。对于解决具有整体性、宏观性和有人的因素作用的复杂的软系统问题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软系统方法论(SSM)正是针对硬系统思想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Checkland教授提出了在结构不良问题情境下的行动原则,即软系统方法论[3]。他将“系统”重新定义为人们以抽象地组织思维的结构,而在此之前,人们往往将“系统”视为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体。软系统思想认为,系统是人们在头脑中反映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概念,其整体性体现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过程中。所有系统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决策,所以系统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人们正面临软经济、软社会的时代[4]。软系统方法论已经成为在英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最广泛使用和较为完善的系统方法之一。2.2软系统方法论的逻辑步骤Checkland采用七阶段循环的学习系统,如图1所示。七阶段图形实质是一系列有条理的逻辑过程和持续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学习周期。它能够帮助人们在遇到大量的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情境下迂回前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图1SSM的七步骤3教学系统设计的软系统特征3.1教学系统设计分析教学系统的设计包括前端分析、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成果的评价等几大部分。对前端分析和成果评价部分一般情况下不会有特殊问题出现,现实世界系统思想1.无结构的问题情景2.表达问题情景3.相关系统的根定义4a.形式系统概念4.概念模型4b.其他系统思想5.2与4的比较7.可行的,合乎需要的变革7.改善问题情景的行动再使用SSM解决新问题但目标分析与设计和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设计这两个对于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就不一样了。目标和实施过程的设计可以说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并不会一成不变的按照设计的路线进行。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教与学的人员参与,而每个参与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而且同时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处于同一层次上,对于教学设计中提出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很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因此,教学设计不可能像一栋楼房的设计一样,一经设计完成就不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教学过程中人的参与和影响,原定的教学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改变而不再具有确定性。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或不确定,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也就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否则若继续针对已经没有意义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将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再具有任何意义。由上所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中的“价值有涉”较其他人类活动子系统更为凸显,涉及的问题“软”性更大、模糊性更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把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从一开始就作为定义明确的硬问题进行处理的做法有欠妥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所有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都是具有明确定义的硬问题,对于不同学科不同情景的教学,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若是一味地根据传统的方法将其作为硬问题进行解决,不仅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3.2SSM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启示SSM与传统的方法论不同,它所解决的问题边界模糊,没有明确定义,是针对人类活动系统软问题而专门创设的。SSM提出显示活动中“问题情境”的概念应符合软问题的复杂性及研究者的认识实际。因此本文认为教学设计可以引入SSM思想中“问题情境”的概念,即将原来教学设计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界定变为对问题情境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形成教学设计的主题,完成不同情形下的教学设计。在“软问题”的处理方面,SSM主张的对问题情境的改善而非解决的观点对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不同学科不同问题情境的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在教学中每个人所倾向的价值也就有所不同,而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所以我们在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时,尤其需要注意价值的多元化[5]。从整体上看,SSM主要是为了弄清问题情境,关注通过分析改善问题情境需要做什么。这与教学设计重决策,主要解决怎么做的做法,显然具有互补性。教学设计可以借鉴SSM的一些做法,先通过系统分析,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考虑怎么做的问题[5]。4SSM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和问题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策略并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目标和问题模糊的情形应用SSM来进行分析和处理,其应用过程应该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们就对教学设计中SSM的应用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在该模式中,我们针对的应用对象是“软目标”和“软问题”,因此对目标确定的教学设计过程就不再做详细的讨论。在开始阶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象应该是无法明确界定的目标或问题,在此基础上SSM的应用才会显示出它的作用和优势。由于目标或问题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们的处理也就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理想状态,而需要我们针对每次实现效果中的不足来对其进行持续优化,直到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此模式中,中间矩形代表该模式所针对的对象;而周围的椭圆代表模式的各个阶段,它们都是围绕矩形中的对象来实施的,彼此构成一个环型结构,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作为该模式应用过程的起点或终点。但是为了论述方便,将该模式的八个阶段按一到八的顺序进行阐述如下:图2教学设计中应用SSM的基本模式4.1阶段一:表达目标相关要求或问题的相关情境根据前面所述,教学设计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需要应用SSM来处理:目标不明确的学科或某学科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对这二者在我们感知到问题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表达,即尽可能对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阐述,建立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形图像,提供多种有关的、可能的选择,以便后面我们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此阶段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从分析阶段来看可能与问题处理有关的知识名称是什么。4.2阶段二:目标或问题相关知识的根定义在上一个阶段里我们已经知道了相关知识的名称,那么在此阶段我们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阐述这些相关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即相关知识的根定义,它是根据每个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行描述的。通过阐述根定义,我们能及时弥补处理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并把它们汇集成系统,从而有助于对问题处理方法的构建,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4.3阶段三:构建方法并预测目标在此阶段,每个问题处理的参与者都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构建自己特有的方法处理问题,该模式对所构建的方法没有统一的要求。此时,由于每个人所具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所产生的问题处理方法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从而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目标,我们称之为预测目标。4.4阶段四:预测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比较表达目标相关要求或问题的相关情境目标或问题相关知识的根定义构建方法并预测目标从差异中找出新问题预测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比较比较理想目标与最终结果实现预测目标并输出最终结果选择可行的合乎需要的方法教学设计中不确定性的目标或问题此阶段我们可以对预测目标和理想目标进行比较,从而找出预测目标中的缺陷并加以改进,制定更完美的预测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仍然是每个不同的参与者自己进行的。4.5阶段五:选择可行的合乎需要的方法在此阶段,我们将所有参与者构建的方法全部收集起来进行比较,对其进行筛选,从而选择出系统的、合乎需要的,同时又是可行的方法。4.6阶段六:实现预测目标并输出最终结果根据上一阶段我们选择出的方法来实现预测目标,并将最终结果输出保存,以便后续改善工作的进行。4.7阶段七、八:比较理想目标与最终结果并从差异中找出新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对实现的最终结果与理想目标进行比较。所谓的理想目标就是问题的原定目标或我们能够描述并应该能实现的目标的最佳效果。通过比较找出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新的需要解决的“软问题”,对其进行表达,带入模式应用的下一循环。该模式的使用是循环往复的,直到使人满意为止。5总结本论文在分析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SSM在处理软问题的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将SSM应用到教学设计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形成了教学设计中应用SSM的基本模式。该模式为环形模式,没有起点与终点的明确界定,它分八个阶段对软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了描述,其应用过程可以将任何一个阶段作为起点或终点,并且对问题的处理能够循环持续进行,直到处理结果令人满意为止。综述全文,旨在通过SSM的应用,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软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弥补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1]何克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