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编织》评课今天听了陆老师这节二年级美术《巧妙的编织》后,颇有感触,值得我学习与借鉴。第一、联系学生实际,系学生于心中、于教学环节中陆老师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认真分析教材,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本课内容。她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举例)上增加难度,进行巩固与提升。学生在横竖纸编的基础上,知道纸条的线型、色彩、宽窄等不同的变化与编织作品有着重要的联系,不仅学会编织,更可以变化其中的要素进行变化的编织;运用学会的穿编方法编织出有具体色彩规律的纹样,还可以把单个元素加以运用,在不同的动物形象上设计,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学生自身的探索,也对纸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二、重心下移,关注学生尝试体验,层层递进本课,教学设计环节提出的目标层层递进,从基础到提升,从学会到运用,因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提前预设到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方法,教学中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很细心仔细,所以孩子们都很适应,在很快乐、很舒服的状态下达成了目标。尝试环节,学生给孔雀形象剪出穿编的线条中的横向线条。陆老师大胆放手,以引导者的角色,给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怎样的线条合适的,而合适的形象又涉及到剪的部位、宽窄、长度等问题,但老师的确是放手让学生去试,面对学生的尝试情况,及时收集了各种资源,加以小结与归纳,学生在动手实践、比较观察后,对编织的美、适合等更进一步的要求有了具体的方法,也为作业时创意穿编做好了准备。在师生共同示范中观察到穿编的创意可以从改变线性、改变装饰的部位等入手,学生面对自己资环的动物造型,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学生收获颇丰。●示范中,让学生交流希望老师演示的线条,老师特别注重师生对话,选择和学生一起讨论,结合、采纳学生的创意想法去示范,共同完成示范作品。师生共同示范更是打破原先老师单一思维的示范,包括,提的问题也是比较有发散性的,比如你觉得怎么剪更合适?示范时,你们觉得还需要添加纸条吗?有没有不同意见?要用胶水固定吗?●3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陆老师没有因为时间短、赶教学环节而忽视学生的发言,始终站在引导者的角度聆听小结分享学生的说法与做法,自然而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参与积极性也很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有生气有活力,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整体来看这节课,学生是全员参与,尝试体验的机会很多,通过自己的尝试和体验,同伴交流,思考创作,学生对作业的耐心细致程度也有较好的表现,最后呈现的作品也很出色,是一节真实而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