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担当了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一、什么是历史?•殷墟甲骨文中的“史”字,其字形仿佛人的手在握笔记事。•“历史”的两层含义:•1、过去发生的事2、曾经记录的事•“历”,繁体作“歴”,其下部是“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森林,表示时间、空间上的移动。册•望词生义,history:嘿,故事•请讨论:历史=故事?•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笔直书”);故事可虚构•也可以这样拆分:可以分成为his和story两个英文单词,它们意思就是“他的故事”。•“我的故事”一般不用“历史”表述,而称“自述”、“回忆录”或“履历”。•所以history可能是真实历史,也可以是真实故事、真实报道,但也不能避免是真实的谎言。HISTORY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历史使人明智──(英)培根以鉴于人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名人论史(一)品味历史:人间处处是“历史”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邮票…)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姓氏、祭祖…)历史的价值: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家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聆听——歌曲中的历史:《松花江上》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品味——诗歌中的历史: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蒋孝严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中国特有的族谱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儿女都随父姓,而不随母姓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经济全球化国际名牌进入中国…….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二、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i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FrancisBacon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弗朗西斯培根•历史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唐太宗“三鉴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连横《台湾通史》自序•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三、怎样学习历史?WhenWhereWhyhowWhatWho1.三核心六要素历史史实——血与肉历史概念——细胞历史线索——筋骨历史规律——灵魂2.基本思路4、方法建议(要求)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2)记:动脑记忆、思考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4)写:做好课堂笔记(1)内容要求①完整性(切忌丢三落四,随意省略);②正确性(切忌知识性错误);③逻辑性(切忌条理混乱,顺序颠倒)。(2)形式要求①书写规范②标清序号,一目了然。5)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6)温:课后认真复习(提问)勤巧作舟楫,学海任逍遥。笔记加测验,开卷亦重要(笔记记在书上,主要是提纲部分,要勾画重点,多看相关书籍,拓展视野)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课堂作业,要认真对待)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文献/实物/口述•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是凝固的过去,而不是活着的过去——只有物,没有人;•作为实物史料的遗址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历史课,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过程决定结果!相信自己!我能行!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始历史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