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物理全部分组实验教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1页分组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12页。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三.实验步骤: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4.用毫米刻度尺和铅笔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紧密地緾在铅笔上,数出细铜丝在铅笔上的圈数,用刻度尺测量出总圈数的长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算出细铜丝的直径。5.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四.学生的实验记录1.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2.学生测量后记录的数据:作业本的长,作业本的宽。物理课本的长,物理课本的宽。硬币的直径。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五.实验后反思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2页分组实验2《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23页。一.实验目的: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三.实验步骤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8.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四.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算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结论:小车在半段路程运动的速度快。(填“前”或“后”)五.实验后反思后半段路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全程s1=t1=v1=上半段路程s2=t2=v2=下半段路程s3=t3=v3=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3页分组实验3《用温度计测水温》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1节《温度》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49页。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为0℃~100℃,分度值为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玻璃杯。三.实验步骤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2.在测量水的温度前,思考下面哪些做法和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热水和冷水)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4.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水中,不要碰到玻璃杯底或容器壁,要竖直放置。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水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的水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7.整理实验器材。四.学生实验的记录1.学生观察温度计后需记录: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学生测量水的温度后需记录的数据:手指的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实测温度五.学生实验后反思: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来测量温水的温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4页分组实验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3节《汽化和液化》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59页。一.实验目的:探究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及温度有什么变化。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为0℃~100℃,分度值为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火柴,水。三.实验步骤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2.按图组装实验器材。3.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同时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有什么现象。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4.根据记录数据,在图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四.实验现象和结论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到液面时消失;2.沸腾时气泡不断上升,体积变,到液面时破开。3.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的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五.实验后反思在进行实验时,怎样才能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时间(分)00.511.522.533.544.55温度(℃)90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5页分组实验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的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77页-78页。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三.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可能。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在玻璃板前任意处放上蜡烛A,点燃蜡烛A看玻璃板后面的像。(4)用手在玻璃板后摸一摸是否有蜡烛的存在。(5)再拿另一支与点燃的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两支蜡烛的位置处作上记号,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在表格中。两支蜡烛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吗?(6)把像(蜡烛B)和物体(蜡烛A)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看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是否垂直?(7)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多做几次,至少做三次实验。看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总是相等?(8)做完实验,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四.实验记录和结论1.记录数据2.实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五.实验后反思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6页分组实验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97页-98页。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的条件。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三.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3.进行实验:(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2)测凸透镜的焦距,用平行光进行测量。在实验中如果焦距是已知的,能记录焦距。(f=5cm或f=10cm)(3)安装: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上。(4)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填在表中。(5)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使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填在表中。(6)把蜡烛再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焦距而小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填在表中。(7)把蜡烛再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使物距等于凸透镜的焦距,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能否观察到像,填在表中。(8)把蜡烛再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使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能否观察到像,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能否观察到蜡烛的像?像在什么位置?可以用光屏去承接吗?填在表中。(10)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四.学生实验记录和结论1.记录数据:像与物距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f=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像物同异侧应用虚实大小正倒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物距等于焦距u=f物距小于焦距uf2.实验结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的像。五.实验后反思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时,还能成完整的像吗?。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7页分组实验7《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质量》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1节《质量》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110页。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天平,用天平测固体(钩码)和液体(水)的质量。二.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钩码、玻璃瓶、水。三.实验步骤(一)用天平测固体(钩码)的质量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标尺面向自己,将游码放到标尺上的零刻度线上时,游码的左侧还是右侧与零刻度线对齐?)2.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这时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即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3.把钩码放在左盘,估计钩码质量,用镊子向右盘里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的幅度大致相同,物左砝右,砝码从大到小,游码相当于一个小“秤砣”,每向右移一格,就相当于往右盘加一个小的砝码。)4.读数时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钩码的质量。(m左=m右+m游,明确分度值,游码要以左边所对的刻度为准。)5.称量完毕,将钩码取下,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将游码移回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二)用天平测液体(水)的质量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先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为m瓶。3.将水装入玻璃瓶中,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总。4.称量完毕,将钩码取下,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将游码移回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5.水的质量为m水=m总-m瓶。四.实验记录1.钩码的质量为克。2.玻璃瓶的质量为克,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克,玻璃瓶中水的质量为克。五.实验后反思如果要称粉末状物体(如食盐)的质量,应该怎样做?。八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第8页分组实验8《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本实验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一个分组实验,教材内容为第118页。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二.实验原理:ρ=m/v。三.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小石块、细线。四.实验步骤(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2.用天平和砝码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在量筒中,用天平测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