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1、通过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来了解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各民族交融的新成就。2、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梳理出三省六部制发展演变的线索和作用。3、通过了解从租调制到两税法的发展,认识隋唐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难点】三省六部制【知识点1】选官制度——封建官僚体系的建设机制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建立以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举官吏。2、魏晋九品中正制(1)创立:曹魏时,创立新的选官制度。(2)发展①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②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演变为主要看重。(3)影响:成为维护的工具。随着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3、隋唐科举制(1)形成和完善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始建,形成。③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和两科为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认识,首创和。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2)影响: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加强了。【知识点2】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中朝决策机构:汉武帝时,设立直接为皇帝掌控的,的作用提升。(2)外朝执行机构:汉武帝时,逐渐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与中书和门下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2)隋文帝时,确立三省六部制(3)唐时期三省职权分工明确。①中书省负责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具体。②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称为,后改称中书门下。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的趋势。(4)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上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2【知识点3】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的租调制(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一夫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2、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1)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或布代役,称为“”。(3)租庸调制的意义: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收入也有了保障。3、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1)目的①天宝年间,兼并之风盛行,大幅减少,政府锐降。②为了解决困难,唐德宗接受的建议,实行。(2)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按田亩缴纳,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②一年分夏季和两次纳税(3)影响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网络结构】3【巩固练习】1、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2、中国很多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据材料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禅让制B、世官制C、察举制D、科举制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5、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①基本以人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③封建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严格④地主和农民负担比较平均合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其主要依据是两税法()A、开始经夏秋两次收税B、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C、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D、开始以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7、材料一: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外历史纲要(草案)》(上)第43页(1)根据材料一,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6分)材料二: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6分)4材料三:(隋炀帝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3)根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材料四: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五:(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4)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分)5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巩固练习答案1、B2、D3、D4、B5、A6、D7、(1)背景:①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人口流移”,旧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失去了社会基础;②地方大族操纵选官,干扰了国家人才选拔;③曹丕采纳陈群的选官建议。(每点2分共6分)(2)原因: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豪强地主操纵选拔官僚)日益暴露;②(阶级关系变化)士族没落,庶族地主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③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3)特点:①延续时间长;②不断发展完善;③选拔方式规范;④公平(公正)。(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4)积极影响:①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②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稳定;④为西方国家所借鉴。(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6